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臂神经卡压术后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2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臂神经卡压症的患者总共88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使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基础的护理方法上还进行个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3.1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1.82%,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实施个性化的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保证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臂丛神经卡压 影响 评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肩周炎患者展开臂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对比治疗方式展开,所选取病例为 80例,为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8月所接诊,取组中 40例以常规模式展开各治疗,即对照组,余下以臂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即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优势显著, P<0.05。结论 对肩周炎患者按照臂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术治疗,可有效提升对该类患者治疗效率,有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麻醉 中医肩关节松解术 肩周炎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治疗小儿臂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臂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和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并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分别评定患儿上肢肌肉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腋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且治疗组的增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同时结合运动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小儿臂神经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小儿 电针 穴位注射 恩经复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臂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92例锁骨骨折病患资料,分研究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为颈浅神经阻滞性麻醉,研究组为颈臂结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心率为(100.03±4.13)次/min比研究组(86.32±2.14)次/min快(P<0.05);麻醉的优良率对照组是71.74%(33/46)比研究组97.83%(45/46)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是6.52%(3/46),研究组是2.17%(1/46),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颈臂神经阻滞联合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手术中麻醉效果佳。

  • 标签: 颈臂丛 神经阻滞 锁骨 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B超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2日—2017年7月22日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4例。所有患者均需实施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式操作,实验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神经阻滞麻醉。将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剂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两组的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可观,穿刺可直视,准确率高,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传统盲探式操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解剖定位组采取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为臂神经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2020年6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臂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做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观察组用磁共振0.4T诊断,比较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比观察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 用0.4T诊断可提高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伤情更准确,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0.4T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异感法臂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拟行上肢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n=20)和超声组(n=20),其中实施传统异感法臂神经阻滞麻醉者为传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麻醉者为超声组。观察和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3h、6h、12h、24h患者疼痛程度。 结果 超声组麻醉实施操作时间较传统组长,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传统组快,在术中麻醉效果上超声组较传统组优良率更高,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较传统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h、6h、12h疼痛评分中,传统组均高于超声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共包括本院收治的需要行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为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的实验组和接受传统穿刺下锁骨上臂神经阻滞麻醉的对比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在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上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臂神经麻醉下手法治疗肩周炎疾病的效果。方法:抽选102例肩周炎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用小针刀治疗,实验用臂神经麻醉下手法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结论:臂神经麻醉下手法效果显著,能帮助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疼痛,改善患者遵医行为,保障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 麻醉 肩周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对行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两组。两组均行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n=49)常规干预,观察组(n=49)辅助Dex。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价两组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效果、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MMSE评分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着分组的不同而不同(P均<0.05)。同时点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Dex辅助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认知功能损害。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右美托咪定 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临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44例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分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学毁损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前术后下肢皮肤温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的下肢皮肤温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可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 标签: 交感神经节 射频热凝 下肢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选择上肢手术患者,对其麻醉情况进行探究,以期证实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术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70例上肢手术患者开展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每组例数为35例,前者在传统异感法下进行肌间沟臂神经阻滞术,后者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术,通过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综合评估经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术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94.29%)较对照组(77.14%)高,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9.9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间沟臂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下进行超声引导臂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上肢骨折行手术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以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以0.2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0%相对于对照组的88.6%明显更高(P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5~2010-1在我院就诊的54例实施股骨粗隆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在手术中应用阻滞与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监测麻醉前后各种指标,记录麻醉前后患者感受,及不良反应次数和程度。结果显示阻滞组和硬膜外阻滞组麻醉后15min,30min,60min,SBP,DBP,HR,SPO2较麻醉前下降,硬膜外阻滞组比阻滞组麻醉后15min,30min,60min,各指标下降更明显。结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阻滞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腰丛阻滞 硬膜外阻滞 股骨粗隆骨折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