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干预

武晶晶赵磊李丹凤

郑州市儿童医院NICU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病区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征,并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论:采取血糖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协助及时有效治疗新生儿低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婴儿出生后前几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而胎儿期肝储备糖原较少,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如果分娩后未及早进食或补充葡萄糖,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其他疾病如围生期窒息、硬肿症、感染、喂养困难及糖尿病母亲娩出的婴儿也易发生低血糖,且常被原发病掩盖而延误治疗。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低血糖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早期低血糖发生的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医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低血糖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8例;体重<1000g者1例,<1500g者5例,<2500g者34例,≥2500g者22例,>4000g者8例;胎龄<37周者38例,胎龄>37周者31例,胎龄>42周者1例;单胎64例,双胎6例;正常产25例,剖宫产43例,臀位助产2例。足月儿40例,早产儿29例,过期产儿1例。

1.2临床表现大多数新生儿低血糖无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症状明显。轻者表现为吸吮力差、呼吸暂停、嗜睡、反应差、易激惹。重症患儿表现为紫绀、尖叫、肌张力低、震颤或抽搐等非特异性症状。本组病例中表情淡漠22例,吸吮力差20例,反应低下14例,发绀14例,肌张力低下9例,体温不升5例,呼吸暂停4例,抽搐3例,震颤2例,6例无明显症状。

1.3诊断标准无论胎龄大小及出生体质量,凡出生后24h内血糖低于2.2mmol/L,24h后血糖低于2.8mmol/L,即诊断为低血糖症。

1.4方法每例患儿入院后均需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筛查,同时抽取股静脉血液作对照,对低血糖者进行动态微量血糖监测,必要时可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糖。

1.4.1无明显症状的患儿如果患儿可进食,则可口服10%葡萄糖液,用量5~10ml/kg,2~3h一次,并严密监测血糖是否恢复。对于低血糖不能恢复者,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用药量1~2ml/kg。如果是静脉滴注10%葡萄糖,速率为6~8mg/(kg?min),每4~6h测血糖一次,调整输注速度,维持24h后,改口服糖水1d,对于能进食者哺母乳或鼻饲配方奶。

1.4.2有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缓慢静脉推注10%葡萄糖2~4ml/kg,开始时1ml/min静脉推注,过一段时间后改用10%~12.5%葡萄糖静脉滴注,用药量8~10mg/(kg?min),监测血糖,稳定后逐渐下调泵速、减量、尽早开奶。

1.4.3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患儿如治疗3d后患儿血糖仍不能维持正常,则加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用药量5mg/kg,每12h一次,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h停止。激素疗法可连续用3~5d,可诱导糖异生酶活性增高,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结果

收集新生儿低血糖患儿70例。其中单纯早产儿15例,占21.4%,足月小样儿11例,占15.7%,感染败血症及硬肿症8例,占11.4%,围生期窒息儿19例,占27.1%,母亲患糖尿病4例占5.7%,喂养困难者13例,18.7%。57例患儿在24h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10例在48h内恢复正常,3例在治疗后血糖不稳定,反复发作,经用激素后24~48h内血糖恢复正常。

3讨论

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并且多数与其他疾病一起出现。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也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能量的唯一来源[3],而脑组织中糖原的储存量很少而能量需要却极大。新生儿代谢非常活跃,脑细胞占身体细胞总量13%,需要的能量也更多,所以容易出现低血糖,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体内糖原储存较少,出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得不到满足。

3.1常见引起低血糖的原因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后期,因此胎龄越小,糖原储存也就越少,而且在小胎龄儿中,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比较较低,导致糖异生障碍。新生儿机体在窒息、寒冷、感染、损伤等状态下,血液中皮质醇、茶酚胺、胰岛素等增高,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营养的摄入会减少,代谢增却是加快的,因此消耗葡萄糖增加导致低血糖。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的高血糖使胎儿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分娩后来自母体的血中断,易引起低血糖,40%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可发生低血糖。

3.2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措施本研究发现,经血糖测定血糖值低于2.2mmol/L的新生儿,无论其有无明显低血糖症状,都应该根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及时补充血糖,以达到机体活动所需能量需求。对低血糖症状轻微患儿,首先应考虑采用口服补充血糖的方法,这样大部分情况下能及时纠正低血糖。对不能进食的患儿应用静脉点滴方式补充血糖,并在点滴中运用精密仪器定期测量其血糖值,使血糖值维持在4.16~5.55mmol/L,一定要防止补充过多形成高血糖。对于血糖反复不稳和持续不升的患儿,则加用泼尼松(泼尼松是强的松但常用的是氢化可的松)以用来提高糖原的再生作用。对于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即使1~2次监测血糖值不低者也不可忽视,嘱咐母亲及早开奶,勤喂哺。特别是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等要特别加强护理和监测,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总结: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纠正低血糖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血糖水平,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脑细胞修复的能量供给,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颖,崔雪平.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响及预后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09,7(4):389-390

[2]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3-818

[3]段江张,传仓,封志纯.新生儿低血糖.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