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混合模式调查收集数据的有效性需以模式间测量等同为前提.以往调查模式间的测量等同研究尚未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自我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基于中美两国数据,运用多组确认性因子分析法考察了将由网络调查纸笔调查构成的混合调查模式应用于自我能力行为评估时的测量等同问题.结果在美国的样本中发现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在两种调查模式下具有测量不变性,而在中国的样本中只发现强因子测量不变性,提示混合模式调查下测量不等同的出现是调查模式和文化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我们认为,集体主义文化扩大与强化了纸笔调查网络调查之间的匿名感知差异,进而受访者可能在网络调查中呈现出“满意决策”作答行为或在线下的调查中呈现出“社会称许性作答行为”,从而增加了出现测量不等同的可能性.

  • 标签: 混合模式调查 测量等同性 测量不变性 满意理论 社会称许性作答
  • 简介:旨在探索组织变革背景下团队主动性行为的结构,并开发出相应的测量工具。首先对20家企业的27位高管进行了深度访谈,然后按照扎根理论思路对获取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探索团队主动性的结构,再按照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程序开发团队主动性的测量问卷,并以来自60家企业的70个团队(共292位成员)为对象进行了测验。研究发现:团队主动性的主要维度包括群策、协作和适应。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测量工具有着良好的信度构思效度。

  • 标签: 组织变革 团队主动性 构思效度
  • 简介: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新疆地区的跨界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编制出符合我国特点的跨界民族国家认同问卷,对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跨界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内容包含文化认同公民认同,且其更多关注公民认同内容。跨界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总体水平较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公民认同差异不显著,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均显著高于公民认同。来自纯本民族居住地区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的跨界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均显著低于来自与汉族杂居地区的跨界民族大学生。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越高,其与符号行为有关的活动越多;公民认同越高,其与功能行为有关的活动越多。

  • 标签: 跨界民族 国家认同 质性分析 问卷编制
  • 简介:编制一套“成就动机问卷量表”对成就动机研究、人员培训与人员选拔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量表主要依据高成就动机者的十三个方面特征确定测验项目.以某地区机械、电子、轻纺等九家单位抽取了138名管理人员进行了施测,为了比较,抽取了工人(50名)、大专生(48名)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本量表折半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都达到要求,测验得分与评定结果有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测验平均得分与大专生、工人的测验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大专生与工人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抽取了八个因素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成就动机结构的主要成分.

  • 标签: 成就动机理论 企业管理人员 高成就动机 大专生 显著差异 问卷量表
  • 简介:最近,美国一家网站在对100名破产富豪采访后写了一份调查。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康涅狄格州格林威冶市的48岁房地产富豪迈克·基塞尔,因涉嫌一桩8000万美元的诈骗案,而被监禁。

  • 标签: 逆境 顺境 康涅狄格州 房地产 诈骗案 富豪
  • 简介:在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测量都是研究文化与行为间关系的重要方法。文化有多种面相,包括:(1)文化地区内众人认同的心理特征;(2)被广泛认定为在文化地区内十分普遍的心理特征;(3)地区文化的历史、制度、自然与人为生态。这些文化变量间只有松散的联系。此外,研究者可以在个人和文化层次测量文化心理变量。文化内容的各种面相和在不同层次测量的文化变量经常发生互动,动态地影响行为。在本文中,我指出文化变量的多样性及其互动对跨文化心理测量在概念方法上的启示。

  • 标签: 跨文化测量 文化面相 多层次分析 文化与心理
  • 简介: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习得的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的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的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的语法规则是抽象的可迁移的。

  • 标签: 人工语法范式 规则 组块 结构知识
  • 简介:举止得体、略显焦虑的陈女士向我倾诉:“三年前,我同事小张都生了个女孩儿,只是她的佳佳比我的姗姗大半岁。自从小张把佳佳送进一所国际幼儿园那天起,我心里就酸溜溜的,既羡慕又嫉妒。因为无论从长相、智商来看,佳佳都不如姗姗,人们都说姗姗准比佳佳有出息。

  • 标签: 焦虑 恐惧 幼儿园 倾诉 智商
  • 简介: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criticalthinking)。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国际教育领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怎样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词汇之一。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在教育中如果重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以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再是一个记忆复制的过程。审辩式思维能力不同于分析性推理(analyticreasoning)能力。审辩式思维可以作为一个学习的指挥棒,我们需要开发审辩式思维能力测试,考查一个人能否理解做出不同决策所依赖的不同前提条件假设,能否理解决策者对所做决策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审辩式思维不是'大批判思维',而是接受多种价值并存的可能性,在坚持自己的真理的同时也包容别人的真理。审辩式思维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如果说西方文化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形式逻辑分析性推理,那么,东方文化的突出优势则表现为非形式逻辑审辩式思维。对东方文化中审辩式思维的再发现,意义不仅局限于中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不仅局限于中华文化的重建,而且可能拓宽人类的未来发展道路,增大人类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存活的可能性。

