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肺癌细胞H1299、A549、H157和H838,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筛选出放射抵抗最强的细胞为H1299,选择H1299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对H129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雷公藤甲素最佳作用浓度为5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48 h。H1299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50 nmol/L)、4 Gy组和雷公藤甲素+4 Gy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Chk2、p-ATM、p-p53、Bcl-2、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 3、p-Chk2、p-ATM和p-p5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38±1.34)%、0.42±0.04、0.38±0.04、0.98±0.11、0.73±0.08和0.95±0.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0.23±0.03、0.32±0.03、0.21±0.02和0.25±0.03,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52±0.05)低于对照组(0.93±0.09,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存活分数(0.46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44±0.04)低于对照组(0.702和0.93±0.09,P<0.05),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9.27±1.08)%、0.45±0.05、0.41±0.0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和0.23±0.03,均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579。雷公藤甲素+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6.53±2.19)%、0.91±0.09和0.79±0.08]均高于4 Gy组[分别为(12.38±1.34)%、0.42±0.04和0.38±0.04,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21±0.02)低于4 Gy组(0.52±0.05, 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DNA修复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 标签: 肺肿瘤 雷公藤甲素 放射敏感性 DNA修复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拮抗人舌癌细胞SCC9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蛋白对人舌癌细胞SCC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WB)及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RT-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小分子肽ATWLPPR(A7R)对SCC9细胞NRP-1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拮抗NRP-1蛋白后对SC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A7R拮抗后SCC9细胞NRP-1的mRNA水平下降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下降,同时对SCC9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而对SCC9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外源性拮抗NRP-1可促进SCC9细胞凋亡。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 1 拮抗 舌癌 细胞凋亡 NRP-1
  • 简介:目的通过克隆柱法提取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加低密度干细胞培养基筛选获得呈“球样”生长的乳腺癌干细胞,行CD44、CD24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为12.1%,且在全克隆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在形成的细胞球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并且在诱导分化时可见明显类管腔样结构形成,并表达CK18及CK14。结论克隆柱法是提取细胞系中癌干细胞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克隆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888-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表达及对细胞恶性表型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白求恩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68例ESCC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ESCC和癌旁组织以及细胞中miR-888-3p表达,将抗miR-NC、抗miR-888-3p转入细胞,分别记为抑制miR-NC组、抑制miR-888-3p组,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生物信息学预测miR-888-3p和程序性死亡蛋白5(PDCD5)靶向关系,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两者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DCD5及其下游蛋白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888-3p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增加(4.57±3.27、1.28±0.82,t=8.047,P<0.01);上皮细胞-18(EC-18)、上皮细胞-1(EC-1)、上皮细胞-109(EC-109)中miR-888-3p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EC显著增加(分别为1.74±0.19、2.56±0.27、2.85±0.29、1.06±0.11,t=8.047,F=38.5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抑制miR-NC组相比,抑制miR-888-3p后EC-1和EC109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分别为0.48±0.05、0.35±0.04,t=3.517,P<0.05;0.71±0.07、0.51±0.05,t=4.027,P<0.05;和0.49±0.05、0.33±0.03,t=4.753,P<0.05;0.74±0.07、0.47±0.05,t=5.436,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EC-1分别为15.54±0.45、27.68±0.51和EC109分别为9.52±0.24、22.25±0.3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EC-1分别为4.35±0.87、18.59±1.92和EC109分别为4.26±0.83、15.34±0.83, t=11.701、8.327,P<0.05);PDCD5是miR-888-3p靶基因,抑制miR-888-3p可显著升高细胞中PDCD5及其下游蛋白p53、bax、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PDCD5分别为0.44±0.04、0.97±0.09;p53分别为0.42±0.04、0.95±0.09;bax分别为0.40±0.04、0.92±0.10;Caspase-3分别为0.34±0.03、0.94±0.08;bcl-2分别为0.79±0.08、0.33±0.03,t=9.321、9.321、8.362、12.163、9.32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888-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通过上调PDCD5激活p53依赖凋亡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微小RNA-888-3p 食管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5 增殖 周期 凋亡
  • 简介:探讨氩氦刀冷冻处理的肺癌细胞致敏树突状细胞(DCs)后,激活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取肺癌细胞系NCI-H446经氩氦刀处理制备肿瘤粗抗原,在骨髓来源DCs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上述肿瘤粗抗原,观察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结果表明,肺癌细胞经氩氦刀处理后可致敏DCs,并可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NCI-H446的杀伤效应,靶细胞凋亡增加.氩氦刀处理的肺癌细胞致敏DCs后,可增强DCs诱导CTLs的抗肿瘤效应(凋亡).

