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息肉性病临床特点及发病原闪。方法对105例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息肉性病主要因素有腺瘤性息肉(18.3%)、息肉〉2cm(47.4%)、息肉基底部面积增加、胃粘膜病变严重等。结论对息肉进行病理分析时,应高度重视腺瘤性息肉息肉大小、基底面积大小和胃粘膜病变,以争取尽早发现息肉性病

  • 标签: 胃息肉 恶性病变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息肉初期阶段无显著症状,伴随病症进展,患者会出现腹胀、腹隐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消化出血、溃疡和糜烂等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手术目前临床治疗息肉主要手段。在行临床治疗同时,相应护理干预配合应用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内息肉摘除应用效果。

  • 标签: 消化内镜 胃息肉 病变性质 确诊辨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内黏膜剥离( ESD)治疗消化隆起性病作用。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 60例实施 ESD治疗消化隆起病变患者 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 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实施 ESD专项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患者通过 ESD完整、彻底剥离病变手术顺利,手术效果比较明显,经过护理之后,患者恢复效果理想,均在手术后 5-7天出院,对照组 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出血, 3例患者出现胃肠减压管脱落,实验组患者没有术后大出血以及胃肠减压管脱落情况。结论:对实施 ESD治疗消化隆起性病患者应用专项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性,缩短手术周期,避免一系列并发症出现,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SD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十二指肠隆起性病诊断价值及治疗方式选择指导价值。方法观察黏膜表面细微结构,对隆起性病进行初步诊断,再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病理确诊124例,对色素胃镜诊断和超声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EUS对上消化隆起性病总诊断符合率(97.4%),明显高于FICE技术胃镜(79.6%)。其中对平滑肌瘤、间质瘤、壁外脏器病变压迫诊断最佳。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X2=42.6,P<0.01)结论EUS能准确判断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起源,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对明确该类病变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消化息肉病变性质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82例需要进行息肉活检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每例患者均白光检查,将发现息肉再行病理检查。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炎性息肉64例(78.05%),增生性息肉16例(19.51%),腺瘤性息肉2例(2.44%)。消化检查显示炎性息肉57例(69.51%),增生性息肉14例(17.07%),腺瘤性息肉0例。结论消化作为临床诊断息肉及其病变性质主要手段,仍然存在误诊和漏诊现象,因此应该努力发展消化技术,提高检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 标签: 胃息肉 消化内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粘膜切除(EMR)治疗消化隆起性病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经EMR切除29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中术后并发症、处理情况等结果。结果29例患者病灶切除顺利,切除完全。1手术后24小时少量出血,经内科止血治疗出血停止。无穿孔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粘膜切除消化隆起性病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并发症少,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隆起性病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消化隆起性病患者35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回顾分析患者行内黏膜剥离方法与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74.3±2.3)min。病变直径0.8~4.9cm,平均病变直径(1.67±0.23)min。术后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14.3%。其中出血1例、穿孔2例,对5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消除,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论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隆起性病临床效果显著,需注意各项手术细节,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探头超声(EMS)在消化隆起性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EMS检查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集175例患者相关资料,消化隆起性病114例,疾病种类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为主;消化隆起性病61例,疾病以炎症/息肉和神经内分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层为主。EMS评估消化隆起性疾病特异性、准确性超过90%。结论 EMS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隆起性病分布、大小、形态特征,明确病变起源位置,能够较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对消化隆起性病具有重要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上消化隆起性病诊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52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在52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当中,出现息肉29例、脂肪瘤2例、平滑肌瘤5例、间质瘤9例、异位胰腺4例、纤维脂肪瘤2例以及腺瘤1例,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6.2%。结论超声在上消化隆起性病诊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其分辨率高,诊断结果准确,对于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提升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超声内镜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圈套扎治疗消化隆起性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胃镜发现消化隆起性病患者进行超声胃镜检查,观察病变大小、形态、位置(在管壁层次)、边缘及回声强度,对起源粘膜肿物治疗病理检查,对固有肌层肿物尽量超声引导细针穿刺针吸活检,然后行皮圈套扎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套扎成功,3-5天病人轻度疼痛,2周后复查胃镜见肿物脱落,套扎处浅溃疡形成,4周后复查胃镜仅见局部凹陷,愈合良好。无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圈套扎治疗消化隆起性病具有创伤、安全、有效优点。

  • 标签: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胃镜 超声胃镜 套扎
  • 简介:摘要 目的 择消化隆起性病病例开展此次研究,探讨探头超声疾病病变来源及性质临床诊断价值,并列举相关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22年6-7月间开展,取我院30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本次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探头超声检查结果,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针对本研究30例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中,经探头超声检查后结果显示,以病变部位区分:食管病例占7 例/23.33% ,胃部病例占19例/63.33%,十二指肠病例占4例/13.33%;以病变类型区分:发病率占据3位病变类型间质瘤占比率最高7例/23.33%,平滑肌瘤、囊肿各占5例/16.66%,后依次脂肪瘤占 3例/10.00%,异位胰腺、外压病变各占2例/6.66%,息肉、疣状胃炎各占1例/3.33%,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占1例/3.33%,其余3例患者未发生病变。结论 针对上消化隆起性病患者临床诊断中,探头超声检查占据一定优势性,其显现图像更为清晰,能够深层次剖析消化壁,明确患者病变部位、起源及性质,疾病治疗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且可作为治疗重要评估手段。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诊断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內黏膜剥离(ESD)治疗消化隆起病变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90例消化隆起病变ESD患者进行规范术前评估准备,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88例隆起病变ESD,均成功切除,2例未能成功转外科治疗。结论规范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重要保证。

  • 标签: ESD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EUS)在上消化隆起性病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120例经胃镜诊断消化隆起性病进行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作比较,分析EUS诊断符合率;并对其中78例黏膜肿瘤进行超声引导病变切除。结果消化隆起性病以间质瘤最常见,其次平滑肌瘤,不同病变声像图一定特点;EUS对病变诊断符合率92%。结论EUS对上消化隆起性病可初步定性,较高定位诊断价值;对内黏膜切除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上消化道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超声扫查消化黏膜病变在管壁分布特点以及对消化黏膜隆起性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协和医院探头超声检查消化隆起性病316例,患者均行内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明确病变层次和性质。结果316例消化隆起性病黏膜病变198例,其中平滑肌瘤118例,间质瘤27例,脂肪瘤、囊肿各15例,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7例,异位胰腺9例,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布氏腺瘤各1例。病变分布在整个消化管壁,以起源黏膜肌层最常见7例病变探头超声未明确层次。结论探头超声可以明确黏膜病变消化分布,并对病变大小、层次起源提供高准确率判断,对治疗方案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肠黏膜 诊断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