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带模式应用于中药学临床见习带中的效果。 方法 以40例中药学临床实习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应用多元化带模式,对比学习效果。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89.32±6.54)、实验成绩(90.68±5.17)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

  • 标签: 中药学 实习生 带教 多元化带教模式 学习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带中应用微信联合传统带的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4 月 ~6 月在我科实习的同学 4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的同时实施传统带,实验组实施微信联合传统带,对两组同学考核成绩以及带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同学平均考核成绩以及整体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带中实施微信联合传统带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带水平,学生满意度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微信 护理带教 传统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小儿呼吸科临床带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带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呼吸科 2018 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接收实习护生计 11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带方案对照组( n=55)采用优质护理带方案实验组( n=55),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小儿小儿呼吸科临床带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带教 小儿呼吸科 实习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路径带和传统方法带在新入职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方法择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新入职的护理人员82名,所有护理人员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护理人员均为41名,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则采用传统方法带教教学,而参考组护理人员则采用临床路径带方法进行教学,对比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评估结果以及护理操作失误情况,同时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知识评估结果对比方面,研究组41名护理人员无论在基本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流程知识以及护理常识方法均显著优于参考组,而在护理操作失误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41名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失误率显著低于均对照组41名护理人员。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方法带,以临床路径带有效保证新入职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适应度,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平,从而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减少操作失误,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临床路径带教 传统方法带教 新入职护士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呼吸科临床带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带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呼吸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实习护生计11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带方案对照组(n=55)采用优质护理带方案实验组(n=55),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小儿呼吸科临床带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带教 小儿呼吸科 实习护生
  • 简介:摘要护理临床教学作为护理教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理论水平以及实操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护理临床教学活动的稳步进行,提升教学质量,在护理带的过程中,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法,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护理临床教学体系。文章以神经外科护理带作为研究对象,将一对一带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在神经外科护理带中的应用方式,为后续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一对一带教 应用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按需带方法进行应用,在当前教学管理模式中ICU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来我院临床进行护理实习的实习生30名,将30名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名,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每组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进行记录。对观察组的实习生进行按需带,对对照组实习生进行常规带,然后进行临床护理实习考核。结果:通过对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利用按需带进行管理的观察组考核分数在96.6分左右,利用常规化带方式进行管理的对照组考核分数在80分左右,观察组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数,考核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按需带使护理实习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所以在当前临床护理实习中要实行按需带教教学的带方式。

  • 标签: 护理专业学生   临床实习  按需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在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的8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组各40名,比较对照组(施以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施以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模式)的带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的考核成绩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带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施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护理带模式,可提高妇产科门诊的护理带教成效。

  • 标签: 分层次 分阶段 护理带教 妇产科
  • 简介:【摘要】医学人才培养强调“三”结合,即“医”、“产”和“科教”。本文基于“三”协同视域下,探讨医学人才培育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立足本校出发,基于实际调研,给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希望为读者在“三”协同下的医学人才培育生态系统构建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医教 产教 科教 三教 人才培育 医学高等教育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实习生护理带中应用不同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实习生共计40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盲选法纳入到2个组别内,以对照组命名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模式,以观察组命名一组采用一对一全程带,对比两组临床带效果。结果:在护理理论知识评分、护理技能掌握度评分、各项综合能力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手术室 实习生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标准化教育在新生儿实习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将该系112名实习生随机分成比较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两组56名实习各生配备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而具体的教学、考核流程,由教师自行拟定,研究组将提供标准化的教学方法。并详细记录对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基本知识以及考核分数、技术考核分数、教学满意程度。结果:基本知识考核分数为研究组(92.06±4.19)、技术考核分数为(87.09±6.01),明显高于比较组,研究组的教学满意度达到92.86。教学满意度在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t=8.527, P

  • 标签: 新生儿科 实习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带中采取责任制带模式的实践影响。方法:任意筛选2021.1-2021.11期间,在本院参与重症医学科实习的80名护生作为探究对象,随后依据数字随机方式,划分了实验组参照组,其中实验组利用责任制带模式,参照组采用日常带模式。结果:实验组理论测评、实践测评综合素养测评整体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责任制带教模式 重症医学科 实习护生带教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师制带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1年我院实习的60名心内科护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30名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30名护生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式,对学习满意度和临床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导师制 心内科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透析中心运用“一对一”带模式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透析中心的40名实习医生,“双盲法”分对照组(20名,传统带模式)、观察组(20名,“一对一”带模式),两组带效果比较。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带质量更高;带满意率更高,P

  • 标签: 一对一带教模式 透析中心 带教质量 带教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采取医护联合带的模式对于医护联合带在医学生血液净化部实习带中实习实习成绩和实习满意度的影响效果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进入血液透析室实习2周的60名医学生(涉及临床医学专业和全科医学专业)为观察对象,其中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入血液透析室实习的30名医学生作为对照组,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入血液透析室实习的30名医学生作为实验组。传统带组采用传统带模式,联合带组采用医护联合带模式,实习结束后采用对比两组医学生出科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综合能力考核、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经过实习后, 联合带组学生的出科理论考试、临床技能操作、临床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解决问题能力、人文关怀、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明显的优势于参照组 (P

