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引产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 88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总产程以及 VAS 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流产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97.73% VS 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总产程以及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流产成功率高,产程时间更短,患者疼痛程度较低,出血量少,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子宫 中期妊娠引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熊胆酸联合思连康治疗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胎龄28-36周的早产儿,除外重度窒息、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胆道闭锁、严重肝功能损害、胆汁酸过敏的患儿,总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生后24h内均接受静脉营养(PN),给予相同的基础支持治疗,一旦出现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两组患儿均停止PN,对照组常规护肝,退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熊胆酸联合思连康口服。结果治疗组各临床指标TB、DB、TBA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熊胆酸、思连康联合应用治疗胆汁淤积症疗效显著。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思连康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P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9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熊胆酸治疗,观察2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清ALT、AST、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ALT、AST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和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胆酸治疗PBC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220例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各110例,进入手术室后静脉,复方林格液以10mL/(kg·h)的速度连续输入,对照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去肾上腺素50g静脉滴注。结果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手术前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平均动脉压为(13.33±1.09)Kpa高于对照组的(12.09±0.97)Kpa(P<0.05);平均心率(85.73±6.25)次/min、低血压3.64%低于对照组的(90.36±6.88)次/min、16.36%(P<0.05)。结论联合应用麻醉前液体预充加小剂量肾上腺素,有助于维持剖宫产循环稳定,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去氧肾上腺素 剖宫产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六味安消胶囊联合熊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单一组在基础用药的同时予以熊胆酸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六味安消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症状评分、胆汁反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单一组(79.07%,34/43),P<0.05;联合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反酸苦水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单一组(P均<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腹痛、腹胀评分均低于单一组(P均<0.05);联合组最长反流时间短于单一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次数少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小于单一组(18.60%,8/43),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联合熊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加快患者症状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高。

  • 标签: 胃炎,胆汁反流 六味安消胶囊 熊去氧胆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熊胆酸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PBC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熊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氧化苦参碱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显著(P<0.05)。结论熊胆酸联合氧化苦参碱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症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氧化苦参碱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海地区熊胆酸(UDCA)联合雷贝拉唑及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9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以UDCA、雷贝拉唑、多潘立酮联合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多潘立酮治疗4周,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及胃镜征象的变化,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胃镜征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UDCA联合雷贝拉唑及多潘立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青海地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熊去氧胆酸雷贝拉唑多潘立酮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麻黄素和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母婴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 108 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用抓阄法分成甲、乙两组,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分别予以麻黄素 静 脉泵注、麻黄素联合肾上腺素静脉泵注。 结果:两组 入室时( T1 )、麻醉后( T2 )、手术结束时( T4 )心率相比,无明显差异 ( P> 0.05);乙组胎儿取出后 10min ( T3 )心率低于甲组 ( P< 0.05)。乙组胎儿 脐 动脉 氧分压( PO2 )、 pH 值均高于甲组 ( P< 0.05)。 结论:在剖宫产术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维持中应用麻黄素与肾上腺素,可保证其术中心率的稳定性,预防新生儿酸中毒。

  • 标签: 剖宫产术 去氧肾上腺素 麻黄素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胆酸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02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熊胆酸治疗。对两组孕妇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孕妇临床疗效92.20%高于对照组的72.55%(P<0.05);治疗组血清中TBA、TBIL、DBIL、ALT及AS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行熊胆酸治疗,可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其胆汁酸、肝酶水平,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熊胆酸联合逍遥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应用提高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收治6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患者采用熊胆酸联合逍遥丸进行治疗,并与35例采用熊胆酸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熊胆酸联合逍遥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逍遥丸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柔红霉素和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治疗中均使用阿糖胞苷,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柔红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柔红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为59.46%,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86.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使用去甲柔红霉素较柔红霉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熊胆酸和康复新液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在门诊治疗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联合熊胆酸,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2.9%,而对照组为71.4%(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熊胆酸和康复新液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康复新液 熊去氧胆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熊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熊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熊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肝硬化,通过熊胆酸和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扶正化瘀胶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90.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0%,且观察组的一年复发情况为1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甲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疗关键词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泥沙样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熊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胆泥沙样结石患者33例,并设熊胆酸治疗33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均行B超及十二指肠引流术检查。结果治疗半年,熊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术组,经B超检查胆囊结石阳性率15.2%,熊胆酸治疗组结石阳性率36.4%。熊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术组引流液镜检阳性率27.3%,熊胆酸组引流液镜检阳性率57.6%,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经引流液镜检证明熊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治疗钙胆红素结石有效,而熊胆酸单独治疗效果差。结论(1)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泥沙样胆结石效果显著。(2)证实十二指肠引流液镜检是诊断胆泥沙样结石的金标准。

  • 标签: 十二指肠引流 泥沙样结石 熊去氧胆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胆酸治疗急性胆汁淤积型肝炎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我院78例急性胆汁淤积型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熊胆酸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的观察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TBiL、ALT、AST、TB等四个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四个指标均较治疗前水平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的TBiL、ALT、AST、TB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结论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胆酸对治疗急性胆汁淤积型肝炎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耐受性好,建议临床对加强联合用药进行研究应用。

  • 标签: S-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急性胆汁淤积型肝炎 疗效
  • 简介: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约占胃炎总数的16.4%[1]。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可损害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萎缩、肠化生和局灶性增生。同时在食管炎、食管腺癌及胃癌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探索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使用熊胆酸胶囊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分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6例,临床较好,报道如下。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熊去氧胆酸胶囊 埃索美拉唑 治疗方案 疗效分析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