  • 标签: 氩氦刀 肺肿瘤细胞系 树突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Erα、Er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Ishikawa细胞中,Erα、Erβ蛋白均呈阳性表达,而在HEC-1A细胞中Erα呈弱阳性表达,Erβ阴性表达;Ishikawa细胞中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EC-1A细胞;(P<0.01).结论Ishikawa细胞是ER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系,而HEC-1A细胞则为ER低表达细胞系.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 细胞培养 ISHIKAWA HEC-1A
  • 简介:目的:建立口腔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口腔黏膜正常成纤维细胞(NFs),与口腔癌细胞Cal27共培养构建三维模型,通过HE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维共培养模型中Cal27和NFs的生长情况及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成功获取NFs。三维共培养悬浮培养4d,胶原凝胶收缩,Cal27细胞呈单层生长;胶原凝胶转移到支架上,气液相界面培养条件下,Cal27细胞呈多层生长,培养3d时癌细胞基底部出现类基底膜样结构,培养9d时基底膜样结构趋于完整。结论:三维气液相界面培养模型不同于二维细胞培养,其构建了类似于人体口腔组织的上皮层及其下面的间质细胞层,使口腔癌细胞在生长模式上更接近人体组织,从而为研究口腔癌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 标签: 三维共培养 气液相界面培养 口腔癌细胞 成纤维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多柔比星(别名阿霉素)对肝癌细胞GATA4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中GATA4的表达。以300nmol/L多柔比星加入高表达GATA4的小鼠Hepal-6肝癌细胞培养液中。碘化丙啶染色,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点(0、6、12、18、24、30h)凋亡细胞比例,MTT法观察细胞生长,半定量RT—PCR比较不同时间点GATA4、bax、bel—XLbel-2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GATA4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中均有GATA4的高表达。分别与0h或6h相比,多柔比星处理后12、18、24、30h的肝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且肝癌细胞增殖显著减少(MTT法)。0、6、12、18、24和30hGATA4mRNA和GATA4蛋白质的表达呈递减趋势,Bcl—XLmRNA、PCNA蛋白质和bcl-2mRNA/baxmRNA比值在6h后也相继递减。结论:GATA4和p53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不相关。多柔比星可抑制GATA4的表达,而Bel—XLmRNA、bcl-2mRNA、bcl-2/bax和PCNA表达的减少,以及凋亡细胞的增多则相对滞后。多柔比星可能通过抑制GATA4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标签: 多柔比星 肝肿瘤 细胞凋亡 GATA4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肺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观察其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聚乙二醇法(polyethyleneglycol,PEG)将取自骨髓来源的DC细胞和射线灭活的Lewis肺癌细胞进行融合反应,免疫磁珠法筛选阳性融合细胞。进行融合疫苗体内致瘤性实验,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进行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治疗实验。免疫组化SP法测定移植瘤细胞PC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测定细胞周期分布,A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融合疫苗致小鼠移植瘤细胞PCNA表达增高(P<0.05),有S期阻滞作用(P<0.05),并有诱导小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肺癌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体对荷瘤小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效应。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扩增及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dear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或胰腺癌病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天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天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用乳酸脱氢酶法(1actatedehydrogenase)和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酶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62.4%,MTT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诱导免疫效应 胰腺癌 细胞凋亡 PC3 癌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Notch1(ICN)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MTT比色法测定瞬时表达Notch1(ICN)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瞬时表达Notch1(ICN)基因可以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并上调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53的表达水平。结论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分布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激活Notch1基因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

  • 标签: Notchl基因 宫颈癌 细胞周期 P53
