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息肉组织与背景胃粘膜瘤变、癌变关联性。方法选择56例息肉患者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分型,并对瘤变、化、异型增生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息肉组织瘤变相对较背景胃粘膜瘤变少,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织化、异型增生发生几率均明显较背景胃粘膜低,P<0.05。结论对于息肉组织而言,背景胃粘膜发生与瘤变,对息肉实施检查与诊断时,其背景胃粘膜检查也不可忽视。

  • 标签: 胃息肉组织 胃粘膜 活检 关联性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腔切除胃部大息肉(直径〉2em)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中胃镜直视息肉定位,8字缝合牵引预切除处,腹腔内线形切割吻合器一次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1例息肉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60min。术后病理证实切缘无残留,炎性息肉2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3例,纤维性息肉2例。无出血、漏等并发症。11例随访6—39个月,平均21个月,息肉无复发。结论胃镜联合腹腔切除胃部大息肉可行,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胃镜 腹腔镜 胃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胃镜切除胃部大息肉(直径>2cm)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中胃镜直视息肉定位,8字缝合牵引预切除处,腹腔内线形切割吻合器一次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5例息肉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35~110min,平均60min。术后病理证实切缘无残留,炎性息肉5例,增生性息肉4例,腺瘤性息肉4例,纤维性息肉1例。无出血、漏等并发症。15例随访6~39个月,平均21个月,息肉无复发。结论胃镜联合腹腔切除胃部大息肉可行,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胃镜 腹腔镜 胃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ESD)在治疗消化粘膜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行超声明确病变性质及层次,再采用ESD方法治疗30例消化粘膜肿瘤。结果本组30例消化粘膜肿瘤,食管病变10例,病变20例,26例位于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平均直径11mm,平均手术时间35min,ESD完整切除率100%;起源固有肌层4例,平均直径13mm,平均手术时间50min。中穿孔2例,都位于底部,中予钛夹夹闭,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在治疗消化粘膜肿瘤中安全、有效,可完整切除病变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应由经验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射频治疗息肉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52例实施电子胃镜射频治疗息肉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能力。结果5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护理干预达到满意效果。结论电子胃镜射频治疗治疗息肉重要手段,而细致到位护理干预措施对手术顺利实施和术后康复促进作用。

  • 标签: 电子胃镜下 胃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及病理诊断在子宫内膜息肉病变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20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变患者研究对象,先后采用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观察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图像特征及血流情况,评价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病变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200例所选疑是子宫内膜息肉病变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177例,黏膜肌瘤13例,子宫内膜10例。超声诊断结果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65例,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准确率93.22%,诊断黏膜肌瘤21例,误诊8例,子宫内膜14例,误诊4例。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病变采用超声诊断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挖除在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46例(采取黏膜挖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对照组相比,较后者更少(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2.17%(1/46),对照组17.50%(7/40),差异显著(P<0.05)。结论黏膜挖除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效果显著。

  • 标签: 直肠息肉早期癌变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内切除消化息肉患者术前血压及焦虑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50例切除消化息肉患者,随机划分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术前血压、心率、护理满意度、抑郁情绪状态、焦虑情绪状态等指标评分大小。结果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情绪状态、抑郁情绪状态指标评分大小明显下降,前后各组各自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护理后,护理组焦虑情绪状态、抑郁情绪状态指标评分大小分别是(34.18±6.14)分、(32.62±5.12)分,和对照组焦虑情绪状态、抑郁情绪状态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操作后,可以使得患者血压、心率稳定在正常范围,同时调节改善其不良情绪状态,消除不良影响因素,提升护理疗效。

  • 标签: 心理护理 内镜 消化道息肉 术前血压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内切除消化息肉病患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术前血压及焦虑产生具体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随机筛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切除消化息肉病患共计100例,将其划分成两组,其一对照组,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其二实验组,组病患基于常规护理再额外施以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患术前血压水平及焦虑水平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病患和对照组相比术前血压水平更为理想,两组病患差异表现出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患和对照组相比其焦虑水平相对更低,两组病患差异表现出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切除消化息肉病患能够使其术前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还能使病患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临床方面具有极高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病患 术前血压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消化高频治疗胃肠息肉临床效果与对并发症发生影响。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治疗胃肠息肉病患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消化治疗,研究组给予最新无痛消化高频治疗。比对两组病患治疗息肉一次清除率、并发症出现状况。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率与复发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肠胃息肉病患过程中,无痛消化高频治疗具备较高治疗效果,能够充分改善病患临床病症,预防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 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 临床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临床特点及其内治疗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5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息肉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老年人均成功大肠息肉高频切除,观察到中对患者心律、血压有所影响,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影响后续操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中严密监护前提下,老年人大肠息肉高频治疗安全可行