  • 标签: 审辩式思维 心理测量 考试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及对43名高校校长及其直接下属的访谈,经专家讨论,编制了中国高校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量表。515份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461份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校校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是五因素结构,即德行垂范、关怀激发、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团结协作。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校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教师组织承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教师的内部动机与学校的组织氛围对二者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变革型领导行为 组织承诺 内部动机 组织氛围 中介效应
  • 简介:员工在工作中所感知到压力的水平,以及多大程度上会随之产生负面结果,取决于员工如何应对。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学术界就开始关注工作环境下的员工压力应对研究。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实证研究,都一致认同探索员工压力应对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少。基于这种状况,本文首先回顾了应对的理论内涵研究模型。然后,结合BusinessSourcePremierAPAPsycNet检索获得的2000年至今18篇最具影响力的实证研究文献,对工作压力所引致的员工应对的结构测量进行归纳回溯。最后,重点评述展望了员工应对组织变革、应对过程模型完善员工应对外派这三个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问题。

  • 标签: 工作压力 应对 过程模型 组织变革
  • 简介:呕心沥血、掏心掏肺地管教了儿子18年,去年终于把他送进了大学的门。原以为两代人的战争可以偃旗息鼓,以后和平相处,自己可以退居二线优哉游哉了。没想到18年的管教,使儿子养成了“与娘为敌”的习惯,我想鸣金收兵也不成,他照样与我唇枪舌剑、背道而驰,

  •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方法 父母 子女
  • 简介:为考察智力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著。(2)为考察智力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思路对智力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的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的得分两两差异显著;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的得分也两两差异显著。(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抑郁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抑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

  • 标签: 智力内隐观 人格内隐观 应对方式 抑郁 大学生
  • 简介:<正>第一次面谈2001年12月12日那天,上第三节课后我正在写心理教案,突听几下沉重的敲门声,我说“请进”之后,一个戴着眼镜的高个子男生出现在我的面前,他表情严肃,神情沮丧,满脸愁容。他严肃地说:“老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我面带笑容地说:“当然可以,什么问题?”他紧接着用低沉的语调说:“老师,怎样忘却?”我以一种平和的语气说:“很

  • 标签: 敲门声 一个问题 文科班 情感问题 相信你 就这样
  • 简介:本文从宗教精神性定义的历史出发,梳理了两个概念的形成、发展,指出了定义两者的困难挑战,从不同维度论述了如何定义两个概念,论述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并且指出要关注两个概念的社会维度以及文化影响,最后提出定义两个概念的三种方法,并且指出近年来逐渐出现的一些相关的研究问题。

  • 标签: 宗教 精神性 社会维度 文化
  • 简介:<正>现在,人工智能正经历着惊人的发展,它的思想方法的应用正出现在许多领域之中。人工智能最明显、最重要的成功包括专家系统的开发、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的实施、计算机视觉言语理解研究的显著进展以及对于高功能推理系统设计的新认识。人工智能中这些活动的迅速扩展,使人们确信:人工智能的新成功就要到来。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现有方法的局限以及在这个领域内应采取的新研究方向,是十分重要的。人工智能的明显局限之一,也是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方向,与机器学习有关。

  • 标签: 人工智能系统 机器学习 学习能力 学习系统 计算机视觉 专家系统
  • 简介:当前,很多家长抱着“只要能上重点中学,就能考上名牌大学”、“只要进了名牌大学就能成才”这一观念,全然不顾孩子的客观状况及兴趣特长。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名牌大学并非重点中学学生的专利,人才也并非都出自名牌大学。

  • 标签: 成才 名牌大学 个性 重点中学 中学学生 家长
  • 简介: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的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朋友支持。

  • 标签: 流动儿童 压力事件 亲子关系 朋友支持 情绪行为适应
  • 简介:<正>1978年美国福里满公司(W.H.Freemanco.)出版了一套心理学丛书,其中一本就是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亨兹满(DouglasL.Hintzman)编写的《学习记忆心理学》(ThePsychologyofLearingandMemory)。该书一方面从历史的发展系统地阐述了学习记忆的研究过程,特别是对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关于学习记忆的观点实验作了

  • 标签: 记忆心理学 学习理论 十九世纪 记忆理论 俄勒冈 美国
  • 简介:通过对近十余年建议接受(advicetaking)文献的回顾,阐述了建议接受的典型实验范式——判断-建议人系统(judge-advisorsystem)及其通常采用的决策任务类型。其中,重点讨论了建议接受中常出现的现象以及影响建议接受的因素,如自信、建议人数、情绪决策精确度等。最后,探讨了建议接受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建议接受 判断-建议人系统 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