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退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把6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方法,研究组患者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标准对两组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优21例,良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13例,良6例,中9例,差2例,优良率为63.3%。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80.5±9.9)min,出血量(109.6±9.8)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5.5±20.5)min,出血量(395.2±25.5)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精准减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轻、手术对腰椎稳定性负面影响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皮全脊柱内镜 精准减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与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单化随机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软骨组织分级情况。结果:MRI检查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与软骨损伤分级中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MRI能有效并准确评估患者软骨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软骨损伤分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从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X线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对关节病变情况以及分型情况和分型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与X线相比,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各种病变的检出率均更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分析意义(P0.05);将关节镜分级结果视为金标准,在对关节病变分析进行诊断时,相比X线诊断,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明显更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诊断中的效果极佳,可提供给患者较为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螺旋CT三维重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对比X线平片与MR影像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确诊为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5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分别实施两种临床诊断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则为MR核磁共振诊断,对比应用情况。结果:从诊断上看,观察组在实施MR检查之后,半月板损伤以及关节积液的准确率比较高,和对照组X线平片诊断相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MRI影像学检查能够更好的诊断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疾病,能够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X线平片 MR影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与MRI在膝骨关节退行骨关节炎影像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比较。方法:对象选择近一年来122例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61例,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61例,采取MRT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采用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CT与MRI诊断膝骨关节退行骨关节炎各具优势,但MRI临床准确率更高。因此建议在临床首选MRI影像,辅助CT影像进行诊断。

  • 标签: CT MRI 膝骨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行腰椎椎管狭窄症采取椎间孔镜和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接受的60例退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30例实施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设定为对照组,30例实施椎间孔镜方法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间孔镜 小切口微创手术 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对骨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康复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骨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症状、康复依从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时[(2.4±1.0) vs. (3.5±1.1)分]及压痛点[(2.7±1.0) vs. (3.9±1.2)分]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用药[(5.2±1.0) vs. (4.5±1.2)分]、饮食[(2.2±0.6) vs.(1.6±0.8)分]及运动[(2.4±0.6)vs. (1.7±0.5)分]依从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短视频的远程宣教应用于骨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中,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康复依从

  • 标签: 骨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疼痛 康复依从性 短视频 远程宣教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加味伸筋透骨汤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退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退行关节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加味伸筋透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 标签: 加味伸筋透骨汤 玻璃酸钠 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成像是基于化学交换及磁化转移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方法,可以选择饱和特定代谢物中的可交换质子并向自由水进行磁化转移,从而通过检测自由水的信号强度间接反映特定代谢物的信号强度。基于此,CEST可以无需对比剂或放射示踪剂的参与即可实现在体低浓度代谢物的无创检测,因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神经退行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阐述CEST成像在神经退行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一项热门课题。研究发现,β2微球蛋白与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对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的结构特点、检测方法及其对神经退行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beta 2微球蛋白 脑脊液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对老年腰椎退行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退行腰椎疾病患者,早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血液管理模式(常规组),后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管理模式(全程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全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d及1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疾病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失血 手术 输血 自体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腰椎退行疾病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220例腰椎退行疾病,实行腰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复位等常规操作的同时,进行后外侧腰椎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症状完全消失186例,部分缓解30例,无明显改善4例,治疗满意率98.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无再手术及症状加重病例,判定融合215例,融合成功率97.7%.结论在腰椎退行疾病手术中,应用后外侧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后外侧融合 椎弓根螺钉 腰椎 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在实施椎间融合术的过程中给予充足的刚性内固定。本文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作用、局限性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方向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后腰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腰椎退行疾病患者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 标签: 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 腰椎推行性疾病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0例膝关节退行病变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退行病变老年患者12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这12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6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骨科优质护理。在进行治疗干预后,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结果:实验组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3.33%;实验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膝关节退行病变老年患者的过程中,采取骨科优质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从而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 标签: 膝关节 退行性病变 老年 骨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针结合功能锻炼对腰椎退行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0间,在外院行腰椎退行疾病手术治疗后仍存在脊神经支配区域残留症状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干预和电针结合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JOA 评分明显升高,治疗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电针 功能锻炼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退行疾病患者术后腹胀的预测模型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脊柱退行病变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腹胀的50例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因脊柱退行病变接受手术治疗但术后未发生腹胀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参照组,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腹胀预测模型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此为患者术后腹胀预测提供帮助。结果: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肠道菌群药物使用情况、肠道动力药、麻醉方式、低蛋白、低钾、术后卧床时间及下床活动次数等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腹胀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影响因素与抗菌药物、未使用肠道菌群药物、未使用胃肠动力药及术后卧床时间超过5d呈现正相关,差值表现为(P<0.05),与全麻、低蛋白及低钾不相关,差值表现为(P>0.05)。结论:通过构建脊柱退行疾病患者术后腹胀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术后腹胀诱发因素,能够在模型帮助下做好术后腹胀干预方案。

  • 标签: 脊柱退行性疾病 术后腹胀 预测模型 临床应用
  • 作者: 武静 刘芳 张敬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7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72,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80
  • 简介:摘要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巨噬细胞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及主动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与AMD的发生发展有关,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Aβ)是AMD患者视网膜玻璃膜疣重要病理成分,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玻璃膜疣沉积区明显聚集,Aβ可促使小胶质细胞活化,但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会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和感光细胞、分泌释放炎因子,加剧AMD的发生发展。Aβ的生成和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在AD患者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活化的阿米巴样小胶质细胞汇集在老年斑内部及附近。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死亡的同时伴随周围区域大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脑内也有大量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有望成为治疗AMD等视网膜退行疾病的新策略。(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87-191)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退行性病变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对小鼠退行膝关节炎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unx2组,模型组和Runx2组小鼠通过小鼠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手术,建立退行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做手术,不切断交叉韧带。小鼠建模成功4周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膝关节腔注射携带空载体的阴性腺相关病毒。Runx2组小鼠膝关节腔注射携带Runx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注射21 d后,分析3组小鼠攀爬时间和长距离运动能力;分析关节软骨和滑膜评分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3组小鼠软骨组织中OSX和骨保护素(OPG) mRNA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建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攀爬时间和长运动距离[(539.11±79.21) s和(68.20±13.99) m]比较,Runx2组[(1401.72±102.83) s和(201.58±17.92) 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5;t=6.119,P<0.05)。与模型组小鼠膝关节软骨评分和膝关节滑膜评分[(7.51±1.82)分和(7.25±1.93)分]比较,Runx2组[(5.98±1.86)分和(6.01±1.62)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5,P<0.05;t=5.018,P<0.05)。与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NF-α和IL-1β水平[(251.50±43.19) ng/L和(271.57±32.19) ng/L]比较,Runx2组[(78.54±8.19) ng/L和(98.40±10.32) 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5;t=7.193,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骨桥蛋白(OPN) mRNA水平(1.00±0.19和0.94±0.17)比较,Runx2组(2.55±0.23)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9,P<0.05;t=2.413,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OSX mRNA水平(0.98±0.14和1.09±0.21)比较,Runx2组(3.01±0.2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5;t=2.216,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Runx2可降低退行膝关节炎小鼠的炎因子水平,促进成骨细胞成熟,降低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的病理变化,提高小鼠运动能力。

  • 标签: 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 退行性膝关节炎 炎症 腺相关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