  • 简介:方法培养的Ec-109细胞分别与土三七提取液作用3,  药物作用6h后癌细胞微绒毛消失,通过本实验说明土三七对食管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 标签: 土食管 癌细胞超微结构 超微结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RM2在卵巢癌细胞侵袭中的功能.方法siRNA干扰SKOV-3和SKOV-3/cDDP细胞后,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间RRM2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处理前RRM2表达水平接近,都比较高,处理组在经处理24h、48h后RRM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72h后其水平基本上不变;在经siRNA干扰后,SKOV-3和SKOV-3/cDDP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结论RRM2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较高并且与其侵袭力呈正相关.关键词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RRM2);卵巢癌细胞;侵袭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79-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ADM)加热化疗对人肝癌细胞HHCC及HepG2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HCC和HepG2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温法,观察单纯热疗,ADM化疗和热化疗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并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热化疗组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纯热疗、单纯化疗组[HHCC细胞:(65.77±2.54)%vs(23.18±0.81)%、(38.35±2.23)%,P〈0.05。HepG2细胞:(74.25±1.53)%vs(17.12±2.86)%、(30.35±5.90)%,P〈0.05]。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热疗组、单纯化疗组[HHCC细胞:(76.1±2.33)%vs(23.83±1.76)%、(45.57±2.81)%,P〈0.05。HepG2细胞:(76.9±2.79)%vs(19.7±7.63)%、(37.43±1.88)%,P〈0.05]。结论:加热能增强ADM对HHCC及HepG2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标签: 阿霉素 热化疗 HHCC HEPG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增殖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清,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AFP、CEA水平及细胞增殖分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Dickkopf同源物1(DKK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集研究组患者肝癌病灶、癌旁病灶标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增殖分子[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斯钙素2 (STC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6(SIRT6)、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EphB4]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AFP、CEA水平与细胞增殖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AFP、C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血清GPC3、GP73、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肝癌病灶中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病灶(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分子GPC3、GP73、DKK1、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的表达量与血清AFP、CEA水平呈正相关(r=0.537、0.432、0.383、0.364、0.614、0.571、0.538、0.676,r=0.439、0.496、0.553、0.468、0.472、0.647、0.391、0.627,P均<0.05),SOD水平与AFP、CEA水平呈负相关(r=-0.319、-0.408,P均<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AFP、CEA水平与细胞增殖分子GPC3、GP73、DKK1、DNMT3B、STC2、SIRT6、LETM1、EphB4的表达量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AFP、CEA水平来判断肝癌的发生、进展程度及评估疗效。

  • 标签: 肝癌 增殖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表达POLR2A对于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OLR2A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低表达POLR2A后其蛋白的变化。CCK-8、台盼蓝实验、流式细胞术以及AO/EB检测低表达POLR2A后A2780细胞活性以及凋亡情况。GEPIA染色数据库分析POLR2A在卵巢癌中表达及潜在的作用通路。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低表达POLR2A对于P53信号通路中P53及P21蛋白的影响。结果POLR2A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4)。低表达POLR2A能够明显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活性(P=0.024),同时诱导A2780细胞凋亡。低表达POLR2A组中Bax/Bcl-2表达比值升高(P=0.02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41)。生物信息方法分析P53信号通路是潜在的POLR2A在卵巢癌中作用通路,且低表达POLR2A能够使A2780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升高(P=0.047),P21蛋白表达升高(P=0.036)。结论低表达POLR2A通过调控P53/P21信号通路诱导卵巢癌凋亡。

  • 标签: POLR2A 凋亡 P53信号通路 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梯度浓度的黄芩苷(0、12.5、25、50、100、200 μmol/L)处理胆囊癌细胞24 h,正常胆囊癌细胞为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黄芩苷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检测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最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的胆囊癌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黄芩苷处理能够降低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随着黄芩苷的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50、100、200 μmol/L)胆囊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35.63±3.59)%、(54.17±2.25)%及(82.00±2.65)%,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0.30±0.82)%、(69.43±5.41)%及(80.83±2.20)%。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伤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1.95±3.21)%、(25.24±3.70)%比(49.55±1.46)%,t=8.645、4.713,P均<0.05]。