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面罩通气模式在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对患儿峰压和胃进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行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共44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2例(接受手动控制通气)和研究组22例(接受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峰压以及面罩通气前后胃窦区面积、胃进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不同时间点(T1、T2、T3)峰压均较参照组低;研究组患儿通气后胃窦区面积明显小于参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面罩通气期间胃进发生率9.09%(2/22)明显低于参照组45.45%(10/22),组间差异明显(X2=7.333,P=0.007)。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通气效果优于手动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可有效减少和减低患儿胃进发生率及其峰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诱导 面罩通气 气道峰压 胃进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给予不同气内湿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的痰液粘稠度进行湿化,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湿化效果更好,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湿化中,根据患者痰液粘稠程度给予湿化护理的效果更好,是一种有效护理措施。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痰液粘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人工集束化护理的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入院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38例(9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2例(80.00%)。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54±1.46)d,ICU治疗时间(18.30±2.12)d,满意度(78.30±3.24)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8.10±1.21)d,ICU治疗时间(14.62±1.95)d,满意度(91.22±2.05)分。对照组VAP6例(15.00%),肺部感染3例(7.50%),意外脱管1例(2.50),合计10例(25.00%)。观察组VAP1例(2.50%),肺部感染1例(2.50%),意外脱管0例(0%),合计2例(5.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更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出现,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和ICU治疗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人工气道 集束化护理 治疗时间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与呼吸和肺针对有害微粒或气体慢性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以持续性、进行性的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呼吸黏液高分泌是COPD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呼吸黏液高分泌主要由受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刺激的杯状细胞肥大和增生所引起.可阻塞呼吸管腔,导致严重的气流受限,加速肺功能下降进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 黏液 祛痰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5.24±1.26)d、对照组为(9.96±1.78)d(P<0.05);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为(9.21±1.35)d、对照组为(16.77±2.86)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9.61%(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湿化对机械通气病人的疗效观察。方法对56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回顾,对照分析。结果通过56例病人在痰液的性状,颜色,以及在玻璃接头内壁的附着情况等各项指标对比的百分率。结论机械通气病人使用人工湿化后能使湿润,痰液利于吸出。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整理近年来关于机械通气儿童人工内雾化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从雾化对象、雾化方式、雾化时卧位、雾化器放置位置、雾化时模式的选择、雾化器的消毒、雾化药物以及雾化联合其他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雾化对象、雾化器放置位置、雾化方式、雾化器的消毒、雾化药物以及雾化联合其他护理方法等方面各类证据已趋向一致,护士在执行操作时可参考证据。但在对于雾化时卧位、雾化时模式的选择应用方面仍未根据形成统一的观点,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明。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人工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温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持续氧雾化人工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的湿化效果。

  • 标签: 人工气道 持续氧雾化湿化 重型颅脑损伤 脑出血 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困难中联合应用光棒与喉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且伴有气管插管困难患者64例,采取1:1比例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2例,对照组气管插管方式以喉镜为主,联合组气管插管以光棒与喉镜联合为主,对比两种方式气管插管时间、1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气管插管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1次插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5%、34.38%,联合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困难气管插管联合应用光棒与喉镜可促进插管成功率提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光棒 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新型护理方法在ICU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68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施行新型护理方法)和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VAP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评判。结果试验组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也小于对照组的38.2%,且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的人工护理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ICU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90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观察与治疗时需院内转运,以传统方式转运患者的资料作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作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患者转运前风险、准备情况,且监测转运过程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患者转运安全。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得到确切的干预结果,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风险的效率,节省转运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高。

  • 标签: 气管插管 院内转运 气道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安氏Ⅲ类错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拔牙组治疗后U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UD(上颌牙弓长度)、LD(下颌牙弓长度)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LCC(下颌尖牙间宽度)、UMM、UD、LD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U1-SN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L1-MP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U1-SN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PNS-R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PNS-R、PNS-Ad 2增大、SPP-SPPW减小(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拔牙组治疗后腭咽段SPP-SPPW变化值与L1-MP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安氏Ⅲ类错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后上鼻咽段均有增大趋势;拔牙矫治后上腭咽段有减小的趋势,其减小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并不明显,并与下中切牙的舌倾程度相关。

