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河南省内实验室在铝合金化学成分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国家建材质检中心组织实施了铝合金化学成分中Si、Fe含量测定的实验室比对。本次实验室比对共有20个实验室参加,推荐检测方法为:GB/T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也可采用其他国家标准方法。结果表明:实验室满意结果率为80%,不满意结果率为15%,可疑结果率为5%。参加比对的绝大多数实验室能够准确检测铝合金化学成分含量。

  • 标签: 铝合金 实验室比对 SI FE 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
  • 简介:2010年10月11-15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lInterfacesbetweenMathematicsandIndustry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但由于冰岛火山爆发使原定的会期推迟,不少原本打算参加会议的人未能参会,其中包括很多亚洲的代表,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不仅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好机会,而且也使会上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未能充分地展开和深入,是十分遗憾的。一年后,我们在澳

  • 标签: 工业间 建模教育 教育数学
  • 简介:阐述了利用法拉第效应测量电子荷比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样品色散关系的测量和非线性拟合。测量不确定度的深入分析表明,磁感应强度B与对应的旋光角θ的测量最为关键,其次是样品的色散关系,这为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法拉第效应 电子荷质比 不确定度
  • 简介:阳极杆箍缩二极管产生的X射线焦斑小,达亚mm量级,且焦斑位置稳定,是一种理想的闪光X射线照相加速器二极管.但是,由于其工作阻抗较高(约40~60Ω),导致无法与大电流低阻抗的脉冲功率源匹配.通过预先向二极管中注入等离子体,可以降低二极管最初工作阶段的阻抗,实现与低阻抗驱动源的匹配.预等离子体的密度直接影响二极管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对等离子体鞘层和空间电荷限制流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预等离子体阳极杆箍缩二极管的工作过程和等离子体密度对二极管的电子束箍缩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剑光一号”加速器水线输出参数(峰值电压为1MV),给出了合适的预等离子体的密度范围为1015~1016cm-3.

  • 标签: 等离子体密度 预充等离子体阳极杆箍缩二极管(PFRPD) 鞘层 空间电荷限制流
  • 简介:采用等离子体预处理技术和优化的金刚石薄膜沉积工艺,以期为金刚石薄膜涂层工具的制备开发一种新的实用易行的表面预处理方法。等离子体预处理和金刚石薄膜沉积都在自行研制的热丝CVD系统中进行的。等离子体预处理是在脱炭气氛中进行,基体温度控制在硬质合金的再结晶温度范围内,处理总时间为2h。

  • 标签: 等离子体预处理 金刚石薄膜 基体 结合力 热丝CVD系统 预处理技术
  • 简介:通过利用龙格一库塔方法分析了强激光与磁化等离子体中有驱动对电子的加速问题。研究发现在磁化等离子体中,有驱动使得电子沿轴方向发生横向振荡,电子获得高的能量增益,而在等离子体中产生的自生磁场引起的共振进一步加速了电子,使电子能量增益进一步提高。且最终电子能量趋向一个稳定值,电子在有驱动作用下自动喷射出来,这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控制,避免了使用抽取高能电子的提取器,这为新型台式加速器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 标签: 磁化等离子体 有质驱动力 电子加速
  • 简介:本文以邢台临西第二中学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历时1年半,通过统计、调查、测试、图表等方法,对高一阶段的学生作业、教学模式对学习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探求了作业量、教学模式、作业时间及作业内容等问题。

  • 标签: 学习效益 学生作业 教学模式 高一学生 作业内容 作业量
  • 简介:利用MP2和mPWPW91方法,在6-311G**和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RDX分别与硝基、氨基和迭氮基取代的氮杂杯[2]--芳烃[2]三嗪和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形成的分子氢键相互作用,并借助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揭示了氢键的本质.结果表明,氮杂杯[2]--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三嗪环及其取代基之间;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复合物中氢键主要发生在RDX与杯芳烃环及其取代基之间.分子相互作用能在-18.82--40.62kJ/mol之间;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校正后,相互作用能顺序为e〉f≈b〉a〉c〉d和e′〉b′〉f′〉a′〉d′〉c′.两类复合物中,氨基取代的复合物分子氢键强于硝基或叠氮基复合物分子氢键,氨基氮杂杯[2]-对-芳烃[2]三嗪与RDX形成的氢键最强,有望作为降低火炸药感度、进行火炸药废水处理的候选物.为获得稳定性较强的RDX-氨基氮杂杯芳烃超分子炸药,应该选取介电常数较大的溶剂.

  • 标签: 芳烃[2]三嗪 RDX 分子间氢键 MP2
  • 简介:采用微波促进法首次制备了以β-环糊精(CDs)为主体、水杨醛缩氨基苯酚(SMA)为客体的超分子包合物,通过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二者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并且求得包合物的结合常数Ka为4.4×10^3L/mol.包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更好的溶解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从微环境的角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溶剂对SMA包合前后的UV光谱的影响以及不同pH值的变化对SMA和包合物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溶液中微环境的不同对客体及超分子包合物的电子光谱有着显著而不同的影响.

