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效果。方法 选取 C地区规模养殖户与散养农户提供的 1500份牛、羊血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RBP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 与试管凝集试验( SAT)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 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在 1500份牛、羊血清样品中, RBPT方法检测阳性 9份, 阳性检出率为 0.60%,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阳性检出率为 0.47%, SAT方法的检测阳性 8份, 阳性检出率为 0.53%。 SAT方法检测阳性 8份, 有 1份是 RBPT检测出的阳性血清样品。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有 2份是 RBPT检测出的阳性血清样品。 ELISA、 SAT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87.50%, RBPT、 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77.78%, RBPT、 SAT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88.89%。结论 ELISA与 SAT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较高, 所以在实践中应选用 RBPT方法初步筛查布鲁氏菌抗体, 并利用 ELISA与 SAT检测方法确诊, 进而为牛羊布鲁氏菌抗体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布鲁氏菌抗体 ;检测方法 ;对比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①试验使用试剂。布鲁氏菌 SAT抗原、 RBPT抗原与阳性血清, 同时准备 ELISA抗体试剂盒。②血清来源: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 C地区规模养殖户与散养农户提供的牛、羊血清 1500份。    1. 2 方法 对 1500份牛、羊血清实施 SAT与 RBPT检测, 并开展 ELISA检测,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中的具体要求实施。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 RBPT、 ELISA、 SAT三种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效果。    2 结果    2. 1 布鲁氏菌阳性检出率 在 1500份牛、羊血清样品中, RBPT方法检测阳性 9份, 阳性检出率为 0.60%,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阳性检出率为 0.47%, SAT方法的检测阳性 8份, 阳性检出率为 0.53%。    2. 2 不同检测方法符合率 在 1500份牛、羊血清样品中, RBPT方法检测阳性 9份。 SAT方法检测阳性 8份, 有 1份是 RBPT检测出的阳性血清样品。 ELISA方法检测阳性 7份, 有 2份是 RBPT检测出的阳性血清样品。 ELISA、 SAT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87.50%, RBPT、 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77.78%, RBPT、 SAT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88.89%。    3 讨论   布鲁氏菌病主要是因布鲁氏杆菌诱发, 属于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也是二类传染病 [3]。在畜牧养殖中, 牛、羊都是易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动物。如果牛羊群中感染并传播布鲁氏菌疾病, 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且公共卫生问题也将逐渐突显出来 [4]。为此, 牛、羊布鲁氏菌病也成为各级别兽医结构必须检验项目内容。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 应选用诸多方法互相配合, 以保证诊断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现阶段, 国内布鲁氏菌病最常使用的检疫技术就是血清学的诊断, 所以有必要针对各种检测方法应用于布鲁氏菌抗体中的效果展开系统化研究与分析, 有效规避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的发生, 提高检测准确性 [5]。   目前阶段, 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將 RBPT作为初筛的首选方法, 而 SAT则发挥配套辅助作用, 对牛羊布鲁氏菌病进行监测与监控。长期以来, SAT始终都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常规性血清学手段, 若对此方法单独使用, 很容易出现假阳性亦或是假阴性的情况, 且并非全部感染动物的抗体水平都具有诊断的意义, 误诊与漏诊的几率偏高。在以上试验研究中, 针对 1500份牛、羊血清布鲁氏菌病的非免疫抗体实施必要的检测, 特别是 RBPT、 ELISA、 SAT检测方式中, 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就是 ELISA, 且 SAT检测的敏感程度也超过 RBPT。针对血清学试验而言, 就是针对血清亦或是乳中所含有的布鲁氏菌抗体进行有效的检测。而在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诊断中, 最常见的就是平板凝集试验, 一般将其应用在初步筛查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过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检测方法很容易发生非特异性的凝集情况, 所以尽量不在基层兽医检测工作中应用这种检测方法 [6]。现阶段, RBPT已经逐渐发展成布鲁氏菌病普查的主要方式, 且实际的检出几率和平板凝集试验大致相同, 但是要比 SAT阳性检出几率低。通常情况下, RBPT是不能有效替代平板凝集试验和 SAT的, 而是要合理选用综合诊断的方式, 并在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当中加以运用。而 SAT则始终被应用于布鲁氏菌病诊断中, 被当做常规性的血清学方式, 且国内家畜布鲁氏菌病的检测标准就是以 SAT为基础所形成的复核诊断方式。若对 SAT进行单独使用, 还会发生假阴性反应亦或是假阳性的反应 [7]。除此之外, 并非全部被感染的动物抗体水平都具备诊断意义, 所以直接增加了误诊以及漏诊的几率。对于 ELISA的检测方法而言, 也是近年来最常使用的血清学检测方式,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也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指定试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ELISA与 SAT相比, 其敏感性要更高, 高出 10~ 1000倍左右, 所以也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操作方面, RBPT的操作相对便捷, 且使用时间不长。而 SAT获取结果的时间相对较长, 且需要实验工作人员用肉眼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判定, 所以主观性十分显著。另外, 对于 ELISA的检测方法而言, 可以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有效地监测, 实际操作也相对便捷,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能够获得准确性较高的结果,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此, 在具体检时有必要将 RBPT、 ELISA与 SAT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相互结合, 以保证优劣互补,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优先选择使用 RBPT开展筛选工作, 针对疑似阳性的样品使用 ELISA与 SAT检测方法进行复检, 最终准确地确诊, 实现防控并进化布鲁氏菌病的目标。只有这样, 才能够确保准确诊断布鲁氏菌病, 及早发现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防治措施, 以免牛羊养殖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制约养殖业的进步, 不断提高牛羊生长质量, 促进牛羊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亮, 王基隆, 丁家波, 等 . 三种血清学布鲁氏菌检测方法在不同疫苗免疫奶牛中的比较 .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12): 126-129.    [2] 杨威, 韩小平, 张志勇, 等 . 戊二醛交联的传感器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研究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6): 71-76.    [3] 王芳, 蒋卉, 朱良全, 等 . 检测 OMP28抗体不能有效诊断羊布鲁氏菌病 . 第五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 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药学分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4: 238-244.    [4] 赵咏中, 方玉鹏, 王建军, 等 . 湖羊布鲁氏菌 S2疫苗免疫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 中国动物检疫, 2017( 10): 75-78, 89.    [5] 罗成群 . 不同方法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的比较分析 .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 11): 57.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验在自然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自然流产的孕妇48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40例无自然流产史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验法检测所有孕妇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8.33%、16.67%、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0.00%、2.2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V-Ⅱ和CMV所致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RV、TO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检测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可有效防止自然流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自然流产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风疹病毒 单纯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及ELISA法用于丙型肝炎抗体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诊的10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每组50例。抽取两组患者血液标本,一组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一组进行ELISA法检测。结果检测后,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的组别的阳性检出率(98.00%)明显高于采用ELlSA法检测的组别(46.00%),抗体情况也明显优于采用ELISA法检测的组别。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较ELISA法,灵敏度更高,抗体出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丙型肝炎 ELISA 抗体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行前S1抗原和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清HBV标志物、HBVDNA以及preS1Ag/Ab检测,比较preS1Ag与HbeAg阳性检出率与抗HBs与抗Hbe的阳性率。结果60例preS1Ab阳性血清中,抗HBs阳性率46.67%高于抗Hbe的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beAg相比,前S1抗原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敏感度更高,而前S1抗体能帮助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具备重要临床检测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前S1抗原 前S1抗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接收的体检者1500例进行研究,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并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结果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大的关联,且加强对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胃部疾病筛查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四联EB病毒(EBV)特异抗体在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酶联免疫法(EIA)检测5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症患儿及63例普通发热患儿血清中的EBV特异性抗体,包括VCA-IgM、VCA-IgG、EA-IgM及ENBA-IgG。结果IM患儿中EBV-VCA-IgM及EA-IgM双阳性的患者有40例(40/44,90.9%),高于单纯EBV-VCA-IgM阳性患者(45/52,86.5%),联合检测多项抗体诊断IM的特异度亦升高(真阴性率50/56,89.3%vs53/63,84.1%)。结论四联检查EBV特异性抗体可提高EBV所致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EBV特异抗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诊断甲亢型桥本甲状腺炎(HT)和Graves病(GD)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经针刺细胞学检查为甲亢型HT患者及GD患者各60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RAb、TMAb、TGAb,对比两组TRAb、TMAb、TGAb的水平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在甲亢型HT及GD的诊断意义。结果HT组的TRAb水平低于GD组,TMAb和TGAb水平较GD组高(P<0.05)。TRAb在鉴别HT和GD的ROC曲线中,曲线下面积为0.995,切点时13.02IU·L-1诊断敏感度为98.3%、特异度为83.0%,TMAb和TGAb在鉴别HT和G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1和0.899。结论TRAb、TMAb、TGAb对鉴别诊断甲亢型HT及GD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能在临床中疾病的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较高的参考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甲亢型桥本甲状腺炎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自身抗体 ROC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在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临床检测中,评价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及分析的52例患者作为实验资料,将1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归入参照组,将1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归入实验1组,将17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归入实验2组,3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统计3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数值(29.0±5.5和3.6±1.0)、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数值(67.0±6.0和5.5±1.0)、甲状腺球蛋白数值(6.8±2.0和7.5±2.2)对比参照组患者数值(6.5±2.0、13.0±3.4、4.5±1.0),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计算值之间的参比意义,实验1组和实验2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数值(21.0±3.0和16.1±2.0)、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数值(0.1±0.1和64.0±6.0)对比参照组患者数值(9.0±1.3、1.5±0.4),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计算值之间的参比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临床检测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展示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甲状腺激素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本次数据统计中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本院同期纳入的1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4+、CD4+/CD8+、CD3+CD8+、CD3+CD16+CD56+、血小板抗体PAIGM、血小板抗体PAIGA、血小板抗体PAIGG、红细胞抗体IGG、红细胞抗体IGM与参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现象,且存在较高的血细胞膜抗体阳性,表示体液免疫也发生异常现象。