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替加环素等14种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临床分离的214株多重耐药细菌(MRSA、肠球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的MIC,并与其他13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多重耐药的MRSA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3.1%,2株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均呈敏感,MIC90值分别为0.064mg/L和1mg/L。3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7.3%,MIC90值为2mg/L,其中16株耐美罗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仍为100%,MIC90值为2mg/L。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替加环素的MIC90值均高于美罗培南。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属细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86.5%,MIC90值为4mg/L。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常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 标签: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对于用药的合理性影响。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患者 56例,依据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一组患者 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菌药剂的管理,观察用药合理性。结果:研究组用合理用药率与对照组相比,数值之间有巨大差距,组间比较以后显示有明显的差异, P< 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强化抗菌药物管理,能提高用药合理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处方进行点评,为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9月门诊处方320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使用种类、所用药物的经济学等情况,对抗菌药物处方基本指标进行点评。结果32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02张,占总处方的31.88%,合理处方8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87.25%,其中阿洛西林钠使用占主导地位。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进一步严格规范用药,可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

  • 标签: 处方 抗菌药物 药物经济学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主导的抗菌药物管理对老年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200例,根据处方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10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处方管理方式,即依照医师建议进行用药。干预组采用药师参与处方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原因、联合用药、使用疗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无指征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师 抗菌药物管理 老年 内科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借助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式,对于提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71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2022年3月份开始应用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强度的方式,比较应用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后的整体治疗优于应用前,差异存在,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抗菌药物管理的时候,应用分科分级控制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应用 分科分级控制 药物使用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与单纯克氏针治疗陈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对45例陈旧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法(A组23例)和单纯克氏针法(B组22例)治疗,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患指活动度、并发症等情况,按Crawford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7个月,A组术后患指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功能的优良率优于B组(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出现再发锤状指的发生率高于A组。结论经末节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治疗陈旧锤状指,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患指恢复功能良好,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内 治疗结果 骨隧道 骨性锤状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希望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在治疗中所体现的安全与有效开展探讨评价。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12月,结束于2021年7月。研究样本对象为在研究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中随机筛选的120例,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抗菌药物,B组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作为抗菌药物,C组患者选择亚胺培南作为抗菌药物。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程度、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探讨。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对可知,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的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均高于B组与C组,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另外两组,并且差距较为显著。结论: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抗菌药物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恢复,并且该种类抗菌药物所体现的有效与安全均高于头孢曲松钠药物与西司他丁钠药物。

  • 标签: 抗菌药物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曲松钠 西司他丁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南京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采购、使用抗菌药物的变化情况。方法:调取2011~2015年南京市28家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数据,利用Excel2010和SPSS20统计软件,分析各年度抗菌药物采购金额、使用频度、品种数量、给药途径等指标。结果:二、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差异。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后,多项指标得到改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金额比例均值从25.03%下降到16.89%,平均使用品种数量从58.14种下降到42.07种,使用品种趋于集中。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合格的医疗机构数量从4家增加到12家。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比例,各级别、各类别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保持稳定。2014年起部分指标有反弹趋向。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医疗机构需进一步补弱固强,发展整治成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二、三级医疗机构 采购金额 用药频度 品种数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作用研究。方法 自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选择780例就诊于我院的住院病人进行对照调研,在调研期间对其实施常规用药管理,同时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于2021年7月-2021年12月31日选择780例就诊于我院的住院病人进行调研,在调研期间对其实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同时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组。总结与探究2种管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调研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两组对照有一定差异,(P

  • 标签: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其中2016年1-12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2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采用药学干预,2017年1-10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96例作为干预组,采用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感染例数、用药合理情况、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结果干预组中有9例出现感染,对照组中有24例出现感染;干预组中出现了21例不合理情况,对照组出现了46例,干预组的药物合理性好;干预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减少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有着积极的干预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20—2021年大同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报的3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情况、转归情况、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及关联。结果300例不良反应事件中,男性138例(46.00%),女性162例(54.00%);0~14岁61例(20.33%),67~86岁97例(32.33%);静脉给药241例,口服给药59例;共使用7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最多(42.33%),其后排序依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硝基咪唑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全身损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300例不良反应中轻度177例(59.00%),中度91例(30.33%),重度32例(10.67%);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关联中,肯定35例(11.67%),很可能257例(85.67%),可能8例(2.66%),无不太可能、未评价以及无法评价的不良反应;患者转归情况中,痊愈271例(90.33%),好转29例(9.67%),无一例死亡。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皮肤或多个系统,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及种类等,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要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同时还要避免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在慢性难愈创面愈合中的抗菌作用及对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难愈创面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改善组织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消毒敷料换药,观察组则予以银离子敷料换药。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疼痛情况、愈合时间、换药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5.3±11.4)%、(38.2±13.2)%、(14.4±7.3)%,均低于对照组(76.9±10.8)%、(60.7±15.6)%、(34.8±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4、6.031、8.203,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的VAS评分分别为(4.2±0.4)、(2.4±1.1)、(2.0±0.6)分,均低于对照组(6.1±0.6)、(4.2±0.7)、(3.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2、7.562、11.619,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分别为(4.3±0.6)周、(11.2±2.6)次,均低于对照组(7.0±0.7)周、(34.5±10.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0、11.798,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对慢性难愈创面的抗菌作用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并有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银离子 难愈性创面 抗菌作用 愈合
  • 简介:摘要支气管扩张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咳嗽、咳脓痰、反复感染和气道损伤为特征。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扩张的一种,我国常见。目前,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治疗方式仅限于理疗以清除痰液和抗生素以治疗急性感染。本文旨在探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在成人非囊支气管扩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非囊性支气管扩张症 雾化吸入 抗菌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10例AD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将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分为观察组,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分为对照组,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来比较两组患者血钾、血钠、清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64例,观察组血钾、血钠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清蛋白水平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ADD腹泻的原因较多,应及时采取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鉴定,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还应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检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药学服务 行政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制剂(妈咪爱)对于抗菌药物相关腹泻(AAD)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0例拟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治疗的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使用抗菌药物同时予以妈咪爱1g口服1次/日,对照组予以同量安慰剂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泻的发病率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腹泻发病率分别为5%(2例)、32.5%(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AD患儿腹泻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见微生物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微生物制剂对于预防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腹泻作用显著,且用药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婴幼儿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