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云南省2015年能源需求总量约为13813.53万吨标准煤,地区生产总值大概在15482.0979亿元;再利用云南有与无能源发展作为约束条件,以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L.P.模型,计算出2015年云南省大概排放256.76百万公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66公吨二氧化碳/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33公吨,降低28.76%,成功实现减排目标与能源结构优化。

  • 标签: 能源 二氧化碳排放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能源结构优化
  • 简介:系统分析了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CO2排放预测模型,运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结果比较。结合情景设计,预测了中国“十三五”时期的CO2排放量和CO2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精度优势,中国能达到2020年CO2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指出:对于CO2减排,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为重点,不可片面牺牲经济发展。

  • 标签: CO2 排放 碳排放 高斯过程回归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级单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证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排放之间关系密切。对东部地区而言,农村金融结构和规模与农业排放负相关,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业排放正相关;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农村金融结构和规模与农业排放正相关,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业排放负相关;同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排放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要有效缓解农业排放问题,不同的区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业排放;区域差异;面板数据

  • 标签: 农村金融发展 区域差异 碳排放 农业 实证研究 农村金融结构
  • 简介:在分析现有经济增长与排放脱钩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数量脱钩理论研究了1995—2015年中国三大区域、30省市区经济增长与排放的脱钩状态,并对区域排放减排目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排放脱钩状态总体呈“M”型波动特征;东部脱钩指数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区域间脱钩状态变动较大,呈差异化特征。减排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可见需要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实施减排。

  • 标签: 经济增长 碳排放 数量脱钩 碳减排
  • 简介: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秦皇岛市工业行业2005-2010年的能源消费排放。秦皇岛市工业效益偏低,重工业比例偏大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排总量和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改善能源结构等是秦皇岛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工业产业结构 碳排放 能源消费 优化 秦皇岛
  • 简介: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有效率的污染控制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国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实施和完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不足、排放源难于监测和控制、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缺失等问题;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存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排放权交易定价不合理、排污收费标准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借鉴较为成熟的欧盟和美国排放权交易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采取加强政府政策的宏观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健全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以及建立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的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以实现我国排放交易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 标签: 碳排放权 低碳经济 配额 环境交易所
  • 简介: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研究方法测算我国出口各部门的排放强度和出口隐含排放量。利用SDA与LMDI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出口贸易隐含排放量分解为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分析直接排放系数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出要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避免出口资源类产品,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维持大宗贸易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通过建立合理的排放机制推进低经济发展。

  • 标签: 投入产出 出口隐含碳 SDA LMDI
  • 简介:针对我国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现状,首先通过区域排放测算、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并最终得出城市化率、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均GDP指标对排放强度影响较大的结论,然后通过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了"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模型",并选取了中国东、中、西部五个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评价分区研究,并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二氧化碳排放 PSR评价模型 能源结构
  • 简介:摘要:简述了火力发电厂排放监测背景以及三种广泛被认可的排放流量检测方法,分析了实测法国内外应用情况,论述压差法(皮托管法)、热传感器法、超声波法等常见流速实测方法以及相关排放测量要求与标准规范,最后给出新建和改造项目排放流量测量建议,可为后续国内外新建和改造项目排放流量测量设施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火力发电厂 碳排放 测量
  • 简介:摘要:建筑排放管理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关键任务之一。政府和企业在建筑排放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排放减少工作。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如减税或补贴,来促进企业的排放减少行动。此外,政府还需要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企业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企业在建筑排放管理中的角色是落实政府的要求并采取具体行动。企业需要制定碳排放减少计划,并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措施。政府和企业在建筑排放管理中紧密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标签: 建筑碳排放 政府和企业 角色定位
  • 作者: 邵骏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5
  • 机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 简介:摘要:住宅建筑量大面广,资源消耗多,环境排放大,在项目实施前科学评价其环境影响对改善环境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基于住宅开发项目维度,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分析住宅开发项目不同阶段的排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规划设计阶段的减排策略对实现住宅开发项目的减排影响深远,亟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住宅开发项目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规划设计阶段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港口内部交通与装卸作业的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港口内部交通与装卸作业排放减少的方案,以降低港口运营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技术创新、管理策略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方案,以指导港口减少排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港口内部 交通 装卸作业 碳排放 方案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研究热回收焦炉工艺和化产回收焦炉炼焦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排放情况,按照《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相关规定,采用估算燃料的含量方法,对不同炉型炼焦过程核算整体的吨焦碳排放量,通过核算分析表明每生产1t焦炭,热回收焦炉炼焦工艺CO2排放量同比化产回收焦炉CO2排放量降低0.0648t,研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热回收焦炉炼焦工艺可实现通过余热发电技术回收炼焦产生的高温烟气热量,实现一定程度的减排,故采用热回收焦炉生产焦炭可以降低焦化企业的排放量。

  • 标签: 热回收焦炉 碳排放 焦炭 炼焦
  • 简介:摘要:在新时期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大幅度提高,积极的落实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其中城市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主要项目自然而然的成为热门关注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如何抓住发展的契机,保障人类建设和自己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模型及物化阶段排放展开研究。

  • 标签: 生命周期模型 碳排放 综合能效分析法 能耗比例系数
  • 简介:摘要: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等的能源消费方式。为构建清洁低、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早日实现达峰、中和目标,电能替代必将经历由传统以“量”为目标到当前及未来以“质”为核心的转变。为此,本文探讨如何稳步推进电能替代,提升我国农业电气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全方面发展,开发达峰、中和目标下电能替代的潜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 根据 Kaya恒等式对1990-2019年重庆市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重庆市的排放量及能源强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重庆的人均 GDP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其增长速度有很大的波动,但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缓慢的下降趋势。通过对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单位能耗强度四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了第二产业能耗强度下降是降低能源强度对排放增长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改变经济增长及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建议。

  • 标签: Kaya恒等式,碳排放,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建筑物的实际排放量可以根据排放因子法建立起混凝土装配式与现浇式住宅建筑排放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的计算可以测算和比较出在构件的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和施工阶段两种建筑物排放的差异,在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减排措施。现实中许多建筑项目的案例都表明了混凝土装配式的建筑比现浇注式的住宅建筑的排放量要少,因此通过改进构件的生产加工环节,正确合理的选择和游湖他们的物流运输方式,以及采用低碳化的施工和管理方式来减少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排放量。

  • 标签: 混凝土装配式 现浇住宅建筑 碳排放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