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的意义。方法入选38例脑动脉瘤患者,应用飞利浦平板数字减影机,于介入术前及术中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并进行(多长时间)随访。结果对38例患者的41个脑动脉瘤,在3D-DSA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仅3例脑动脉瘤发生破裂,其余各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满意。结论3D-DSA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瘤三维结构,对脑动脉瘤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基础上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患有LVA的患者为26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前壁及左室心尖部12例,侧壁为8例,下壁6例,敏感度为100%。心电图检查后,确诊LVA患者的19例,其中前壁及左室心尖部10例,侧壁为5例,下壁4例,心电图敏感率为73.08%,明显低于超声心动图对LVA的诊断敏感率。室壁瘤发生在前壁及左室心尖部的概率分别为46.15%,侧壁为30.88%,下壁23.08%。结论在在室壁瘤的临床诊断中应该采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评价正常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脐动脉的血管内皮功能,探讨ET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妊娠女性4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5例,糖耐量异常5例)应用ET技术测量脐动脉,一侧颈总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测量,同时测量脐动脉S/D,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妊娠期糖尿病组脐动脉的β,Ep,AC及P值等与颈动脉测量比较β,Ep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IMTAI差异无显著性。(2)妊娠期糖尿病组与正常妊娠组脐动脉的β,Ep,AC及P值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β,Ep明显升高,A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弹性降低,内皮功能受损,而且脐动脉弹性的改变比颈动脉更加明显。(2)ET技术可以检测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管弹性的改变。

  • 标签: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妊娠期糖尿病 颈动脉 脐动脉 弹性
  • 简介:鉴于部分读者和作者反映,在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中有电子期刊不被认可现象。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管理办公室认为有必要对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知中有关论文的期刊来源认可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电子期刊 任职资格 资格评审 卫生 论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检查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16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检查中依次使用白光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窄带光谱内镜)和Lugol碘液染色(染色内镜)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分别记录病灶长度。将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下的癌旁异常黏膜作为可疑边界取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与白光内镜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的差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手术入路和吻合方式,对未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其最终的治疗方式。比较内镜检查前后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一致者121例,不一致者41例。41例患者中测量差值为1~3cm者22例,〉3cm且≤5cm者8例,〉5cm且≤10cnl者7例,〉10em者4例;测量差值〉5am的患者均为多发斑片状不着色。以上4类患者中,分别有1、2、2、4例最终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其余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1例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取可疑的癌旁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中鳞状细胞癌31例、原位癌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1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2例修改了手术方案,其中2例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3例由主动脉弓下吻合改为弓上吻合,7例由单纯经腹手术改为经胸腹两切口手术。结论内镜检查中启用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测量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的准确性更高,对于在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应取癌旁异常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进展期 内镜检查 窄带光谱成像 碘染色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与CT血管造影这两种检查技术,比较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价值。方法对44例TIA患者分别进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与CT血管造影,从而比较这两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比CTA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上敏感性略高,CTA可以准确的发现狭窄病灶。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TA 椎基底动脉系统 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技术在盆腔CT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抽取进行盆腔CT检查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固定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分别进行CT扫描,对其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对照。结果自动管电流扫描相比固定管电流扫描,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距,而其辐射剂量有较大程度降低。结论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进行盆腔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大大降低患者盆腔所受电离辐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3D-CTA)在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3D-CTA辅助的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病例,评估术前肿瘤的3D重建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肿瘤的术前3D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大小、轮廓以及邻近血管、骨质,并与术中实际观察一致。27例病例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随访优良22例。结论3D-CTA能够准确提供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影像,并能够任意调整、测量及模拟手术入路,对于脑深部肿瘤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规避术中风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 标签: 3D-CTA 脑深部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预防经复杂穿颧骨种植体手术治疗上颌骨萎缩患者局部并发症。材料和方法:本文整理了在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期间.通过使用口内颧侧区域复杂种植手术治疗完全牙列缺失的患者.均患有严重的上颌骨萎缩症.接受了传统和经颧骨区域种植体手术。术前上颌骨种植体区域使用全景X线片,CT扫描检查.评估该区域基本解剖条件及相关病理性改变。结果:8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7岁.在颧骨区域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上颌骨萎缩症。在患者种植体上经固定修复体修复后恢复上下颌咬合.术后观察追踪病例最少15个月.常规修复体,颧骨修复体没有失败.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颊脂垫皮瓣技术修复成功率高.上述临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预防和治疗颧骨区域复杂种植手术后口内软组织并发症上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

