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中对排放的研究是民法研究排放权的基础。大气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排放进入物权法调整视野。物权法一方面保护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排放,一方面限制超出环境容纳能力、净化能力的排放。对于具有公共性的大气环境资源,法律一般不规定这类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而是重在资源的利用。在现有物权法体系下,大气环境资源应是物权法上特殊的物,排放权是对大气环境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性质是用益物权。

  • 标签: 碳排放 碳吸收 碳排放权 大气环境资源 用益物权
  • 简介:排放审计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排放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类型,其演进经历了企业披露排放数据阶段、国际组织制定碳排放评价体系阶段、IAASB排放审计评价准则阶段。具体而言,排放交易计划、监管披露制度、自愿披露促使排放数据披露逐渐增多,继而推动了国际组织排放评价体系的建设,而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交易的兴起又促使IAASB发布了ISAE3410用于具体指导排放审计的执行。纵观排放审计评价制度的演进历程,我国应从制定统一的评价与报告制度、建立排放线上资料库、制定碳排放审计指南的措施着手构建排放审计评价体系。

  • 标签: 碳排放审计 评价制度 ISAE3410
  • 简介:城市污染、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气候剧烈变化,这一系列问题呈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高成本性.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近些年,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而人类活动无疑是加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成为CO2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中国所面临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大.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发电产业的外部性更为明显,中国电力装机中,近70%比例为火电机组,火电机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中国CO2排放总量的近40%、SO2排放量的近60%均来自于发电行业.因此,如何减少中国电力行业的CO2排放,实现电力行业清洁发展,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 标签: 电力行业 碳排放权交易 中国经济发展 环境外部性 经济发展过程 气候变暖问题
  • 简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企业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及处理。研究表明,只有企业分配取得的排放权多余或不足时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因此合理利用排放权进行排放对于企业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处理
  • 简介: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贸易额一系列相关性进行验证,并对我国排放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与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出口贸易与排放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标签: 贸易规模 贸易结构 库兹涅茨曲线 碳排放
  • 简介:交易并非终极目的,而是节能减排的经济杠杆。深圳市场开市一年来,节能减排成效究竟几何、价多少企业才有减排动力、未来交易对于节能减排的提升空间还有多大,显然值得探讨。

  • 标签: 碳排放 碳交易 企业 深圳 节能减排 经济杠杆
  • 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重,经济转型压力逐渐增大,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遭遇双重压力。以安徽省为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图定量分析了安徽省能源消费、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结论: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的协整关系,从长远来看,排放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污染性企业在皖投资建设的标准等对策建议。

  • 标签: 单位根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
  • 简介:保障排放权交易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法律制度问题。从法律行为控制的角度来看,要正确认识保障排放权交易安全的环境保护功能、经济转型促进功能和社会发展推动功能,并基于这种认识发挥法律制度的重要作用,以规范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横向法律行为、纵向法律行为,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目标。但是,中国保障排放权交易安全的法律制度设计要根据试点市场阶段、全国市场阶段、全球市场阶段三个不同阶段的交易条件和法律需求,进行法律制度上的创新与完善,逐渐形成一套内容完备、协调性好、适应性强的法律制度体系。

  • 标签: 碳排放权 交易安全 法律意义 法律制度选择
  • 简介:政策学习是政策创新的核心机制,它具有过程性、系统性、整合性等特征。新政策的知识密集程度及其与既有政策的接续关系决定了学习的难度和成本。交易是一项复杂的政策系统,我国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政策创新经验表明,密集学习和学习机制的创新对该项新政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随着交易工作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需尽快转变学习方向,构建全新的政策学习模式。

