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对开手术临床麻醉的分析,探讨了麻醉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总结了开手术麻醉的常见方法,包括全身麻醉、腰麻和静脉麻醉等。同时,讨论了麻醉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生理参数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最后,对开手术麻醉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腹部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瘤应用开与腔内技术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的40例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实施开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实施腔内技术治疗的20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相比于开手术,腔内技术治疗的效果更佳,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开腹手术 腔内技术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外侧部分直肌的带蒂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直肌的带蒂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长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直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直肌的带蒂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直肌的带蒂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直肌的带蒂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外侧部分直肌的带蒂直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腺肿瘤 腹直肌皮瓣 带蒂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指掌侧固有动脉、足趾跖侧及手指掌侧静脉吻合的游离趾皮瓣修复手指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对15例手指指缺损的患者取第2足趾趾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吻合足趾跖侧静脉及手指掌侧静脉,吻合足趾及手指指掌侧固有动脉,缝接趾-指神经,皮瓣大小0.8 cm×0.5 cm~1.0 cm×1.2 cm。供区手术创伤较小,足趾创面一期缝合。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9个月,2例采用微信随访,9例通过电话随访,4例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7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饱满,弹性较好,3个月后部分患者触觉恢复,4~6个月后痛觉部分恢复,足部供区外形较好,行走正常。结论吻合掌侧静脉的游离趾皮瓣修复手指指缺损,不用解剖指背侧静脉,足趾可直接缝合,供区损伤小,手术简便,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趾腹皮瓣 手外伤 指腹缺损 第2足趾 移植
  • 简介:目的分析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收治的271例行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3例患者行腔内修复治疗设为腔内修复组,118例患者行开手术治疗设为开手术组。患者术前先行超声检查初筛;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病情急重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腔内修复治疗方法:经股动脉切口进入主动脉,选择分支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治疗。开手术治疗方法:取正中切口,切开主动脉瘤,清理内侧附壁血栓及硬化斑块,取Y型人工血管行主动脉端端吻合及髂动脉端侧吻合。采用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30d、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至术后3年)并发症、中远期(术后〉3年)并发症、患者死亡情况、生存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1例患者术前均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腔内修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分别为(179±64)min、(79±36)mL、0、(5.7±3.1)d、(12±6)d、(179018±65796)元,开手术组患者分别为(205±40)min、(402±297)mL、(410±367)mL、(8.3±2.1)d、(18±11)d、(77853±2116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64,-51.719,-294.350,-11.833,-10.957,2778.748,P〈0.05)。腔内修复组患者术后30d并发症:低氧血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腹泻、阴茎阴囊压迫性水肿、输尿管结石、急性尿潴留、血栓形成、感染、腹膜后�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治疗 开腹手术 疗效
  • 简介: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中医俗称肩凝症、露肩风。它属于痹症范畴,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其结果为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关节活动。临床特征为肩痛、活动受限制以及肩周肌肉萎缩。这种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故有人称“五十肩”。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关节囊 痹症范畴 肌腱炎 肩凝症 肩峰下滑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情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指导等)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2010-2011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37例,在常规治疗下合理运用中医护理,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3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痊愈15例,显效12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11%,总有效率100%。结论正确运用中医护理对提高周围性面瘫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中医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护理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的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较比对照组患者的80%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76.67%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中医综合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护理其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护理 效果
  • 简介:周围型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罔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产率已经排存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CT是目前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外科统计表明,肺的恶性肿瘤早期切除的5年仔活率达70%,晚期切除5年存活率仅为10%。所以,周刚型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埘临床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了近儿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周同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早期周围型肺癌 CT诊断 5年存活率 恶性肿瘤 早期切除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给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传统的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被认为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本综述旨在概述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结果和安全性评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总结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针灸分期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  以2021.1-2022.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针灸科接收的88例周围性面瘫病患,以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n=44例,常规疗法)和实验组(n=44例,常规疗法+针灸分期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满意度、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 对于病患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满意度而言,实验组分别是:95.45%、(87.45±1.26)分;对照组分别是79.55%、(62.13±1.45)分,其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另外,对于病患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来说,在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其评分均降低,但是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更大一些,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选择针灸分期疗法能够显著性地增强病患的临床疗效,且大幅提升病患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改善病患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所以此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明显且突出。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分期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卡压是手外科的常见病种,以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最为多见。肌电图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神经B超和MRI逐渐成为重要补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使周围神经卡压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提高。临床应用内窥镜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技术不断成熟。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手术疗效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重症者多有症状残留。如何进一步规范周围神经卡压的诊疗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周围神经 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腕关节周围炎主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引起的由腕关节周围至手指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候群。又称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狭窄症、正中神经挤压症和腕管狭窄性腱鞘炎等。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2~5。腕管在腕部掌侧,由8块腕骨的掌侧凹面与腕横韧带共同形成的骨纤维管,在腕管内有正中神经及拇长屈肌腱与4个手指的指浅、深屈肌腱。正中神经位于浅层,在肌腱和腕横韧带间。其肌支支配着除拇内收肌之外的大鱼际肌及第一、二蚓状肌,浅支支配掌心和大鱼际肌,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和末节的背侧的皮。

  • 标签: 关节周围炎 病因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对应用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行干预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文选择我院在此期间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共计160例,按照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80例患者行干预护理,比较护理后患者的面瘫评分情况以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16.33±2.54)天以及面瘫评分(3.67±0.77)分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10.21±0.98)天以及面瘫评分(5.48±0.55)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针灸 周围性面瘫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周围神经疾病全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开始为每次0.1g,每日3次,逐渐加量到0.2g,每日3次。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恶心、共济失调、皮疹、白细胞减少等。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全科 治疗
  • 简介:按照环境保护学的理论,在通常意义上来说,环境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我国所指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博物馆环境保护是指预防和控制博物馆周围的大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博物馆周围的城市工厂、设施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对馆藏文物保护和参观游览环境造成的危害.

  • 标签: 博物馆 环境保护 环境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对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检测。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记录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超声诊断并明确定位上肢或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24例(其中22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2例上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急性动脉阻塞12例。24例超声排除急性深静脉血栓诊断中12例检出引起肢体肿胀或疼痛的其它原因。超声诊断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治疗,复查血栓部位部分或完全再通。结论超声检测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血管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