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组成A组,同时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组(11例)、多支组(18例),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组成B组,抽取各组患者静脉血液进行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的检测,并就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检测结果明显高于B组体检者(P<0.05);多支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单支组患者检测结果(P<0.05)。结论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检测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这对临床诊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血清尿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查结果对于确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体检者各180例,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收集尿液,分别做尿蛋白检测试验和尿微量蛋白测试。结果糖尿病组病人尿液检出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1.7%和58.9%,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明显比尿蛋白高(P<0.01)。同时,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四项指标(mAlb、α1-MG、β2-MG和IgG)也分别高于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比尿蛋白检测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的肾脏损失情况,且根据尿微量蛋白的含量可以看出,若患者尿蛋白呈现阳性结果,其尿微量蛋白的含量远远高于尿蛋白阴性组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因此,尿微量蛋白在提前确诊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尿酸以及脂蛋白(本研究指的是脂蛋白a)的检测结果对冠心病诊治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入住我院的56例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56例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以及脂蛋白进行规范检测,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以及脂蛋白的检测结果和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研究组和对照组检验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以及脂蛋白变化有关,检测这三项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率有极大的推动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脂蛋白 血清尿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手足口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免疫球蛋白(Ig)的检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检验对象的hs-CRP、Ig(IgA-A型免疫球蛋白、IgG-G型免疫球蛋白、IgM-M型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IgA、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IgM、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中,重症患儿IgA、IgG水平均低于轻症患儿,IgM、hs-CRP水平均高于轻症患儿,二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儿童患上手足口病之后,IgA、IgG水平降低,IgM、hs-CRP水平升高,且随着检测指标水平降低与升高幅度的加大,病情程度也在加重,所以,可根据hs-CRP、免疫球蛋白检测判定手足口病病情程度。

  • 标签: 手足口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价值所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1月收治的5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健康儿童52例作为实验对照组;对两组手足口病患儿于临床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工作,最终对两组患儿检验结果加以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对比,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改善程度尤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手足口病患儿在开展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工作,对于患儿的病情可以加以充分判断,从而为手足口病患儿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过表达对对大鼠心肌钝性挫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Ad空病毒和pAd-HSP70腺病毒,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病毒注射2 d后,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制备心肌挫伤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肌钙蛋白(cTn)-Ⅰ、cTn-T、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yo)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SP7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Tn-Ⅰ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46±1.02、43.08±3.88和25.19±1.96;cTn-T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7±0.98、27.26±1.99和19.44±1.35;H-FAB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59±1.32、52.15±3.46和35.72±2.80;Myo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0.80±2.49、73.65±5.73和50.33±4.8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上升(t=4.610、3.396、4.904、2.9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cTn-Ⅰ、cTn-T、H-FABP和Myo的血清浓度下降(t=3.143、3.505、3.341、2.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31.38±4.26)个]比较,模型组大鼠[(87.90±7.71)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t=6.5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55.19±5.03)个]心肌细胞凋亡数目降低(t=3.3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在对照组、模型组和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08、0.40±0.03、1.53±1.51,Cyt C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3、1.77±1.46、0.96±0.07。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的表达下降,Cyt C的表达增加(t=3.704、8.2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HSP70组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表达增加,Cyt C的表达降低(t=7.294、5.4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70过表达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Cyt C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MC大鼠的心肌损伤。

  • 标签: 热休克蛋白70 心肌钝性挫伤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细胞色素C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对急性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入组者均检测其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水平,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阳性率分别为90.0%、94.0%、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6.7%、13.3%,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生急性心肌损伤后,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均显著升高,临床实践中建议联合检测三项指标,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 标签: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损伤 肌酸激酶同工酶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清蛋白治疗危重症合并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基础上乳清蛋白治疗组(乳清蛋白组,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血糖、肝肾功能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和常规治疗组相比,乳清蛋白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显著较高(P<0.05),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FBG、ALT、CB、STB、BUN、Cre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乳清蛋白治疗危重症合并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效果好。

  • 标签: 乳清蛋白 危重症合并低蛋白血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脑组织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通过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膜通道整合和处理信息,从而维持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脑缺血后,细胞膜通道通过参与兴奋毒性、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等病理机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维持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的正常功能对于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脑损伤至关重要。

  • 标签: 脑缺血 连接蛋白类 缝隙接合部 谷氨酸 炎症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中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运用。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模式,设为观察组。将观察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两组70例为细菌感染组,70例为病毒感染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小儿患者在治疗之前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4.39±18.19)mg/L、(8.05±2.19)mg/L,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CPR数值,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患儿CPR数值有明显上升,差异呈(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治疗之前,通过治疗之后,三组小儿患者的CPR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儿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差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均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小儿肺炎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地区分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且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在治疗肺炎过程中,患儿的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测定血清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AL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正常人群及初治、缓解、未缓解组的血清SF、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初治及未缓解组血清SF、β2MG水平较正常对照及完全缓解(CR)组高.初治组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清SF、β2MG均增高的患者较单项及二项增高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生存期短.结论血清SF、β2MG反映了AL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联合检测对判断病情疗效、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Β2微球蛋白 铁蛋白
  • 简介: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FREPs)是一类包含纤维蛋白原样结构域(FBG)的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海葵基因组中存在的FREPs进行搜索,得到了33条较为可靠的同源序列,并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

  • 标签: 海葵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 先天性免疫 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择取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另外择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实施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从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均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M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人血白蛋白输注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高于人血白蛋白输注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人血白蛋白输注组白蛋白升高值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人血白蛋白输注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 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输注人血白蛋白临床效果不显著,应积极查找及处理低白蛋白的原因,减少盲目使用人血白蛋白,加强合理用药。

  • 标签: 低白蛋白血症 人血白蛋白 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探究高低两种密度情况的脂蛋白在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证明患者在发病之后普遍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低,但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高,所以患者非常容易患有心血管事件。分析高低两种密度的脂蛋白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明确患者的糖尿病血脂水平,更加及时的预防高血脂的出现。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 探究高低两种密度情况的脂蛋白在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证明患者在发病之后普遍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低,但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较高,所以患者非常容易患有心血管事件。分析高低两种密度的脂蛋白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明确患者的糖尿病血脂水平,更加及时的预防高血脂的出现。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生化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免疫比浊抑制法和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生化含量,同时测定餐后2h血糖(2hPG)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组的含量变化。结果糖尿患者病组尿微量白蛋白(42.45±11.30)ug/mL,HbAlc(8.17±2.37)%,GSP(313.25±42.13)μmol/L,2hPG(15.21±4.45)mmol/L,;正常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0.32.±3.35)ug/mL,HbAlc(5.45±2.37)%,GSP(213.25±21.13)μmol/L,2hPG(6.32±5.31)mmol/L,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白蛋白、HbAlc、GS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及糖HbAlc、GSP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