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的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基于实际情况采取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要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比较理想的疗效,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避免或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其中男33例,女40例;年龄(66.80±7.94)岁(范围:39~85岁)。病变部位位于L3/45例,L4/568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组: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斜外侧组);采用后方肌间隙入路双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后路组)。对比斜外侧组与后路组的基线资料,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斜外侧组与后路组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比例、病史时间及病变部位的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8例斜外侧组手术时间为(99±8.96)min,35例后路组为(96.8±9.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外侧组术中出血量(80±24.72)ml,后路组(261±52.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1,P<0.05)。7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2.58)个月(范围:12~24个月)。斜外侧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1.21±0.55)分,后路组(1.70±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3,P=0.028);后路组ODI指数由术前的48.6±6.1恢复至末次随访10.2±2.2,斜外侧组由术前49.0±5.7恢复至9.3±1.8,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2,P<0.05;t=9.211,P<0.05)。斜外侧组与后路组的组内手术前后的椎间孔面积有统计学差异(t=10.753,P<0.05;t=11.631,P<0.05);椎管面积亦有统计学差异(t=9.152,P<0.05;t=9.344,P<0.05);两组术后椎间孔面积和椎管面积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椎间隙高度:斜外侧组与后路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2,P<0.05;t=8.443,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且与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2,P<0.05;t=5.291,P<0.05)。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或椎间融合器前后向、横向移位。后路组融合率为97.1%,斜外侧组融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22.86%,斜外侧组发生率2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与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前者优势更为明显,包括出血少、神经损伤风险低、良好的椎管间接减压,可作为部分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路CAGE内植入物术后辩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62例腰椎后路CAGE内植入物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辩证施护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在生活质量、生理状况、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辩证中医护理方法容易被患者接受,其恢复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平均日。

  • 标签: 辩证施护 腰椎后路CAGE术 体会
  • 简介:摘要在桥梁建设过程中路堤软基处理难题尤为突出,由于柔软性填土和刚性桥台结构衔接之处,两者刚度、稳定性方面差异较大,而往往填土高度普遍较高,压实不够而导致桥台后路堤填土下沉情况的出现。桥台后路堤软土地基如在建设期间处理不当,对工程运营期间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为此,桥台后路堤软基处理方法以及填充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桥台后路堤软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通过比较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分析粉煤灰在桥台后路堤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力求解决交通建设中桥台后路堤软基处理的难点。

  • 标签: 粉煤灰 桥台后路堤 软基处理
  • 简介:骨盆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部外伤患者人数的3%~8.2%。其中约为半数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按Tile的分类属于C型。本院自2002年6月至今。对13例骨盆C型骨折采取了后路门型钢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C型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 钢板 后路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垂直不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一期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与研究组(后路钉棒系统)。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钉棒系统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2.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都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3例反应性脊髓水肿,4例肩部疼痛。观察组患者有1例肩部疼痛,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原发腰椎间隙感染16例,腰椎间盘术后感染20例,其中L:/,8例、L3/4。12例、L,1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缓解率(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手术时间93-106分钟,平均98.3分钟。手术出血量80~325mL,平均185.4mL。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术后腰背痛缓解率100%,VAS评分术前平均(8.7±0.5)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3)分(t=-16.16,P〈0.001);6个月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3.32±14.15)分,随访时为(12.18±7.44)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01)。结论采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确切,为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感染 经皮内固定
  • 简介:摘要近几年,新建桥涵较多,桥涵台后路基下沉及道碴囊的病害凸显,结合以往注浆治理方法和工艺,介绍注浆技术在桥涵背后路基下沉病害治理中的应用。

  • 标签: 路基 下沉 铁路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加Luque氏棒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7年至1994年因脊柱不稳所致严重腰背痛32例转移性肿瘤手术病人进行临床追访观察,比较术后效果和存活时间。结果:本组平均存活8.7月,30例病人的病变脊椎得到稳定,术后91病人疼痛缓解,24例麻痹瘫痪者中58%得到至少FralIkell鳜以上功能恢复。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并可有效维持中晚期病人近期脊柱稳定.提高病人存活期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后路减压 脊柱转移癌 病人 固定治疗 术后 脊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将58例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55%,对照组为6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优良率较高,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单纯后路腰椎减压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后路椎间孔镜术治疗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间选取3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后路椎间孔镜术治疗,B组常规治疗,分析两组疗效与VAS评分、ODI指数、腰椎JOA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A组疗效93.75%高于B组62.50%,P<0.05;A组术后3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B组,腰椎JOA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椎间孔术治疗,可缓解腰椎疼痛,恢复腰椎功能,进而恢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椎间孔镜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颈脊髓损伤伴肋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颈脊髓损伤呼吸肌会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呼吸道护理、氧疗、肺功能训练、皮肤护理,管道护理、病情观察这几个方面落实护理措施,对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颈脊髓损伤 肋骨骨折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时,选择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的效果对患者治疗优势进行评估。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调选我院中收入资料登记有效的72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组内各设置36名患者进行研究。本组患者入院后均选择腰椎后录单节段融合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医务人员给予患者早期功能康复,在治疗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进行记录,判断患者治疗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估评分明显更低,实验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方案,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控制,值得作为一种优秀的首选手术方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月,结束时间: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矫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分析其疗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侧弯角度矫正率。结果:50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患者均行侧弯角度矫正,矫正率为82.56-96.66%。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率。方法:入选时间:2019年07月--2020年08月期间,研究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96例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各48例,参照组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方式,研究组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固定失败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83%较参照组有效率77.08%高,P<0.05;研究组内固定失败率2.08%较参照组失败率18.75%低,P<0.05。结论:在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患者治疗中使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了内固定的失败率,可应用。

  • 标签: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 疗效 内固定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