  • 标签: 政策学习 政策创新 碳交易 碳排放权
  • 简介:针对我国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现状,首先通过区域排放测算、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并最终得出城市化率、对外贸易依存度、人均GDP指标对排放强度影响较大的结论,然后通过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了"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模型",并选取了中国东、中、西部五个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评价分区研究,并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二氧化碳排放 PSR评价模型 能源结构
  • 简介:“总量与交易机制”与“基准与信用机制”是两种主要的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分析这两种制度的特征发现,虽然两种制度的设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减排,但实现减排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正是这种特性导致了两种制度会计确认问题的“同与异”。论文深入比较了两种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会计确认问题,以期为我国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总量与交易机制 基准与信用机制 会计确认 会计准则
  • 简介:摘要院建立了政府和两企业之间的一主两从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企业之间的差异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将两者结合成一个二阶段博弈模型。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以及决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证明排放交易市场可以通过每个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均等化实现排放权最终的优化配置,而政府通过确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比例实现社会的公平性。最后通过数据分析了环境污染程度、企业的减排技术对在均衡条件下的企业效益、政府决策偏好和社会公平性的影响。

  • 标签: 院碳排放权 初始分配 博弈论 碳交易市场
  • 简介:全国7家排放权交易市场全部开市。6月19日,重庆市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至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省(市)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全部实现开市。当天,在开市不足半小时内,就迅速达成16笔交易,交易量达到14.527吨,交易金额为445.75万元,每吨均价30.74元。

  • 标签: 排放交易 市场机制 排放权交易 国家发展改革委 减排
  • 简介: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减排经济刺激手段,具有双重功效。既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又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然而,完全自由放任的排放权交易会因为市场固有的缺陷而引发金融风险,如排放权的社会分配不公和排放权交易的不完全竞争。因此,政府监管应贯穿于排放权交易的始终。排放权交易市场发育尚未成熟时,政府需要培育市场良性运行的外部条件;市场逐步成熟时,市场将取代政府起基础调节作用;市场失灵时,政府能纠正这一失灵。

  • 标签: 碳排放权交易 政府监管 必要性 可行性
  • 简介:近年来,上海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复合型、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12月,上海持续遭遇长时间雾霾天气,几次启动空气重度污染预警,PM2.5短时浓度甚至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与上海市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不相匹配。大气污染问题归根结底是煤炭、汽柴油等能源的使用问题。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能源,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比是目前最快速有效解决节能减排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

  • 标签: 天然气利用 交易市场 碳排放 产业链 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
  • 简介:本文研究了政府收取运输排放税且排放责任由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3PL)共同承担的环境下,处于卖方垄断地位的制造商如何制定生产策略和选择运输模式。重点分析了排放税和制造商承担的排放责任对运输模式选择策略的影响;进一步给出了排放税能够促使运输模式转移的条件以及排放分摊比例。研究结果显示,当3PL通过调整排放分摊比例来鼓励制造商选择清洁运输模式时,政府收取较小的排放税就能促使制造商转移运输模式。同时也发现,当排放税等于运输模式转移阈值时,虽然制造商选择两种运输模式的利润相同,但选择更清洁的运输模式能够大大降低排放总量,进一步在企业的环保意识驱动下,制造商会选择更清洁的运输模式。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制造商可持续运作和政府制定合理的排放税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 标签: 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运作 运输模式选择 碳排放税 运输碳排放责任分摊比例
  • 简介:排放与经济发展模式背后的关系引人深思。对湖南省以及全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并对比研究,从经济发展结构与方式来分析湖南省能耗的特点,包括湖南省的三大产业结构与能源排放的特点、能源结构与能源排放特点。研究发现,湖南省的工业经济比重过高、煤炭消费过大是排放总量以及排放强度大的最重要的原因。

  • 标签: 碳排放强度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 简介: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EC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费、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能源消费、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排放分别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 标签: 河南省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经济增长
  • 简介:文章研究了江苏省2000-2010年建设用地变化与排放的关系,运用STIRPAT模型估算人口规模、人均GDP、能耗强度、建设用地面积对排放量的效应.借助SPASS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测算出4种驱动因素对排放量的边际弹性系数.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是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建设用地面积每增加1%,排放量将增加4.05%;能耗强度对排放的弹性系数为-2.09,表明能耗强度下降对排放具有减量效应.最后从减排角度提出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碳排放 建设用地 驱动因素 STIRPA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