  • 标签: 医护联合带教 医学生血液净化部 实习生 实习成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层级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年3月—2023年7月所接收护理实习生8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40名,仅予以传统带模式;研究组40名,加用层级带模式。比较两组出科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中,理论知识成绩、操作能力评分、急救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带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中,可进一步具体化教学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层级带教 急诊科 护理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法(MBO)的带模式在妇产科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妇产科实习医生80名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传统带教法)观察组(基于MBO管理法的带教法),每组40名。比较效果。结果:实习带结束,观察组实习医生专科理论知识得分、专科技能考核得分、妇产科医患沟通得分、对带老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带中应用基于MBO管理法的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实习医生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促使其对带老师更满意,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妇产科带教 MBO管理法 理论知识 技能考核 医患沟通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MRI活体踪慢性脑缺血SD大鼠颅内移植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EG/PEI-SPIO)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6个月后的30只SD雌性大鼠分为PEG/PEI-SPIO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及未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向2组模型鼠右侧脑室注射入标记或未标记ADSCs悬液。于移植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各选取5只模型大鼠行颅脑MR成像,于T2-mapping图像上测量2组颞顶叶皮质、海马、小脑的T2值。之后处死动物,对脑组织进行普鲁士染色,于高倍镜下计数蓝染细胞数,对T2值和蓝染细胞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T2~*WI、SWI可见2组大鼠颞顶叶皮质及海马散在类圆形低信号区。移植后第14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右侧海马的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13、0.045)。移植后第21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07)。移植后第14天右侧颞顶叶皮质及右侧海马,第21天右侧颞顶叶蓝染颗粒数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43、0.032)。结论于大鼠侧脑室移植PEG/PEI-SPIO标记的ADSCs可向慢性脑缺血所致病变区域迁移;采用量化MRI活体踪移植PEG/PEI-SPIO标记ADSCs,可评估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迁移和分布。

  • 标签: 超顺磁氧化铁 大鼠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活体动态踪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小鼠体内移植后对损伤肝的趋向迁移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基因转染将CMV-Luciferase2-mKate2导入MSCs,96 h后运用流式细胞仪对表达远红外荧光蛋白mKate2的MCSs进行纯化筛选,得到基因转染的MSCs-R(MSCs-CMV-Luciferase2-mKate2)用于体外和活体生物发光成像。将小鼠(雄性BALB/c裸鼠)用随机数目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1)肝损伤实验组:以CCl4腹腔注射建立肝损伤模型,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2)对照实验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24 h后进行脾脏MSCs-R移植;(3)肝损伤组:建立肝损伤模型,脾脏注射PBS;(4)空白组:腹腔注射PBS。移植后每天对小鼠进行生物发光成像,直至肝区光信号消失,在第14天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光信号强度细胞数量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肝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间光信号强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MV-Luciferase2-mKate2慢病毒感染MSCs 96 h后,经过纯化筛选其蛋白mKate2表达率高于95%。体外实验显示MSCs-R细胞生物发光信号强度细胞数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80)。MSCs-R脾内移植后第1天肝损伤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均可见干细胞迁移至肝脏,肝损伤实验组的肝区光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实验组(t=15.476,P<0.001)。对照实验组小鼠肝区生物发光信号持续5 d,肝损伤实验组光学信号持续11 d,其他2组无光学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肝损伤实验组小鼠MSCs-R体内移植后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生物发光成像可动态踪脾内移植的MSCs定向迁移并定居在受损肝脏内,肝损伤有助于MSCs定向迁移至损伤组织并发挥其修复肝损伤的作用。

  • 标签: 干细胞 肝损伤 细胞治疗 示踪 生物发光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应用两种示踪剂通过子宫颈、子宫体联合注射(即两步法双踪)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术前诊断为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3例,其年龄为(54.2±3.3)岁;其中低危型56例,中高危型17例。按示踪剂注射部位不同随机(直接抽样法)分为3组:宫颈注射组(25例):纳米炭1 ml于子宫颈3点和9点注射;宫体注射组(21例):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定病灶部位,亚甲蓝4 ml于病灶所在的子宫体部位分2点注射;联合注射组(27例):子宫颈注射纳米炭(1 ml)联合子宫体注射亚甲蓝(4 ml)。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若术后病理检查SLN为阴性则进一步行病理超分期检查。比较3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SLN检出率、SLN分布部位及SLN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并计算3组SLN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结果(1)SLN检出率: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LN总检出率为88%(64/73),双侧盆腔SLN检出率为67%(49/73),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为49%(36/73)。宫体注射组的SLN总检出率(71%,15/21)、双侧盆腔SLN检出率(43%,9/21)均显著低于宫颈注射组[分别为92%(23/25)、76%(19/25)]、联合注射组[分别为96%(26/27)、78%(21/27);P均<0.05];宫颈注射组的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28%,7/25)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联合注射组[分别为52%(11/21)、67%(18/27);P均<0.05]。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者9例,其中8例SLN阳性、1例SLN未检测出淋巴结转移,SLN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为89%、阴性预测值为98%;其中宫颈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宫体注射组的敏感度为67%,阴性预测值95%。56例低危型患者中,仅1例SLN阳性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1/56),SLN检测诊断低危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7例中高危型患者中,8例(8/17)术后证实淋巴结转移,包括7例SLN阳性和1例SLN阴性患者,SLN检测诊断中高危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8%、阴性预测值90%。(2)SLN分布部位: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检出SLN 459枚,显影比例最高的部位为髂外33.3%(153/459),其次为闭孔25.3%(116/459)、腹主动脉旁19.6%(90/459)、髂总12.0%(55/459)和骶前9.8%(45/459)。宫颈注射组腹主动脉旁SLN占12.4%(21/169),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分别为27.4%(26/95)、22.1%(43/195);P均<0.05]。(3)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64例SLN常规石蜡病理为阴性的患者中,检出4例淋巴结微小转移和1例孤立肿瘤细胞转移,SLN低体积转移(包括微小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率为8%(5/64),其中低危型患者2例,中高危型患者3例。结论SLN踪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低危型患者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的替代方案。两步法双踪可以进一步提高SLN的检出率,尤其可以有效避免腹主动脉旁阳性SLN的漏检,对于中高危型或肿瘤累及宫底部的患者推荐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纳米碳 亚甲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