  • 标签: 老年人大肠息肉 内镜高频电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粘膜剥离(ESD)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143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早病变黏膜肿物114例,整块切除率94.03%;食管反流29例,阀瓣Hill分级均由II级III级提升至I级。并发症经内科治疗均成功,3例狭窄经扩张可正常进食。患者术后功能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ESD在治疗多种消化疾病方面有较好疗效,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肠息肉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普通检查,发现胃肠病灶,采用电凝方法息肉摘除,之后观察有无并发症,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研究病患中,全部顺利完成切除手术,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治疗胃肠息肉具有不同于传统手术优势,实施起来安全便捷、病人几乎感觉不到痛苦,因此治疗胃肠息肉方法已得到绝大多人认可,同时术前、中、术后护理也必不可少。

  • 标签: 胃肠息肉 电凝电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线牵引辅助黏膜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收治127例黏膜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牙线牵引辅助ESD组(牵引组,n=51)和传统ESD组(传统组,n=76),同时把41例角纤维化病例也分为牵引组(n=23)和传统组(n=18)。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牵引组与传统组病例年龄、性别、病变大小及病变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65.4±36.5) min比(103.5±43.2) min,P=0.012],病变整块切除率[100.00%(51/51)比90.79%(69/76),P=0.026]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94.12%(48/51)比81.58%(62/76),P=0.042],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5.88%(3/51)比25.00%(19/76),P=0.010]及中出血更少[47.06%(24/51)比82.89%(63/76),P=0.010]。传统组2例(2.63%)纤维化病例穿孔,牵引组无穿孔病例,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在角纤维化病例中,牵引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81.4±29.3) min比(119.3±37.6) min,P=0.010],病变整块切除率[100.00%(23/23)比72.22%(13/18),P=0.007]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95.65%(22/23)比72.22%(13/18),P=0.035],且剥离过程中肌层损伤[8.70%(2/23)比72.22%(13/18),P=0.001]及中出血更少[78.26%(18/23)比100.00%(18/18),P=0.035]。结论牙线牵引辅助ESD治疗黏膜病变纤维化病变安全有效,与传统ESD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治愈率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纤维化 牵引力 牙线 胃角 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间质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42例消化间质瘤患者,对其实施黏膜剥离治疗。结果消化间质瘤具体病变位置多在体、胃窦、底、食管与贲门,瘤体在黏膜在固有肌层23.81%,黏膜下层71.43%,病变平均大小(1.61±0.35)cm,平均手术时间(56.85±4.85)min;平均中出血量(68.95±6.98)ml。42例患者均一次性剥离,术后通过病理诊断确诊间质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得知CD1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76.19%,SMA阳性率28.57%结论针对上消化间质瘤患者采用黏膜剥离治疗临床价值高,不仅安全可靠性强,治疗后效果理想,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低,切口快速愈合,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剥离术治疗 内镜黏膜下 上消化道间质瘤 临床观察
  • 简介:结肠检查已成为诊治大肠疾病常规手段.对于大肠息肉,结肠不但能诊断,而且能在治疗.我院在2207例次结肠检查中,检出大肠良性隆起病变232例,检出率10.5%.对其中218例大肠息肉进行了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 标签: 内镜 治疗 大肠息肉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胃黏膜组40例、增生性息肉组35例、腺瘤性息肉组30例及胃癌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RASA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RASAL1蛋白阳性率17.50%,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95.00%)、增生性息肉组(85.71%)及腺瘤性息肉组(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及息肉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腺瘤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表达有助于推测息肉生物学行为发展趋势,从而早期诊断胃癌并判断其预后。

  • 标签: RASAL1 胃息肉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病变价值。方法  选取2020.1-2023.1本院收治100例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对象,均接受腹部彩超与高频超声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高(P>0.05)。良性胆囊息肉病变中,胆固醇息肉占比较高,以胆囊体最为常见,多处于基底较窄部位,存在高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胆囊结石多为,发病位置处于胆囊体,主要为高回声。胆囊腺瘤,发病位置处于胆囊颈,高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病变价值较高,可分析病变声像特征。

  • 标签: 腹部彩超 高频超声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诊治80例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研究对象,均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结果: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病变病理学诊断方法结果比较,病症诊断准确率96.25%,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病变准确性良好,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相近,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病症形态,准确诊断病情。

  • 标签: 腹部彩超 高频超声 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