  • 标签: 安氏Ⅲ类错 上气道 牙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测量参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4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行评估,记录患者BMI、颈围、张口度、甲颏间距及改良Mallampti分级,并采用超声测量颞下颌移动度、舌下表面深度、舌颏间距和会厌深度。测量结束后,行麻醉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使用直接喉镜暴露声门,记录患者CL分级,以CL分级≥2b级作为困难喉镜暴露的标准。根据患者喉镜暴露的困难程度将其分为非困难喉镜暴露组(NDL)和困难喉镜暴露组(DL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各指标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结合约登指数确定预测喉镜暴露困难临界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NDL组比较,DL组BMI、会厌深度和改良Mallampti≥Ⅲ级比例升高,张口度和甲颏间距降低(P<0.05)。改良Mallampti分级和会厌深度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AUC(95%CI)分别为0.728(0.619~0.836)和0.833(0.743~0.924)。会厌深度临界值为2.125 cm时,其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71%和89.86%。结论超声测量会厌深度可较准确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超声检查 气管内 喉镜检查 预测
  • 简介:摘要儿童气管支气管软化是临床比较罕见且棘手的儿童呼吸疾病,植入支架则可有效地缓解病情进展。目前硅酮、金属材质的支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成人气狭窄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些年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相结合,个性化设计的可降解支架也逐步进入人们视野,成为更有发展潜力的支架。但是儿童道口径小,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解剖和生理特性与成人不同,因此儿童支架的选择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在儿童体内植入支架经验认识也尚且不足。本综述就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儿童气管支气管软化的支架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 标签: 气道支架 气管支气管软化 儿童 3D打印 生物可降解
  • 简介:摘要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发生风险,改善受者预后。基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损伤引起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临床具体防治措施,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特制定《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旨在规范与优化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流程。

  • 标签: 肝移植 气道管理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黏液高分泌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黏膜产生过量黏液的病理生理过程,黏液高分泌会导致阻塞,进而出现气体交换功能障碍、通气与灌注比例失调等病理生理异常,使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是影响慢性气炎症性疾病发病与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明确黏液高分泌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征,将有助于建立针对黏液高分泌的呼吸康复治疗方法。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中青年肺康复专业学组的有关专家组成的共识撰写专家组,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组的反复讨论,制订本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黏液高分泌 呼吸康复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肺部1H质子密度极低,导致传统1H磁共振成像(MRI)的成像质量较差。惰性气体经过超极化,极化度增高,气体MRI信号敏感度增强。新兴超极化气体MRI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显示肺结构形态学改变,还可以纵向检测肺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具有非侵入、可视化、无辐射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慢性气疾病的早期功能评估、高危人群筛查、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本文就超极化气体MRI成像技术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间质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哮喘 超极化气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组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项目团队,应用HFMEA模式对人工患者气囊压力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分析该模式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人工患者气囊压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流程。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心脏手术并建立人工的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管理组和HFMEA模式管理组。常规管理组按照常规气囊压力监测流程执行;HFMEA模式管理组采用HFMEA模式对气囊压力监测流程进行改进并执行。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气囊压力监测合格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和CSICU住院时间,评估HFMEA模式在人工患者气囊压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分析应用HFMEA模式后CSICU护士的气囊压力管理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及其对气囊管理的满意度,评估HFMEA模式的实用性。结果共纳入605例CSICU患者,其中常规管理组289例,HFMEA模式管理组316例。与常规管理组比较,HFMEA模式管理组患者的气囊压力监测合格率明显升高〔94.99%(2 994/3 152)比69.97%(1 626/2 324),P<0.01〕,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和CS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气管插管拔管时间(h):6(7,12)比6(8,13),CSICU住院时间(h):40(45,65)比41(46,85),均P<0.05〕,但两组间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ICU护士对气囊压力管理的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提高〔理论考核成绩(分):44.47±2.72比37.59±6.56,实践技能成绩(分):44.56±2.66比40.03±4.32,总成绩(分):89.03±3.07比77.63±9.56,均P<0.05〕,同时,护士对气囊压力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分:7.72±1.11比6.44±1.32,P<0.05)。结论运用HFMEA模式可改良人工患者气囊压力措施和规范监测流程,降低临床护理风险,且在CS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安全有效。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