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大同市某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研究2020—2021年大同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报的3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情况、转归情况、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及关联性。结果300例不良反应事件中,男性138例(46.00%),女性162例(54.00%);0~14岁61例(20.33%),67~86岁97例(32.33%);静脉给药241例,口服给药59例;共使用7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最多(42.33%),其后排序依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硝基咪唑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300例不良反应中轻度177例(59.00%),中度91例(30.33%),重度32例(10.67%);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关联性中,肯定35例(11.67%),很可能257例(85.67%),可能8例(2.66%),无不太可能、未评价以及无法评价的不良反应;患者转归情况中,痊愈271例(90.33%),好转29例(9.67%),无一例死亡。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皮肤或多个系统,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及种类等,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要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同时还要避免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