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配伍间的稳定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到2011年4月间医院急诊科及感染科的处方进行研究,了解抗感染药输液时常用的配伍关系,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处方进行相应配伍实验研究,并将研究情况分类归纳总结。结果很多抗感染药性质不稳定,与一些药物配伍会因沉淀及结晶出现而不宜配伍。结论临床医生应在充分了解抗感染药物配伍规律及药物稳定性基础上慎重配伍,以发挥出药物的最好疗效

  • 标签: 抗感染药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联合清宫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对11例宫颈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后,在B超下行无痛清宫术,术后予甲氨喋呤(MTX)25mg局部注射,术毕予云南白药纱布填塞宫颈管止血。术后复查B超,动态观察β-HCG值。结果11例全部治愈。结论以米非司酮、甲氨喋呤杀胚,联合清宫术治疗宫颈妊娠,辅予云南白药止血,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 清宫术 宫颈妊娠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急诊药房2012年4月份的处方,遴选出使用抗菌药物(除去眼科药物、外用膏剂以及中成药)的处方。根据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统计数据以及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的方法,分析使用率、联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以及DDDs值。结果抽查抗菌药物处方6118张,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其中单用处方有5723张,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为6.45%。头孢菌素尤其第三代头孢应用最为频繁。联合用药以单联为主,其余大多为二联。不合理用药主要为用药无指征、给药方式不当和一次给药剂量过大。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于标准,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

  • 标签: 抗菌药物 急诊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从1937年第1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H1抗组胺药(H1antihistamines,以下简称抗组胺药)逐渐成为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一线用药,在AR药物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第2代抗组胺药具有起效迅速、维持时间长、1次,d用量、抗胆碱作用与抗组胺作用相分离的特点。AR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指南2010修订版强烈推荐使用口服第2代或新型抗组胺药治疗AR,可有效缓解流涕、喷嚏、鼻痒和眼部症状,对鼻塞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组胺H1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类 受体 白三烯
  • 简介:缺血的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液灌注后,部分组织器官的原有功能并没得到改善,并且结构破坏的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心脏和大脑的研究开展的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视网膜作为大脑的延伸部分,结构精细复杂,新陈代谢旺盛,对缺血更敏感。缺血再灌注后可以引发多种眼科疾病,引起了眼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方法第1日上午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服药后12小时口服50mg,第2天上午口服米非司酮50mg。2天共口服米非司酮剂量为150mg,服药前后2小时禁食;第3日晨空服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结果35例患者,30例完全排除胎儿及胎盘,不全流产4例,失败1例。结论药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期妊娠(5-8周妊娠),其流产率高、方法简便、安全。流产后再清宫,对患者身体伤害小,利于身体康复,适宜临床应用。

  • 标签: 妊娠 药物流产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2013年本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常见的不良反应因素。结果对器官和系统产生危害的不良反应前三位分别是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还有泌尿系统损害;三种损害均有特异性的不良反应表现。结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对其禁忌症有全面严格的把握,最大可能的避免还有预防因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变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取160例肝硬变引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对症用药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病情经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更好,改善程度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具有较大出血量,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难以耐受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等特点,临床应基于此实施合理有效的诊治措施,实现患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有效控制。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36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结果用药后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贫血大多得以纠正,血红蛋白上升,副作用轻。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采用药物方式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陶庄镇中心卫生院近年来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保守治疗的4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护理要点。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40例患者成功治愈,治愈率为90.91%,其余4例患者均转为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同样可行,但是需要精心的护理配合方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这之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手术合理预防应用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2011年度手术科室择期手术病人17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率为93.8%,术后联合用药率为49.7%,术后用药<72h者仅为18.3%,麻醉诱导期给药为0。结论手术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执行临床指导原则,应采取行政干预与宣传教育,对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单病种治疗费用,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手术科室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及药物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到2012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将患者随机的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一组作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为显效7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显效54例,有效16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能够很好的实现协同效应,使整体的治疗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控制 药物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使用数量、类型来解析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20例呼吸内科患者中,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有112例,占93.3%,共使用了8类合计33种抗生素药物。其中有62例一联用药,占55.4%;25例二联用药,占22.3%;16例三联用药,占14.3%;9例四联用药,占8.0%。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多方面考虑,分析其日常用药,对抗生素进行针对性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呼吸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及甲钴安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患者15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7例,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64例,单纯口服阿昔洛韦及甲钴胺片治疗。结果半导体激光治疗组有效率97.7%,对照组有效率79,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照射联系口服阿昔洛韦、甲钴胺片治疗带状疱疹疗效高。

  • 标签: 带状疱疹 半导体激光 阿昔洛韦使用背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针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治药液外渗的发生、以及对于出现药液外渗的治疗护理。结果通过对于乳腺癌化疗的患者药液外渗的护理与预防、有效的减少了化疗药液的外渗的并发症、为患者减轻了化疗的痛苦。结论为化疗患者进行药物外渗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为患者的治疗做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疗药物 外渗 预防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在我院普外科围手术期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普外科627例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627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占56.1%,均为术后使用,术前使用<2h的患者占57.7%,>2h的患者占26.6%,未使用抗菌药物的占15.6%。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减少切口的感染,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普外科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