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外报道,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4%^[1]。孙建华等^[2]报道,在新生儿监护室(NICU)中听力障碍发生率占窒息组的40.00%,高胆红素血症组为26.37%,早产儿组为34.09%,接受机械通气组为40.00%,应用耳毒性药物组为41.30%。2005年我院对部分高危新生儿进行了耳声发射初筛脑干听性诱发电位检查,发现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比率较高。

  • 标签: 新生儿听力障碍 早期护理干预 高危新生儿 新生儿监护室 高胆红素血症 耳毒性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儿童在干预治疗过程中与弱视斜视检查的结果以及后期对实施干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在采用E视力法确诊儿童具有弱视和斜视的症状后,对医院所收治的100例早期儿童弱视斜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50例,采取干预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方法,观察儿童治疗过程中的起效时间、顺应性和疗效。结果在治疗结束三个月后,干预治疗的方法明显高于综合治疗法,两组治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半年后,两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来看,早期儿童在确诊有斜视弱视的症状后,干预治疗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结论在患有早期斜视弱视的患儿进行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使治疗时间得到有效缩短,有利于治疗效率的提升。

  • 标签: 早期儿童 弱视与斜视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病区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征,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论采取血糖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协助及时有效治疗新生儿低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护理 干预
  • 简介:新生儿行为能力的发现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的建立和广泛应用是近30余年来儿科领域的新进展。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能较全面反应大脑的功能状态。通过测查既可发现各种有害因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成为观察治疗效果、反映康复程度的敏感指标;又有利于智力的早期开发,因为0—2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和代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能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良好育儿刺激,就能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力,

  • 标签: 测查 新生儿期 行为神经 早期干预 功能状态 有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早期干预方式对患有产后乳汁郁结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科的88例患有产后乳汁郁结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干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乳房肿胀情况和疼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乳房肿胀和疼痛情况明显轻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采用早期干预方式对患有产后乳汁郁结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的乳房肿胀和疼痛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早期干预 产后乳汁郁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治疗方法对儿童轻度视力不良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轻度视力不良的561名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儿童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治疗,每天按时服用一定的药物,定期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测,还要在医生正确的用眼指导下进行日常的用眼护理,保持用眼卫生,对照组儿童患者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两年后,对治疗后两组儿童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查并比较。结果经过为期两年的护理干预治疗,实验组儿童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良好,与未经过治疗的对照组儿童患者的视力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治疗对儿童轻度视力不良症状治疗效果显著,药物治疗、视力检测、用眼指导、注意用眼卫生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轻度视力不良儿童的视力,使其视力有所恢复,避免了视力下降现象的出现。

  • 标签: 儿童,视力不良,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99-011
  • 简介:摘要当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含铅物质大量使用,人们防护意识的淡薄,使铅损伤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就早期健康教育干预,环境干预,营养干预降低儿童期铅损伤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健康教育降低儿童期铅损伤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早期康复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早期运动康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运动康复有利于预防或减少患儿的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缩短患儿住院周期,促进患儿认知功能恢复生长发育,改善患儿长期预后。本文重点介绍了儿童重症的早期运动康复干预技术与相关策略。

  • 标签: 重症 儿童 早期 运动康复 康复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康复措施介入时机,使膝部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得到改善,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跟骨骨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并针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及早介入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早期介入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是提高早期康复依从性,保证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跟骨骨折 早期康复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幼儿运动、饮食习惯、行为干预正确教育与降低其肥胖率的关系和作用。探索儿童肥胖综合防治技术,为控制儿童肥胖发展做一有效的干预模式,为预防并降低儿童肥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海黄浦区三所幼儿园中,根据身高、体重判定为肥胖儿童50例,作为肥胖组。在同幼儿园同班级选择同样数量、性别、身高、年龄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肥胖组肥胖、超重儿童每天逐步增加运动量与时间,饮食调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健康宣教。结果两组出生时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经过一年的干预试验,肥胖组肥胖、超重发生率下降明显;肥胖与超重儿童体重增长明显放缓。结论儿童肥胖的干预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儿保医生、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紧密结合,三方联动是有效干预的保证,健康教育与正确指导对预防儿童肥胖至关重要。因此,要取得家长、老师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我院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早期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收治的4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完全缓解30例;病情平稳,症状明显好转10例;2例因合并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间,防止症状恶化和致死性哮喘发生。所以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极其重要。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早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结果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过西医方法和中医电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2例病例全部治愈,住院天数6~12天,平均治愈天数9天,其中有8例病例在使用电针后24小时内开始排气排便。结论电针干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电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症与精神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500名女性患者进行连续动态对照观察。结果试验组250例标本中,237例心理干预成功。结论乳腺增生症的早期,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能够减轻症状,从而得出女性的健康,首先是心理和精神的健康。

  • 标签: 乳腺增生症 精神因素 心理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医学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以期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方法治疗组对126例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医学干预,采取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主,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经络导平、认知知觉功能训练、高压氧、脑活素等综合治疗;将家长放弃早期医学干预的脑损伤高危儿34例作为对照组,由家长自行干预。3个月为一疗程,2~3个疗程进行疗效总结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上提示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系统、早期的医学干预,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早期康复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 标签: 早期医学干预 脑损伤 高危儿 疗效分析 知觉功能训练 等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早期干预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早期干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残疾儿童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训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本文将从早期干预的内涵我校早期干预课程开设的现状入手,探讨早期干预课程实践性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早期干预 实践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06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3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发现观察组 53 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为 51 例,治疗有效率为 96.22% ,对照组 53 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为 44 例,治疗有效率为 83.01%.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人数为 52 例,护理满意度为 98.1%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人数为 45 例,护理满意度为 84.9%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护理模式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评价。方法在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择78例作为对象,通过双盲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39)与对照组(n=39),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护理前,组间ADL评分与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明显(P<0.05)。②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对照组为17.9%(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护理中,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产后缺乳产妇1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膳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药膳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两组干预周期为5天。结果治疗组心理状态良好率为95.6%,而对照组为86.7%,两组的心理状态良好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早期缺乳产妇能促进其心理状况的改善,从而改善母乳分泌量,促进总体疗效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早期泌乳 心理状态 产后缺乳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儿管理模式干预方法,评价早期干预的效果,改善高危儿的预后并降低脑瘫发生率。方法将789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育儿指导与早期干预,并根据需要予以医学康复,对照组仅提供常规育儿指导。随访监测至2周岁,比较两组婴幼儿的发育状况。结果干预组高危儿各阶段的Gesell量表评估DQ<85,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干预组在24月龄时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监测并配合科学、规范的早期干预与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高危儿的预后。

  • 标签: 高危儿 管理 监测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