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齐国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具有玄鸟崇拜情结的先齐东夷舞蹈,舞以时化、风移俗变的齐国民间舞蹈,还是礼与变俱、以俗为美的齐国宫庭舞蹈,都充分反映了齐国舞蹈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由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构成的"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舞,不仅是先秦时期舞蹈的巅峰之作,并被历代作为宫廷乐舞的典范,影响中国舞蹈创新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成为具有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舞蹈艺术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齐国 舞蹈 《韶》乐舞 特色
  • 简介:本文将传世品陈璋方壶、80年代新出陈璋圆壶铭文与今本及其它史籍相对征,考证出孟子在齐燕战争时(305BC)正在齐国,其时齐国面临着兼并燕国的绝好战机,孟子及其朋友储子、匡章等人极力主张伐燕.孟子劝齐宣王伐燕的动机是因为他期望周初文王-武王-周公-成王模式能够重现,因此他设计的"伐燕"、"取燕"策略也是模仿周初克商及统治商后裔的旧套路.孟子有关禅让、仁政和义战的理论,与其劝齐伐燕并无矛盾,均可从周初模式中得到圆通的解释.这一事件的历史复原,有助于分析孟门弟子是如何围绕它对文本进行叠加累造的,进而重新排定相关篇章的文本编年.这一事件,也应当成为剖析文本形成过程的一个界标个案.

  • 标签: 《孟子》 史籍 文本编年 齐燕战争 篇章
  • 简介:状元殿试对策与其他文章的明显区别在于它是给皇帝进言的文章,因此就要讲究进言艺术.纵观历代状元殿试对策,其对策艺术主要有:谦虚的态度,表明自己学识浅陋;对皇帝天资聪颖、治国有方的赞颂;委婉迂回的劝谏,进退灵活、虚实有度、柔中带刚地达到进言目的.

  • 标签: 殿试 对策 艺术
  • 简介:《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经典,对中国思想史影响极大,历来不乏研究。但是由于资料与理论方法的限制,20世纪以前的研究始终没有大的突破。20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老子》的研究出现了大的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方法的突破,如古史辨学派提出的疑古思想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出;

  • 标签: 《老子》研究 演变 文本 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 中国思想史
  • 简介:最近40年,先秦至西汉的《老子》古本出土了四种。这四种本子分别为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甲本、乙本和北大藏汉简本,它们大抵反映了从战国中期到西汉中期《老子》一书的形成、演变,直到基本定型的过程。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到,早期《老子》文本确实经历了一个章段聚集、离合、重组以及篇章调整的复杂演变过程。为何早期《老子》文本会产生如此复杂的演变过程?原因有多个方面,不过与“思想”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老子》 “文本” 演变 20世纪 早期 反思
  • 简介:《聊斋俚曲》是讲唱用的唱本,说唱性是聊斋俚曲的重要艺术特点。它的说唱艺术表现在唱词文本中的说唱性和曲牌音乐的说唱性。这两方面的说唱特点结合起来,为代言体的讲唱创造了方便条件,为聊斋俚曲的思想表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标签: 聊斋俚曲 唱白相间 散韵交织 说唱艺术 曲牌
  • 简介:坐落于秦淮河畔、石头城下的南京艺术学院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也是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的高等艺术学府,其前身是1912年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美术图画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并为校歌作词、题写校训、学训。1922年,颜文襟先生在苏州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 标签: 南京艺术学院 学院概况 现代美术教育 上海美专 专科学校 董事会主席
  • 简介:宋元易学对墨梅艺术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易学的理学化实现的,主要体现在创作论和批评论两个方面。影响到创作论上,一是在创作技法上宋元墨梅艺术创作讲求由象数阴阳推究作梅神理,二是在创作主旨上借《梅花太极图》批判佛教的世界观。影响到批评论上,一是借气化原理来解释墨梅“清美”和“生意”的风格,二是借“周子太极图”来比附扬无咎所创空圈之法。宋元墨梅艺术所受易学之影响本于《易》而超越了《易》,具有借易学发扬儒学的鲜明特点。

  • 标签: 墨梅 《周易》 理学
  • 简介:<正>《老子》五千言,以“道法自然”的哲思奠定宇宙观基础;然在其玄虚灵妙的时空意识中,蕴涵着的却是当下的人生精神。可以说,老子的宇宙观实从人生观体悟而来,其所意构的万物玄同之自然状态,正是人生精神的本质显现。如果从老子的语言呈示的表象符号去把握其人生哲学,会出现两种牴牾之见: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自然的人生,其“虚静”思想派衍出庄子学派的旷放人格,构成先秦道家的主体意识;另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社会的人生,其世俗观念表现出的愤懑、机诈与庄子的超世人生别若霄壤、情志轩轾。如果我们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艺术观照,就能发现老子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人生是经心灵的统摄、提升而达致一种境界的艺术的人生。

  • 标签: 老子人生哲学 人生精神 宇宙观 主体意识 道法自然 自然状态
  • 简介:<正>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的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 标签: 云纹瓦当 半圆形 艺术表现手法 圆形瓦 齐文化 装饰纹样
  • 简介:领导美是社会美的高级形态,真善美是领导的最高境界,领导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丰富多彩的审美形态.领导美学命题把美学对人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更能体现领导学的本质和目的.

