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癌筛查中利用子宫内膜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行妇科病普查120例,所有患者行子宫内膜细胞联合宫颈分段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子宫内膜细胞标本不满意4例,细胞标本满意率为96.7%,宫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组织病理学标本不满意为12例,其中7例为刮取组织量少而未送检,8例为刮取组织送检不满意,组织病理学标本满意率90.0%。细胞标本满意率与组织病理学标本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结合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对子宫内膜细胞进行细胞检查准确性较高,能够及时筛查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方便快捷、出血量少、操作简单、无痛,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细胞学 筛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甲状腺液基细胞病理辅助诊断模型。方法收集700例甲状腺液基细胞涂片,扫描成数字图像,经良、恶性标注后按比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噪声滤除后提取有效区域分别在10×和40×分割成512×512的小图像块,构建分类模型对训练集深度学习并对测试集自动判读,经数据增强和参数迭代优化,统计辅助诊断模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评价指标。结果训练集560例含4 926个细胞团的11 164个图像块,测试集140例含977个细胞团的1 402个图像块,选取YOLO网络构建细胞团检测模型,用ResNet50作为分类模型,经过40轮迭代训练,10×倍率下准确率为90.01%,灵敏度89.31%,特异度92.51%,阳性预测值97.70%,阴性预测值70.82%,曲线下面积高达0.97,平均判读时间不足1 s。40×时虽极为灵敏(98.72%)但特异性较差,提示10×放大倍率下辅助诊断模型更为可靠。结论该辅助诊断模型与病理医师水平基本相当,且诊断效率远远超出。可大大提高阅片一致性和效率,降低漏诊率。未来可继续扩大样本量获取更多病变形态,提高准确率,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 标签: 人工智能 甲状腺疾病 细胞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1-2023.12期间我院收治的32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检查,以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单独进行膀胱镜下活检、尿脱落细胞和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独进行膀胱镜下活检、尿脱落细胞的准确率(p<0.05)。结论:联合膀胱镜下活检和尿脱落细胞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膀胱镜下活检 尿脱落细胞学 膀胱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Calretinin、AE1/AE3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法鉴别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的性质及组织来源。方法通过141例胸腔积液中普通HE涂片不能明确良、恶性的疑难病例11例、恶性病例19例的细胞块制作、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及单染色,对疾病的性质、组织类型及来源做出判断。结果良性病变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中只见到一种细胞着色,核、浆染为棕黄色的Calretinin阳性间皮细胞;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病变中除间皮细胞胞核着棕黄色外,还可看到胞浆着色为红色的AE1/AE3阳性肿瘤细胞。结论胸腔积液涂片可疑恶性的病例,可以通过制作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而确定疾病的性质;恶性病例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单染色法确定组织类型及来源。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
  •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化病理切片扫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宫颈癌智能辅助筛查有望减轻病理医师的工作量,提升宫颈癌筛查效率。用于宫颈癌智能辅助筛查算法研发的液基制片数据集不可或缺,因此标准化数据集建设迫在眉睫。为解决当前宫颈癌人工智能辅助筛查产品缺乏标准化标注数据集且难以开展规范化质量可控的算法训练和评估问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联合北京大学工学院有关专家经反复讨论,对数据集数据质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标注等形成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癌早期筛查中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液基细胞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宫颈癌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5日至2017年2月10日,将宫颈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液基细胞联合检测,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将两组宫颈癌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的检出率78.00%(P<0.05),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敏感度86.00%以及特异性84.00%与对照组敏感度76.00%以及特异性70.0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早期筛查中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液基细胞联合检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提高患者检出率,利于宫颈癌患者后期治疗,能挽救患者生命,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宫颈癌 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液基细胞检查联合HPV-DNA检测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155例已进行细胞检测、HPV-DNA检测,阴道镜引导下活检的患者,对范围内的病例分组为<30岁、30~50岁、≥50岁3个组别,对三组病例的三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三组患者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结果在<50岁的年龄段中,HPV-DNA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液基细胞(<30岁81.14%VS66.69%,P<0.05;30~50岁77.18%VS68.01%,P<0.05)。在所有年龄段中,液基细胞检测特异性显著高于HPV-DNA检测(<30岁67.76%VS50.3%,P<0.05;30~50岁74.83%VS62.66%,P<0.05;≥50岁64.76%VS55.74%,P<0.05)。各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在小于3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为54.38%,HPV-DNA检测为48.47%),阴性预测值在30~5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为86.73%,HPV-DNA检测为88.47%)。在不同年龄段中,液基细胞和HPV-DN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30岁92.28%,30~50岁92.17%,≥50岁92.3%)和阴性预测值(<30岁88.97%,30~50岁94.46%,≥50岁92.6%),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方法选择中,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具体分析。HPV检测具有更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细胞检查方法特异相对较高,灵敏度较低。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以有效的避免漏诊和误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宫颈上皮内肿瘤 液基细胞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阴道镜 活组织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INtec PLUS双染技术(p16/Ki67蛋白检测)在细胞诊断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分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本院2017至2019年间细胞诊断结果为ASC-US的患者89例,年龄范围为25~78岁,平均年龄42岁。统计ASC-US患者的CINtec PLUS蛋白检测结果,并以宫颈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检出率。结果CINtec PLUS阳性66例,阴性23例,阳性率为74.16%。CINtec PLUS阳性组中CIN的检出率为92.42%(61/66),阴性组中CIN的检出率为17.39%(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INtec PLUS法对细胞诊断为ASC-US的患者分流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CIN的检出率。