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血细胞抗体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性疱疹病毒(HSV)抗原和HSV-2型IgM抗体法诊断生殖性疱疹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收治的188例生殖性疱疹疑似病例经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疱液样本中的HSV抗原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SV-2IgM的检测结果,以免疫印迹法(WB)为标准,比较HSV-2IgM抗体法和DFA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188例患者确诊106例为阳性,其中原发感染30例,复发感染76例;在原发感染诊断中HSV-2IgM抗体法与DFA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感染诊断中HSV-2IgM抗体法与DFA敏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V-2IgM抗体法与DFA总敏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FA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在生殖性疱疹感染诊断中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HSV-2IgM抗体法对于原发感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诊断效果更佳。

  • 标签: 单纯性疱疹病毒抗原检测 HSV-2型IgM抗体检测 生殖性疱疹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采用自身抗体对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肝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选取本院100例院肝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与10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细胞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进行检测,并且对所有患者的检测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在100例院肝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46.0%、抗平滑细胞抗体(SMA)阳性率为30.0%、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35.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41.0%;在10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10.0%、抗平滑细胞抗体(SMA)阳性率为0、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23.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率为4.0%,肝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阳性率明显较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实,对于肝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而言采用自身抗体,有利于肝病的检出,并且能够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指导意见,为有效诊断方式。

  • 标签: 肝功能异常 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病 有效性
  • 作者: 王亚娟 俞桑洁 杨永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北京 100045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皮肤疾病研究室,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广东 深圳 518000;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疾病,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后遗症发生率高等特点。肺炎链球菌(S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脓毒症、细菌性脑膜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明确SP病原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细菌分离培养法仍是目前明确SP感染的"金标准",但培养阳性率低,耗时较长,不利于SP快速检测。免疫层析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乳颗粒凝集试验等免疫学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性较高、操作简便、不受抗菌药物影响等优点,是检测SP感染细菌培养之外的一种补充。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肺炎 脑膜炎 病原学 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6~2022.4期间我地区各部所收治的患者个血清标本为例,采用CLIA即磁微粒发光法、TPPA即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检验,以TPPA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对CLIA检测特异度与敏感度统计。结果: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检测法的特异度为,敏感度为。结论:在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法的有着较高的特异度与敏感度。

  • 标签: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呼吸道感染(RTI)诊断中检测呼吸道(RT)病原体血清免疫球蛋白M(lgM)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拟诊100例RTI病例,患者均于2022.01~2022.05期间就诊。所有对象均检测RT病原体血清lgM抗体,常见病原体包括9种,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完成检测。结果:经检测RT病原体,本组100例患者中共检出35例单项阳性,检出率35.0%,其中位列前三的病原体为副流感病毒(PIV)5例(5.0%),乙型流感病毒(IVB)12例(12.0%),肺炎支原体(MP)16例(16.0%)。检出合并2种感病原体染者10例,无3种、4种混合感染。结论:在RTI诊断中检测7种RT病原体血清lgM抗体可对具体感染病原体类型进一步明确,以科学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可推广借鉴。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原体 免疫球蛋白M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胶体金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吉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30份血液标本(2021年9月-2022年10月),均进行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并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胶体金法的诊断结果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30份血液标本,经TPPA检测,共检出23例阳性患者,7例阴性患者;经胶体金法检测,共检出16例真阳,4例真阴;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共检出19例真阳,5例真阴。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9.57%、57.14%、66.6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61%、71.43%、80.00%,两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胶体金法均可用于梅毒螺旋体的抗体,但相比而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诊断效能较为良好。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胶体金法 梅毒螺旋体
  • 简介:摘要混凝土结构实体施工质量关乎已成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及正常使用性,通过工作实践,对结构实体检中常见而又易忽略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本文主要介绍水运工程结构实体检中的内容以及方法即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以及取芯法推定主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采用非破损检测方法对梁、板等主要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了检测;通过这些方法介绍,让同行实际工作中起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结构实体 混凝土强度 钢筋保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