  • 标签: 领导 艺术 美学
  • 简介:《大学》原是《礼记》中一篇通论礼意或与礼有关的学术思想的篇章。朱熹经过“移文补传”的工作,对原本《大学》进行文本改造和重诠解读,不仅使《大学》离经独立,自成一书,且赋予了它全新的生命力,把它改造成了“为学次第之书,即物穷理之学”,使之获得了“四书之首”的地位。朱熹对《大学》文本的改造和解读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学理根据,但同时更是他建构理学体系的需要,也是一次重要的学术创新过程。从经典诠释学视角看,朱熹这种文本改造的意义和影响在于:为传统儒学的发展开出了新的命题,实现了经学和礼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也为理学体系的最终建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契机。

  • 标签: 《大学》 礼学 理学 文本诠释 范式创新
  • 简介:通过分析古代经典文本语言基本构成要素——词、句、章节,研究中国传统认知途径与方式,探讨传统认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角度和方法。《管子》之《幼官》与《幼官图》文本语言要素研究发现,先秦认知具有三方面特性:自然特性、感悟特性、整体特性。这些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生传统、审美传统、中庸传统密切关联,二者在历史发展中互相影响与强化,逐渐鲜明而稳定。

  • 标签: 《管子》 语言认知 传统认知 传统文化
  • 简介:《周易参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用韵来判断《周易参同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的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参同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的齐鲁方音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音韵 齐人 徐真人 淳于叔通 魏伯阳
  • 简介:《周易》集先秦儒道哲学为一体.建立了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着阴阳辩证法.《周易》建构了以刚健美为核心的阴阳审美形态观,刚健所具有的中正、大、神、变化等内涵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阳刚之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其对天、地、人呼应关系的认识也成为艺术与主体辩证关系的源头。其刚健美的内涵经过后人的阐发渗透到中圜书法艺术审美意识中,形成书法艺术中的刚健美风尚、中正美追求、变化美法则。

  • 标签: 刚健 中正 变化 通种
  • 简介:4月13—14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开幕式上,“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副主任靳希平、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谢文郁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学者针对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古希腊研究著作——《真假之辨:柏拉图(智者)研究》、《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的思想史密码》所体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读者一作者”相互回应式的深入交流,并对这三部著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山东大学 希腊思想 问题研讨 文本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方法论
  • 简介:关于《武》“未尽善”的原因,历来的主流观点是:周武以征伐取天下,不如虞舜揖让而受。此观点或导向德由天授,或导向仁义两难,这显然与孔子的思想相悖。除此之外,古今学者又提出了“未致太平”说和“声淫及商”说,这两种解释同样各有漏洞。考察《论语》中“善”字的用法,可以得出:“尽善”并不是指道德无亏,而是指达到完满的境界。进一步分析表明,美与真的统一是实现“尽善”的途径,《武》乐因夸饰伐纣的正义性而有违于此,所以孔子称其“未尽善”。在孔子的理想中,美具有伦理的意义,伦理具有审美的价值。

  • 标签: 孔子 《论语》 美学 天命
  • 简介: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美学教研室主办。包括国际美学协会主席、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在内的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会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致开幕辞。与会学者就“艺术哲学在当代面临艺术实践的强烈冲击”这种现状,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阐发了艺术哲学与当代社会的多维关联。研讨会聚焦的另一主题是艺术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及审美经验的关联。

  • 标签: 艺术哲学 学术研讨会 大学哲学 中国传统思想 专家学者 艺术实践
  • 简介:通行本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在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中分别写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和“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对此,有学者认为,帛书甲、乙本均为误写,《老子》原文当从通行本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亦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帛书《老子》并非误写,乙本中的“争”字乃甲本中“静”字的假借,《老子》原文当如帛书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关于此一问题,新近发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以下简称北大《老子》)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以北大《老子》为参考,并参照其他《老子》版本,对此句作出了新的探讨。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认为,此句本应作“水善利万物而有争”。但因其在字面意义上似与《老子》思想相抵牾,在文本流传过程中,最终被改作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另外,通过考察《老子》第八章在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变化,文章亦将《老子》文本的发展与演变作一探究。

  • 标签: 北大《老子》 有争 有静 不争
  • 简介:<正>我和周钧韬同志于1976年结识,1979年,我俩又都调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他在哲学所,我在文学所。那时,他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出版了《美与生活》,颇受好评。1982年,他转到文学所。他研究《金瓶梅》是到文学所后开始的。1987年,出版了专著

  • 标签: 现实主义 美学 创作思想 赏析 社会科学院 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