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配合治疗酒精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酒精淤积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口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及熊去氧胆酸片治疗。结果治疗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χ2=12.47)。结论针对酒精淤积,应优先选择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配合熊去氧胆酸片疗法予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酒精肝胆汁淤积症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熊去氧胆酸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酒精淤积患者治疗中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8例酒精淤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高于对照组(77.14%);治疗后,试验组STB、DB、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酒精淤积患者,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佳,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 标签: 酒精肝胆汁淤积症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 熊去氧胆酸 肝功能
  • 简介:摘要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疾病很多,它涉及参与胆汁排泄的微器到小胆管一胆管胆汁的分泌,以及流人十二指肠有障碍的疾病与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变浅和黄斑瘤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血清ALT和AST升高提示有肝细胞损伤,慢性胆汁淤积常有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胆汁淤积严重而持续,则最终将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胆汁淤积可发生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钙吸收障碍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原发疾病的治疗是治疗胆汁淤积的根本,改善胆汁淤积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对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汁淤积 治疗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2例胆汁淤积临床分析,探讨治疗方胆汁淤积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的42例病例。结论肝内胆汁淤积总结治疗,认真总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 标签: 胆汁淤积症 治疗
  • 简介: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其主要特征是胆汁酸在肝内滞留和胆道梗阻。近年来,肝胆酸和总胆汁酸联合检测作为ICP的辅助诊断手段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分析肝胆酸与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ICP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监测中的价值,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胆酸 总胆汁酸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胆汁淤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8月,本院共收治妊娠胆汁淤积患者106例,分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随机纳入53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胆汁淤积患者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其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妊娠胆汁淤积症 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是妊娠中晚期以母体胆汁酸升高为主的妊娠特有疾病,对母儿有较大的危害,如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产后出血等。但目前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 标签: 妊娠 胆汁酸 胆汁淤积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姜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2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8期
  • 机构:隆昌市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215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是婴儿期尤其是3月龄内起病的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复杂,易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混淆,延误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我国婴儿胆汁淤积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尽早识别胆道闭锁、希特林缺陷等疾病,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胆汁淤积是目前儿童肝病就诊及住院的首位原因,延误治疗会引起不可逆的并发,甚至死亡,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意义重大,脐血胆汁酸有望成为早期预测胆汁淤积的指标,针对脐血高胆汁酸者进行干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减轻其病情。

  • 标签: 胆汁酸 胆汁淤积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1cP)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首次人院体检时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详细记录分娩结局。结果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1569例,发生ICP者146(9.3%),其中孕中期42例(28.8%),孕晚期104例(71.2%),正常孕妇1423名;ICP组早产、胎儿窘迫、羊水粪染、低体质量儿、巨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是16.4%、13.0%、23.3%、8.2%、7.5%和25.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9%、5.8%、12.9%、1.8%、4.3%和16.9%(P〈0.05)。结论孕期ICP是发生多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了胎儿早产和发生新生儿并发的风险,做好早期尤其是孕中期ICP诊断,并积极的处理,可能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分娩结局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注意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治疗处理
  • 简介:摘要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FIC)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涉及胆汁酸形成及分泌各个环节。依据其基因突变类型不同,分为PFIC 1-6型。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突变基因被鉴定出来,如ABCC12、VPS33B等,使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化。PFIC临床以进行性的黄疸和瘙痒、不同程度生长发育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为特点。除PFIC3外,其他各型PFIC血清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或大致正常,此点为临床诊断该病重要线索。但各型PFIC在发病年龄、病情轻重、肝外症状、预后等方面各有特点,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治疗包括营养、药物、非移植性手术治疗及肝移植。近年来转运体、基因治疗等的研究为PFI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标签: 胆汁淤积 基因突变 瘙痒 治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