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症(ICP)孕妇血清甘胆酸(CG),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分析了335例患I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血清CG值越高者皮肤瘙出现越早,早产率,羊水粪染率及剖宫产率显著增高(P<0.01),血清胆红素或转氨酶水平升高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加(P<0.01),研究提示,可根据皮肤瘙痒出现时间,血清CG,胆红素,转氨酶值的测定结果,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重度ICP孕妇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大大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 标签: 围产期保健 肝内胆汁郁积症 血清甘胆碱 血清甘胆酸 胆红素 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中医治疗应用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本9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将患者利用电脑随机分为给予中医药方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观察组与给予多潘立酮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分组给予不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与血清水平。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21.74%,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有效为91.30%,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进行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血清水平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比较,进行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血清水平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结论:将中医治疗应用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帮助患者控制血清水平,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总结6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护理。通过对67例ICP病人临床护理的回顾性总结,对ICP的有关知识进行宣教,动态检测孕妇血清中的胆汁酸、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加强胎儿监护,及早发现隐性胎儿窘迫,适时终止妊娠,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降低了母儿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的诊治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妇产科收治的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诊治方法包括地塞米松、熊去氧胆酸、思美泰和考来烯胺,持续用药治疗2周,观察其临床诊治效果。结果用药后,诊治显效41例,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消失;诊治有效21例,检测其胆汁酸水平有明显下降;诊治无效2例。故本组患者的诊治总有效率为96.88%(62/64)。结论综合治疗方法用于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能有效提高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帮助产妇早日恢复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综合征 诊治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ICPisakindofcomplicationoccuredingestationalperiodfeaturingwiththecutaneouspruritusandJatmdice.Thephysiopathologiccourseisthatthemetabolicobnormalityofhormoneandbileacidcausedtheseverefetaldistressevencausedthesuddendeath.Themechanismofthediseasehasn'tbeendiscoverdyetandthecurrentpopulartheoryisacutehypoxia.TheoccurenceofICPistheresultsofinteractionbetweensusceptibilityofgeneofindividualandemironmentalfactors.Intensifyingthemonitoringandterminatingthepregnancyatthepropertimearethemaintreatingmathodstopreventfetalsuddendeathandreducttheperinatalmortality.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并发症 病因 发病机理 孕期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配合治疗酒精肝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酒精肝胆汁淤积症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口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及熊去氧胆酸片治疗。结果治疗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χ2=12.47)。结论针对酒精肝胆汁淤积症,应优先选择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配合熊去氧胆酸片疗法予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酒精肝胆汁淤积症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熊去氧胆酸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老年患者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并发胆汁漏的护理,通过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腹胀腹痛的护理,静脉高营养护理,心理护理,一个月后,患者腹部症状消失,拔出引流管,痊愈出院。

  • 标签: 胆石症 胆汁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ICP)患者的发病机理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9例ICP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胆汁酸的升高可使胎儿宫内缺氧,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猝死。结论ICP发病与激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及早发现病情并了解严重程度,辅以综合的药物治疗,加强母婴监测,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症 转氨酶 胆汁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五年间接受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支持5天以上的253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按PN相关胆汁郁积(parenteralnutritionassociatecholestasis,PNAC)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肠外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253例中治愈及好转出院241例,放弃治疗8例及死亡4例。平均PN持续时间为15.71±9.32天。发生PN相关胆汁淤积21例。PNAC组PN持续时间长于非PNAC组;胎龄、体重明显小于非PNAC组;开始喂养时间明显迟于非PNAC组。结论早产儿PNAC的发生与PN持续时间、胎龄、体重、开始喂养时间相关。

  • 标签: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 简介:患者男性,37岁,干部.因乏力腹胀1年于200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7月出现乏力腹胀,肝功能ALT60u/L,TBIL30μmol/L,未予诊治.2004年3月ALT83.9u/L,AST90.7u/L,TBIL40.3μmol/L,GGT1963.3u/L,ALP401.9u/L,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收住我院.查体除肝掌可疑阳性外,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阴性 mol/L 效果不佳 对症治疗 可疑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对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就多潘立酮单用治疗(对照组,n=31)与多潘立酮联用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n=31)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采用多潘立酮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症状。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
  • 简介:目的:通过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尽早发现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有效改善围产儿预后,保障孕妇胎儿健康。方法:临床因皮肤搔痒而就诊孕妇57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作血清总胆汁酸测定,无临床症状孕妇57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作为正常对照组,将两组测定结果作独立样本方差齐性t检验。结果:57例皮肤搔痒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和57例无症状对照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检验结果作独立样本方差齐性t检验,t=3.7365,v=112,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搔痒孕妇作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以较早发现围产期妇女肝内胆汁淤积,可作为临床诊断围产期妇女早期肝内胆汁淤积的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围产期 总胆汁酸 胆汁淤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分析。方法对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是否进行检查分为产检组和未检组,对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早产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做好胎儿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于改善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温胆汤,对照组30例予吗丁啉、法莫替丁胶囊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温胆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通过胃镜检查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名非胆汁反流性胃炎儿童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实施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两组患儿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28.0%。另外36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胃小凹增殖,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轻,仅能看到非常细微的淋巴滤泡增生,其中有4名患者为中度炎症,另外42名为轻度炎症,有11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对照组中有3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62.0%,31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固有膜有密集炎性细胞浸润,患者的炎症反应比较严重,可看见较明显的淋巴滤泡增生,胃小凹的增生不明显,其中有18名患者为中度炎症,13例为轻度,有2名患者出现萎缩、肠化。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液内高浓度胆汁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并非同一疾病,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慢性炎症。

  • 标签: 儿童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