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57±0.73)%、(25.15±2.03)%及(32.33±2.23)%,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14.25、18.54,P均<0.001),胆囊癌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随黄芩苷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高。结论黄芩苷能够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黄芩苷 胆囊癌 增殖 侵袭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GX-221对人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膀胱癌T24与563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T24及5637细胞分为PBS对照组、5和10 μmol/L TGX-221实验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TGX-22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同时检测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GX-221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验TGX-221干预对膀胱肿瘤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法探寻干预后膀胱肿瘤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相关通路蛋白变化情况,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两组之间的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GX-221处理24 h后,5637、T24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30 μmol/L,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66.81±4.12)%、(83.41±5.06)%比(100.00±5.65)%(5637细胞);(78.71±5.75)%、(89.34±4.75)%比(100.00±4.50)%(T24细胞)],实验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34.10±3.29)%、(68.74±6.32)%比(100.00±1.52)%(5637细胞);(69.78±6.06)%、(86.03±4.98)%比(100.00±6.55)%(T24细胞)],实验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18.44±5.17)个、(30.89±3.76)个比(51.22±4.84)个(5637细胞);(50.33±6.26)个、(75.72±5.72)个比(101.11±8.91)个(T24细胞)],细胞周期实验表明,实验组细胞周期大量停滞于G0及G1期[(72.40±2.22)%、(60.96±1.95)%比(45.00±3.15)%(5637细胞);(65.88±3.05)%、(53.61±3.17)%比(43.61±1.26)%(T24细胞)],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5.07±1.27)%、(9.93±0.97)%比(5.77±0.61)%(5637细胞);(16.13±0.91)%、(11.06±1.19)%比(7.91±0.65)%(T24细胞)],蛋白印迹实验中,实验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波形蛋白(Viment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N-钙黏蛋白(N-cadherin)等蛋白含量明显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含明显上调。结论TGX-221可以抑制人膀胱癌5637与T24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抑制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其抑制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机制与蛋白激酶B(Ak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膀胱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结直肠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留取肿瘤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IF2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选择结肠癌SW480、HCT15、SW620和正常结肠NCM460细胞,转染siRNA-eIF2α建立SW480细胞的si-eIF2α组,建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eIF2α和PCNA,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行χ2检验,并应用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eIF2α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56.3%(36/64)比21.9%(14/64),χ2=15.885,P<0.05]。浸润浆膜及以外组eIF2α阳性率高于浸润未及浆膜组[33.3%(5/15)比63.3%(31/49),χ2=4.181,P<0.05]。eIF2α在不同TNM分期[16.7%(2/12)比64.0%(16/25)比64.0%(16/25)比100.0%(2/2),χ2=10.416,P<0.05]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IF2α与PCNA正相关(r=0.698,P<0.05)。结肠癌细胞SW480、HCT15和SW620中eIF2α均高于NCM460(1.30±0.13比1.13±0.16比1.18±0.21比0.88±0.19,F=5.802,P<0.05)。si-eIF2α组中PCNA表达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0.88±0.16比1.32±0.18比1.34±0.14,F=5.221,P<0.05)。si-eIF2α组细胞增殖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P<0.05)。结论eIF2α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 标签: 结直肠腺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肺积散影响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作用途径,进而明确该药治疗肺癌的确切机制。方法将4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应用免疫组化法比较观察Fas/FasL和VEGF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复方肺积散可影响荷瘤小鼠Fas/FasL蛋白和抑制VEGF的表达,对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呈抑制作用。结论复方肺积散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 标签: 复方肺积散 lewis肺癌 免疫组化法 Fas/FasL 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