  • 标签: ASC-US CINtec PLUS双染技术 宫颈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单纯脱落细胞阳性(P0CY1)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来自于前瞻性、单中心、Ⅱ期临床试验中接受转化治疗的36例P0CY1胃癌患者,在接受转化治疗前后均行MSCT检查,测量转化治疗前后原发病灶最长径和体积变化,以评估其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 1.1评分和肿瘤体积减少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Recist 1.1评分和肿瘤体积减少率与转化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用ROC曲线确定鉴别转化治疗有效与否的体积减少率的界定值,并制定新的分级标准。结果根据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转阴情况,36例患者转化治疗成功15例,转化治疗失败21例。转化治疗成功组和转化治疗失败组患者的平均肿瘤体积减少率分别为44.38%±37.86%和-54.96%±156.9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6)。Recist 1.1评分与转化治疗结果呈中度相关(R=0.540,P=0.001),肿瘤体积减少率与转化治疗结果呈强相关(R=0.657,P<0.001)。以肿瘤体积减少率26.27%作为评价转化治疗的有效阀值时,其ROC曲线下的AUC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及85.7%。结论MSCT测量Recist 1.1评分和肿瘤体积减少率均可以评估P0CY1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疗效,并且CT肿瘤体积测量与转化治疗结果的相关性更强。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及产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定量检测及细胞筛查,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HC2技术对682例妊娠期妇女进行宫颈HR-HPVDNA检测,对于阳性妇女其产后进行复测,并细胞检查,分析妊娠期与产后HPV感染率及病毒定量的变化及宫颈病变转归。结果妊娠期妇女HR-HPV感染率达15.40%,阳性者产后复查转阴率58.10%;细胞阳性转阴率40.7%;LSIL与HSIL均为中度-高度病毒载量。结论孕期HR-HPV感染产后转阴率高,HPV感染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对HPV持续感染行TCT检测,妊娠期TCT异常有很高的转阴率。

  • 标签: 妊娠期 产后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定量 液基细胞学
  • 简介:摘要2018年10月18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接诊1例右大腿近端内侧肿胀疼痛的49岁男性患者。患者因46年前右下肢烧伤已行2次截肢术,在笔者科室行细针穿刺细胞检查诊断为右大腿内侧瘢痕性鳞状细胞癌转移,患者于上一级医院行局部活检后伤口仍溃烂不愈,患者要求化学治疗,于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后10 d死亡。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针对烧伤后瘢痕溃疡应及早进行病理学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癌变恶化及转移。

  • 标签: 瘢痕 癌,鳞状细胞 截肢术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氏染色联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甲状腺穿刺液基细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日照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标本476例,均通过手术获得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细胞涂片使用液基细胞技术进行沉降型制片(LCT),每份标本同时制片2张,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将阅片结果分为三组,分别为巴氏染色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巴氏染色联合苏木精-伊红染色组(联合染色组),三组分 别依据甲状腺细胞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按细胞诊断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恶性结节检出率分别为巴氏染色组65.5% (312/476)、苏木精-伊红染色组64.1%(305/476)、联合染色组74.4%(354/476),联合染色组恶性结节检出率高于另外两组,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8.816、11.838,均P<0.05)。液基细胞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符合率,巴氏染色组91.2%(434/476)、苏木精-伊红染色组90.5%(431/476)、联合染色组95.8%(456/476)。联合染色组细胞与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率均高于另外两组(χ2=8.350、10.320,均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液基细胞沉降型制片巴氏染色联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甲状腺穿刺细胞诊断中可提高恶性结节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

  • 标签: 染色与标记 活组织检查,针吸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结节 诊断 病理学,临床
  • 简介:采用常规制片技术,对苍山、鸡足山华严寺和昆明长虫山3个四倍体多星韭种群进行了减数分裂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核型分析反映出云南西北部地区的苍山、鸡足山四倍体多星韭的核型对称性比中部地区昆明长虫山种群高;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四倍体多星韭的2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I时,两两联会成为14个二价体,后期I配对的染色体分离比较同步,没有观察到提前或延后分离以及染色体桥或染色体片段;对四倍体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支持核型分析将28条染色体成2地配成14组,而不是成4地配成7组的结果,为四倍体多星韭的二倍体化提供了直接的细胞证据.