  • 标签: 水杨醛缩间氨基酚(SMA) β-环糊精(β-CD) 包合物 微环境效应
  • 简介:建立了索氏提取和超声萃取前处理方式,气相色谱-谱(GC-MS)联用法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木塑材料中十溴二苯醚(DecaBDE)的分析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提取溶剂、样品质量和提取时间三个因素的显著性,并优化了参数。在优化条件下,索氏提取和超声萃取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0%,精密度均小于10%。经F检验和T检验显著性统计,两种前处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不存在差异。相对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溶剂用量少和省时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木塑材料中十溴二苯醚检测。

  • 标签: ABS 木塑材料 十溴二苯醚 索氏提取 超声萃取
  • 简介:通过电喷雾多级串联谱技术分析、鉴定了桑叶提取物中的槲皮素、山奈酚-7-葡萄糖苷、异槲皮苷、山奈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芦丁6种黄酮类化合物.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中性碎片信息并与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较,建立了这一类化合物快速鉴定的谱新方法.

  • 标签: 桑叶 黄酮 电喷雾质谱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对由乙醇提取的黄连生物碱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黄连生物碱的条件:流动相为V(乙腈)∶V(H2O)(三乙胺2mmol/L)=30∶70;柱温为30℃;流速为0.5mL/min,并结合电喷雾串联谱检测出了黄连生物碱中的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连碱以及微量的表小檗碱和木兰碱,利用小檗碱和表小檗碱的CID数据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并利用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谱研究了木兰碱在正离子检测方式的多级串联谱,对其碎裂机理进行了解释.

  • 标签: 黄连 黄连生物碱 反相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 木兰碱
  • 简介:摘要变电站二次电缆线芯若绝缘不满足要求,将造成电流采样异常、直流接地、电压回路短路等各种影响,严重时将导致保护拒动作、误动作。而现场施工过程中,继保人员难以实现全程旁站验收,电缆铺设过程中的野蛮拖拽和施工人员绝缘测量数据的造假将给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近年来,由于电缆绝缘问题而造成的电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目前没有好的装置或软件能实现对电缆多线芯对地及线芯绝缘自动检测,二次回路绝缘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变电站二次回路验收的现状,设计一种绝缘自动检测装置,使得二次回路绝缘检查验收更加智能、可靠、高效。

  • 标签: 绝缘 验收 兆欧表 二次电缆 自动检测
  • 简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某中学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和掌握不存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的差异,而物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策略的掌握差异较大,优等生在学习策略的应用和掌握比中等生和差生均好,中等生又比差生好。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和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应加强民族地区中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 标签: 民族地区中学生 学习策略 物理成绩
  • 简介:工业电解中微量元素钙、镁、锂对电解槽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采用高氯酸加热挥发除氟,以盐酸(1+1)溶解残渣,选用Ca317.9nm、Mg297.5nm、Li670.7nm作为分析谱线,考察了样品处理方法、共存元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工业电解中钙、镁、锂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电解因其所含氧化铝的不同会有部分不溶杂质,但对微量元素的测定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共存元素铝和钠不干扰微量元素的测定。按照实验方法对2个电解标准样品进行了测定,其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同时对不同电解槽的工业电解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在0.69%-5.7%,满足生产分析的需要。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工业电解质
  • 简介:设计合成了含噻二唑的苯二甲酰基硫脲受体,并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其对阴离子客体的识别性能.主体1a与F^-和CH3COO^-相互作用,主体吸收光谱发生一定变化,且主体溶液的颜色也有明显变化.而与Cl^-,Br^-,I^-,HSO4^-,H2PO4^-和ClO4^-作用,吸收光谱几乎没有变化.Job工作曲线表明1a与F^-和CH3COO^-形成1:1络合物,紫外滴定光谱的结果经非线性拟合,计算出主客体结合的稳定常数.^1HNMR滴定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 标签: 识别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络合作用
  • 简介:二维红外光谱(2D—IR)是近十几年兴起的基于时间分辨红外信号的分析技术。该技术通常采用一定的外界扰动(如温度、浓度、磁场等)作用在样品体系上,检测并记录样品在激发和后继的驰豫过程中的光谱变化。对上述外界扰动下获得的随时间变化的光谱信号进行数学上的相关分析,从而产生二维相关光谱。二维相关光谱可以提高谱图分辨率,简化含有许多重叠峰的复杂光谱,阐明官能团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是研究分子内、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 标签: 分子间相互作用 二维红外光谱 4-氨基吡啶 甲基丙烯酸 二维相关光谱 红外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