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胰腺炎(AP)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多数AP为轻症(MAP),20%左右的AP会发展为重症(SAP)。尽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SAP仍有5%~20%的病死率。因此,准确评估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非常重要。本文检测AP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三酰甘油(TG)水平,探讨其评估AP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胰腺炎 医疗水平 三酰甘油 估价 病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为日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通过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4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116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6例,多支血管病变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与对照组7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D-D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Fg、D-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高血压是多重机制的疾病,Laragh将降压药物按照其基本药理作用分为:抗“R”药(anti—Rdrugs),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肾素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用于治疗血浆肾素水平中、高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抗“V”药物(anti-Vdrugs)促尿钠排泄减少体钠含量,减轻体内容量负荷的药物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等,用于治疗血浆肾索偏低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操作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PT测定中操作及报告方式必须规范化,才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血浆输入是治疗大剂量输血病人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本研究选取对2009年11月-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接受FFp输注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用血的规程方法,为临床输血提供了借鉴。

  • 标签: 临床输血 血浆输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 标签: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生化检验
  • 简介: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血浆输注比例在逐年提高,逐步提高人们对新鲜、普通冰冻血浆的认识,共同促进输血事业健康发展。1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全血采集后6h之内经4℃离心将血浆分离,并迅速放入-20℃或更低的温度下冰冻保存,即为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1年。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临床应用 浆体 成分输血 血浆输注 输血事业
  • 简介:摘要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含有毒素导致或致病物质的血浆分离出来,弃去异常血浆血浆中的病理成分,与将血细胞与其他保留成分及废弃血浆等量的置换液一起回输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1本科自2008年至今将人工肝血浆置换用于肝炎的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血浆置换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术,实验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每组各4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单纯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 重症肝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肝衰竭患者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1例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病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及时准确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根据病程进展,更改相应护理措施,并保证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结果 实施上述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患者胆红素较前下降,精神明显好转,皮肤黄染较前改善。结论 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保证血浆置换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才能够有效的缓解不良症状,最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术 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双重血浆吸附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法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数为42例(2021.01-2022.10),随机分配为对照组(血浆置换)和观察组(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各21例。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疾病治疗中实施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措施,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双重血浆吸附 血浆置换 肝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为准确地将酯同工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以及进行快速的菌种区分、鉴定,本试验对10个黑木耳菌株不同培养时期的胞内酯(EST)同工谱进行了研究,并对菌株间亲和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时期的各菌株间同工谱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培养时期同一菌株同工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培养20d诱导的同工谱可有效区分、鉴定各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培养20d的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亲和性试验结果相一致。

  • 标签: 黑木耳 培养时间 酯酶同工酶 聚类分析 亲和性
  • 简介:胰蛋白在近江牡蛎的解工艺中解温度、加量、底物浓度和pH等因素对水解度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和从能源、节省时间和操作方便性等角度出发,确定牡蛎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加量1.2%,底物浓度1:2,pH7.0,解时间5h。

  • 标签: 近江牡蛎 胰蛋白酶 水解度
  • 简介:多酚氧化(PPO)是促褐变的关键,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 标签: 蜜梨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