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癌症患者术后使用地佐辛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老年癌症患者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还有丙泊酚进行快速诱导,手术过程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还有七氟醚,间断给患者顺式阿曲库铵保持麻醉效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5-30分钟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以及恶心呕吐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还有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概率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癌症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静脉镇痛,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效果,且患者术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地佐辛 老年癌症患者 术后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在胃肠外科手术术后持续静脉镇痛方面的疗效,并观察相关护理状况。方法择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胃肠疾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优质护理,但是研究组使用瑞芬太尼作术后持续镇痛,而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作术后持续镇痛。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就镇痛效果而言,研究组的VAS评分要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就不良反应率而言,研究组则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使用芬太尼对比,在胃肠外科术后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持续静脉镇痛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辅以优质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病痛。

  • 标签: 瑞芬太尼 胃肠外科 术后持续静脉镇痛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联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75例ASAI-Ⅱ级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手术的患者,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随机分成3组(n=25)。组1芬太尼1.0mg+恩丹西酮4mg;组2芬太尼0.5mg+Dex100μg+恩丹西酮4mg;组3芬太尼0.5mg+Dex200μg+恩丹西酮4mg。分别记录术后2、8、12、24、48h的动/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组1,组3镇痛效果均满意,需追加镇痛药的比率较组2低(P<0.05);组2、组3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组1(P<0.05)。结论Dex用于腹腔镜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不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还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芬太尼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舒芬太尼药物应用于临床麻醉与静脉术后镇痛的效果探究。方法:从2020年01月至2021年02月选取我院所收治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的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将对照组46例患者予以芬太尼进行麻醉,实验组46例患者予以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92例患者在两种不同药物麻醉下,其疼痛评分及麻醉效果情况。结果:92例患者分别进行麻醉后,实验组46例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46例患者低(P<0.05);实验组46例患者的麻醉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46例患者好(P<0.05)。结论:将舒芬太尼药物应用于临床麻醉与静脉术后镇痛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麻醉 舒芬太尼 疼痛 静脉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与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76例静脉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药物,针对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药物,从临床麻醉总有效率与VAS疼痛评分、自主呼吸时间等指标展开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麻醉总有效率25例(75.79%),VAS疼痛评分(6.7±0.7)分,自主呼吸时间(9.2±2.8)min;观察组患者临床麻醉总有效率35例(92.11%),VAS疼痛评分(4.6±0.6)分,自主呼吸时间(13.1±4.3)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与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确实具有促进效用,确保患者在静脉术后获得良好的镇痛与临床麻醉体验,故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术后镇痛 临床麻醉 自主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和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1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采取地佐辛的应用,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舒芬太尼的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为20.5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采用地佐辛的静脉镇痛,效果显著,明显缓解患者的身体疼痛,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值得推荐。

  • 标签: 术后静脉镇痛 地佐辛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芬太尼联合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呼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接受静吸复合麻醉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芬太尼联合使用组(D组),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D组拔管后,给予地佐辛0.1mg/kg作为初始剂量,镇痛泵配置地佐辛20mg+芬太尼0.4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ml;F组拔管后,给予芬太尼1ug/kg作为初始剂量,镇痛泵配置芬太尼0.6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50ml。两组镇痛泵设置输注剂量4ml/kg;PCA剂量4ml;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并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给药后15min,1h、6h、24h、48h的动脉压,心率,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记录48h患者PCA按压次数,曲马多使用量,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D组镇痛过程中部分时点动脉血压较术前上升,呼吸频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镇痛过程中部分时点动脉血压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部分时点动脉血压,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F组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F组PCA自控次数,曲马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安全的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其镇痛效果可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见明显呼吸抑制,副作用轻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手术应用舒芬太尼的镇痛和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6例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实验组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低于对照组(45.45%),实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舒芬太尼镇痛和麻醉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同时呼吸抑制时间也较短,其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手术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全麻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芬太尼进行主导和维持麻醉,命名为对照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舒芬太尼进行主导和维持麻醉,命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经麻醉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麻醉12h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和定力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静脉术后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 术后镇痛 临床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对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行妇科手术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62%(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1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1%(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需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妇科手术/护理 镇痛泵
  • 简介:术后镇痛随机分为I组(氯诺昔康组)、II组(氯诺昔康、舒芬太尼组),  氯诺昔康作为术后镇痛治疗药物副作用小,II组为氯诺昔康8mg、舒芬太尼4μg