  • 标签: 多星韭 核型 四倍体 减数分裂 二倍体化
  • 简介:【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FNA)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 132个甲状腺肿物进行细针细胞抽吸( FNA),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超声定位准确度为 100%,对照术后病理组织结果,超声二维图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准确度 16%( 14/80),细胞病理学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准确度为 95%( 115/132),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肿物定位准确,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检测联合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FNAC)在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甲状腺FNAC检查病例共6 399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做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其中有组织病理对照结果的患者共2 447例,选取临床病理资料完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 535例回顾性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结节疾病FNAC检查诊断确诊率为73.7%(1 803/2 447);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的灵敏度为90.1%(1 756/1 948),特异度为97.5%(513/526),准确率为92.7%(2 269/2 447);FNAC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诊断的灵敏度为98.4%(2 046/2 080),特异度为95.6%(195/204),确诊率为93.3%(2 284/2 447)。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单纯FNAC诊断甲状腺结节疾病的灵敏度及准确性(P<0.05)。另外,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年龄、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双侧甲状腺受累、包膜侵犯、钙化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FNAC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甲状腺结节疾病的术前确诊率;PTC患者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多项临床病理因素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PTC复发的指标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 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病理医师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细胞病理学的特点,总结了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细胞技术方面的带教体会,旨在为培养基础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提供参考[1]。

  • 标签: 细胞学技术 规范化培训 带教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检查的诊疗意义。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胃镜病理证实为癌,术前未接受过抗肿瘤药物治疗;(2)术前影像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3)无手术禁忌证,能耐受手术;(4)愿意接受腹腔镜探查和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上述纳入标准,收集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三期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1516944)中的22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62例,女63例,年龄23~78岁。45例(20.0%)为Borrmann分型Ⅰ~Ⅱ型,180例(80.0%)为Ⅲ~Ⅳ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和腹腔冲洗脱落细胞检查。腹腔镜探查顺序:左右膈下→肝脏和脾脏→腹腔壁层腹膜→盆腔→大网膜和小肠及系膜→横结肠系膜→胃;探查内容:(1)有无腹水;(2)腹盆腔腹膜、肠系膜、大网膜和Douglas腔有无转移灶;(3)肝表面有无转移;(4)胃周淋巴结是否肿大;(5)胃浆膜面有无浸润;(6)胃壁是否僵硬。以500 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左右膈下、腹盆腔腹膜及肠系膜,取头高脚低位于Douglas腔、肝下及脾窝收集腹腔冲洗液,细胞检查有无脱落的肿瘤细胞。评估标准:(1)腹膜转移(P):P0为无腹膜转移;P1为有腹膜转移。(2)腹腔游离癌细胞(CY):CY0为腹腔灌洗液细胞检查无癌细胞;CY1为腹腔灌洗液细胞检查有癌细胞。分析患者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检查结果、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5例患者经腹腔镜探查后,有68例(30.2%)纠正了临床分期,其中分期下降7例(3.1%),上升61例(27.1%)。经第一次腹腔镜探查及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后评估为P0CY0的1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126例行D2根治术,另38例因发现肿瘤局部病期较晚或局部淋巴结广泛融合,予以新辅助化疗。29例被评估为P1CY0或P1CY1的患者及32例P0CY1的患者术后均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转化治疗,经相应治疗后进行第二次腹腔镜探查,以明确治疗方案。全组有44.0%(99/225)的患者腹腔镜探查后改变了原治疗方案。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225例患者的总体2年生存率为64.0%,经第一次腹腔镜探查后评估为P0CY0、P0CY1、P1CY0~1 3组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7%、65.6%和24.1%,3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2);分层分析显示,180例术前分期为Ⅲ期患者,经腹腔镜探查及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后发现125例为P0CY0,28例为P0CY1,27例为P1CY0~1,3组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4%、64.3%和29.6%,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09)。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脱落细胞检查对提高精准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情况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以避免非治疗性的开-关腹手术。

  • 标签: 胃肿瘤,局部进展期 腹腔镜检查 细胞学,腹腔脱落细胞学
  • 简介:针吸淋巴结是对肿大的淋巴结吸取少量组织液进行细胞检查的诊断方法.此法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少、诊断结果快、准确及无针道肿瘤扩散等系列优点,已成为重要的诊断手断,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1].现将我室1996~2001年340例针吸淋巴结细胞检查结果进行小结,报道如下.

  • 标签: 针吸淋巴结 细胞学检查 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