  • 标签: 颊脂垫皮瓣技术 并发症预防 穿颧种植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与钛合金相结合,制作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方法(1)应用数字化技术获得下颌骨缺损的三维重建模型;(2)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钛合金置换。结果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准确地获得与下颌骨缺损相匹配的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与钛合金相结合可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满足下颌骨缺损的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及医学与工科相结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用于下颌骨的重建,其中数字化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中心于2010年起,将数字化技术结合钛合金应用于下颌骨缺损个体化修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心室扭转、解旋运动、心功能.方法40例安装起搏器患者于术前及术后分别采集心尖四腔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频谱,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二维图像,进入STI系统测量计算左心室Tei指数、峰值旋转角度、峰值扭转角度、等容舒张解旋率,并统计分析.结果术后Tei指数下降(0.44±0.06vs.0.6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期峰值扭转角度(15.80°±5.58°vs.10.08°±5.67°,P<0.05)、等容舒张解旋率升高(0.44±0.04vs.0.24±0.03,P<0.05).心底水平侧壁,心尖水平前室间隔、侧壁、后壁、后室间隔左心室局部旋转运动较术前增强(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改善了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敏感地评价心功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 扭转 解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采集左室心尖长轴三个切面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室长轴各切面室壁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I技术测量的高血压病组左室心尖三个长轴切面的SL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左室壁纵向收缩功能,为无创检测早期诊断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长轴舒张功能减退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高血压 斑点追踪成像 左室功能
  • 简介: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服务医改、惠及民生的支撑作用,在"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在区域医疗协同方面的技术成果和应用的基础上,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跨区域医疗健康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以重大疾病患者、农民工、慢性病人群为突破口,研究异地就医和个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发符合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跨区域医疗医保协同服务系统、农民工异地医疗保健协同服务系统、

  • 标签: 技术服务 医疗健康 协同 应用 交流会 管理服务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3D补片结合医用胶粘合固定技术在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的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对96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术,应用3D补片修补,并用医用胶粘合固定补片,观察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侧40~140min,平均70min;双侧70~180min,平均110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3.5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清肿,7例(7.3%)。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TAPP术中使用3D补片结合医用胶粘合固定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深圳地区不孕育龄妇女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以及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581例不孕妇女和162例正常妊娠妇女,取尿液样本进行Ct和Uu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的检测。结果研究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24%和33%;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8%和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CTχ2=18.91P<0.05;UUχ2=15.63P<0.05;Ct+Uuχ2=6.7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Ct和Uu的感染是引起不孕的因素;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病原体的检测技术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不孕症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
  • 简介:目的通过竞赛了解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推动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方法将参赛选手按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不同寄生虫病防治任务进行分组,对各组选手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及血吸虫病、疟疾、其它寄生虫病和综合知识部分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来自全省16个市和广德、宿松县18支参赛队伍的72名选手理论知识平均总成绩未达及格线,及格人数占54.17%。对各部分成绩进行分析,仅血吸虫病和其它寄生虫病部分平均成绩勉强达到及格线,其它寄生虫病和综合知识部分不及格人数均超过50%。不同性别、年龄和职称参赛选手之间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机构选手理论知识平均总成绩优于县级机构选手(P<0.05);不同寄生虫病防治任务组选手之间的理论知识总成绩和各部分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省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理论知识水平较薄弱,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和加强提高。

  • 标签: 寄生虫病 竞赛 理论知识
  • 简介:2013年6月1日,"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公益活动青海口腔修复技术培训在西宁市成功开班。此次培训活动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青海省口腔医学会、青海省人民医院承办,讲课专家全部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选派,

  • 标签: 青海省人民医院 口腔修复 技术培训 公益活动 医学发展 口腔健康
  • 简介:目的:评价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状况。方法:运用样本地区数据进行示例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就医风险概率、就医风险损失额和就医经济相对风险度(RR)。结果:(1)样本地区就医人群的总体RR为11.84,其中门诊人群平均RR为1.63,住院人群平均RR为14.82,住院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大于门诊人群;(2)以住院人群为例,不同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差异很大,风险越高,发生的概率越低;低费用段的发生以乡镇卫生院(低级别医院)为主,高费用段的发生以县级及以上医院(高级别医院)为主。结论: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就医人群的风险分布状况,表明研制的就医经济风险测量的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经济风险 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