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症患者难免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将ICU收治的患者以Waterlow压疮危险量表进行评分,评分≥10分者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1月~12月共有12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011年1~12月共有254名患者作为实验组,按制定的“难免压疮防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患者在压疮危险评分、压疮发生率、治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压疮危险评分均值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疮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压疮发生危险是积极预防压疮的关键;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难免压疮的发生;难免压疮一旦发生,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危重患者难免压疮的治疗仍是ICU护理同仁面临的一大挑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路径 难免压疮 压疮危险评估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大于48h)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进行目标性监测,记录在统一调查表上。结果240例早产患儿中,有2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3%,共感染2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9.8%;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产妇的重度先兆子痫、患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情况。结论要想有效防控NICU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应重点关注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有重度的先兆子痫的早产儿,并且慎用侵入性操作。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室需行气管切开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3%)明显少于对照组(25.0%),两组之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2667,P<0.05)。结论经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相比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方法治疗的3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总结护理效果。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SAP,配合个体化综合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抗生素和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病情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0.6%和68.8%,且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MV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运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降阶梯疗法 老年重症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在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住院的一般手足口病患儿35例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以正常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波幅比值(Ⅴ/Ⅰ)。结果一般手足口病组(无神经系统受累)与正常对照组BAEP以上各个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症手足口病组(神经系统受累)与一般手足口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BAEP的各个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EP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比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手足口病的早期常规检测方法。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5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组28例在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3~5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肺外并发症消失情况,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肺部哆音及肺外并发症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

  • 标签: 重症 支原体肺炎 免疫球蛋白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0月到2010年11月来我院收治的61例机械通气患者,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呼吸相关肺炎主要原因有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真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发病原因较常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随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有增加的迹象。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机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因分析以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救治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的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监护室在收治的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病例经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呼吸机在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重症胸外伤并发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经过呼吸机治疗及其他一系列积极的抢救措施后病人恢复正常的呼吸。结论重症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发病急、来势汹险,一旦出现即病情危重,对可能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救治措施,应尽早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呼吸机 重症胸外伤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价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者,采用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患肢。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66±10)岁,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法,膝下动脉病变首选PTA,合并髂股动脉病变则同时进行血管重建,结果髂股动脉重建术一期均成功。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小腿血肿4例(6.7%),膝下截肢4例(6.7%),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10)个月,患者一期通畅率为58.3%,25条肢体发生再狭窄(41.2%),其中10条肢体再次接受外科干预,二期畅通率为75.0%,总的救肢率93.3%。结论膝下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行术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 气囊
  • 简介:摘要RICU病房中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已经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定时监测,总结出的血糖管理方法,临床护理人员在血糖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纠正血糖异常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能有效改善危重患者病情,对促进疾病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定时血糖监测 血糖异常 血糖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不同用药方案的药物动力学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4例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n=12),分别每日1次或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同时每日滴注1次拉维酸1g,连续静脉滴注10d,经过2d的治疗达到稳定状态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上皮细胞衬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比较两组间药动学参数。结果:每日滴注1次的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血浆值浓度和上皮细胞衬液浓度分别为(12.6±2.3)mg/L和(11.9±2.7)mg/L,每日滴注2次的患者分别为(19.7±1.8)mg/L和(17.8±1.7)mg/L,这表明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的穿透率都大于100%。每日滴注1次和2次的患者全身暴露浓度(AUC24h)分别为(151.2±12.8)mg·h·L^-1和(208.6±15.1)mg·h·L^-1,均高于常见重症肺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日滴注1次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3%(10/12),每日滴注2次组为92%(1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每日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1次或2次均能达到最小的抑菌浓度。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药物动力学 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清胰汤与硫酸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效果。方法将122名在我科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重急性症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结果使用清胰汤治疗的患者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肠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硫酸镁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清胰汤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效果优于硫酸镁。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 硫酸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具有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人住该院NICU的277例新生儿拭子、诱导痰、脐分泌物、血标本进行定植菌筛查或感染菌培养,其中无感染者仅作咽拭子培养。结果277例新生儿中,29例送检标本检测到细菌,细菌检出率为10.47%;菌种包括19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阴沟肠杆菌。日龄≤2d的新生儿细菌分离率为2.20%,3~7d者为21.54%,8~28d者为36.67%;日龄≤2d与3~7d及8~28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牙分别为26.52、46.54,均P(0.01),日龄3~7d与8~28d新生儿的细菌分离率差异无显著性(x2=2.42,P〉0.05)。结论该院NICU新生儿体内细菌定植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出生48h内新生儿细菌定植率低,开展定植菌筛查临床意义不大,建议对出生4Bh内的新生儿不再常规进行定植菌筛查,可对出生3d以上的新生儿进行定植菌筛查。

  • 标签: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感染 定植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中药清胰汤、大黄芒硝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观察要点,得出结论清胰汤同时中药外敷可有效促进肠蠕动,缓解中毒性肠麻痹,促进肠道内毒素排泄,防治肠源性感染,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肠麻痹 清胰汤 胃肠蠕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采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到我院内科重症监护静脉血栓栓塞患者7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实施间歇充气加压预防,对照组38例常规预防,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5.3%,对照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8.4%;两组差异(P<0.05)。观察组ICU病死率占7.9%;对照组ICU病死率占26.3%;两组差异(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 标签: 内科重症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间歇充气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