  • 标签: 临床观察 合舒芬 太用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60例我院收治的麻醉手术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在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入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如下分组:观察组30例行舒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对照组30例行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清醒时间快慢和自主呼吸恢复快慢。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23.33%(7/30),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安全保障与麻醉效果,建议临床可作为全身麻醉手术的麻醉和镇痛药物使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临床麻醉 静脉 镇痛
  • 简介:胸科手术的创伤大,术后切口疼痛可影响病人咳嗽、排痰以及呼吸运动,且易引起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术后镇痛对降低胸科病人术后并发症以及减轻病人的痛苦尤为重要。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种特异性的α-阿片受体激动剂,是芬太尼的N-4位衍生物,对μ-受体的亲和力比芬太尼强7-10倍。本研究旨在观察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胸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产生的并发症情况。

  • 标签: 舒芬太尼 镇痛效果 开胸病人 后静脉 术后并发症 阿片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 80例患者,按照患者使用的不同麻醉药物将其分入采用芬太尼的对照组与采用舒芬太尼的研究组,两组各 40例。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率、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 2.5%,低于对照组 15%的不良反应率,同时研究组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还具有比芬太尼更高的安全性,临床可放心使用 。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术后镇痛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潜伏期瑞芬太尼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临产进入待产室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娩时分别采用耳穴贴压法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与常规处理产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瑞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结果试验组瑞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能减少潜伏期瑞芬太尼分娩镇痛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耳穴贴压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知识水平也在随之而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与研究也开始逐渐深入,对于各种疾病的治愈率也在逐年增高,对于一些药物的实践与经验也越来越多,本文将重点分析舒芬太尼在静脉手术以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在临床麻醉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相关的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舒芬太尼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静脉术后镇痛以及临床麻醉期间分析舒芬太尼药物应用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3月收治的74例手术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舒芬太尼组(37例):采用舒芬太尼药物展开手术镇痛以及麻醉;芬太尼组(37例):采用芬太尼药物展开手术镇痛以及麻醉;就组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VAS评分以及总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舒芬太尼组手术患者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芬太尼组明显,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明显(P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术后镇痛 临床麻醉 清醒时间 自主呼吸时间 VAS评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医护人员应用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治疗癌痛的观念和临床实践情况。方法2021年12月1至31日,以电子问卷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对肿瘤科、疼痛科、安宁疗护科等癌痛诊疗相关科室的医师、护士和药剂师发放PCA治疗癌痛调研表。除基本信息外,共收集26个相关问题。统计分析癌痛治疗现状、医护人员对PCA治疗癌痛的观念和PCA临床应用实践3个方面的内容。结果共收集到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993家医院、2 872份调研问卷。只有34.8%(955/2 748)的医护人员认为癌痛控制满意率超过75%,27.9%(548/1 968)的医护人员认为爆发痛控制的满意率不足50%。97.1%(2 439/2 513)的医护人员认为PCA可以有效用于癌痛治疗,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认为PCA适用于规范化无创给药不能有效缓解癌痛的比例分别为64.6%(319/494)和69.1%(1 262/1 826),高于一级医院的57.0%(110/193)(P=0.002)。不同职业中,护士认为PCA治疗癌痛增加成瘾性以及导致药物过量的比例为62.8%(431/686)和76.1%(522/686),高于医师的39.2%(670/1 709)和58.2%(995/1 709),以及药剂师的49.2%(58/118)和65.3%(77/118)(均P<0.001)。不同医院间PCA治疗癌痛在镇痛泵类型、给药途径、输注模式、用药方案及常用药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A持续输注量和解救剂量的计算比例不统一,在启动PCA后,有71.7%(1 226/1 709)的医疗机构存在给予患者镇痛不足,多数需要调整1~3次才能达到满意镇痛。结论我国医护人员对于PCA治疗癌痛的观念认知不足,临床实践中缺乏统一指导,应尽快形成PCA治疗癌痛专家共识。

  • 标签: 癌性疼痛 患者自控镇痛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