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博爱社全称“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初创于1917年,是最早由内地广东一带迁港华人回民组合的民间社团之一。其时他们委身于殖民地之心苦,社名却不忘勇于首冠“中华”之豪义;虽面对国际金融市场之冷峻,却并取“博学爱群”深义之时语。足见其时先辈们基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之良苦用心与中华伊斯兰智慧之高超与高明!

  • 标签: 中华文化 社会参与 博爱 香港 保护 体悟
  • 简介:本文提出了“文化景观→文化载体→空间数据库→载体联合→文化景观”的物质文化空间数据库与地图化表达模式,为开展系统性文化地理研究奠定基础。蔚县剪纸的实证研究中,通过解析蔚县剪纸文化景观,建立了包括艺人、生产作坊、文化受众、网络店铺等10种文化载体的空间数据库;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整合实现艺人分布空间、艺人行为空间、艺术风格空间、艺术传承空间和产销空间等地图表达成果。地图表达为进一步开展景观格局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的挖掘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是针对文化地理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和实证,通过文化景观的抽象语言描述到地图可视化表达,为物质文化现象的时空研究提供了新模式。

  • 标签: 非物质文化 文化载体 空间数据库 地图表达 蔚县剪纸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
  • 简介:两汉三国吴时期,以“算”为单位向15岁至免老年龄的成年男女徵发赋税和徭役。“算”不仅意味着有交纳赋税而且有服徭役的义务。“算赋”意为“以算课徵赋税”,而非单一税目。算赋不仅包括每年120钱的人头税,还包括吏俸、转输、缮兵等各种杂税。赋役场合的“事”为动词,意为“服事”。长沙吴简“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总数,“事”指有赋役义务的口数,包括7—14岁交纳口钱的口数和有“算”义务的口数,相当於後代的“课口”数;“算。事。”的“算”指有“算”义务的口数,“事”和天长汉简的“事算”一样,指实际服“算”的口数。“算”、“事”簿籍按月统计、制作。

  • 标签: 长沙简 天长汉简 算赋 赋役结构
  • 简介:遗”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复兴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话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本身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构建和想象,传统手工艺复兴是现代社会中各种力量共谋的结果。研究者需要看到传统手工艺本身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凝结着民间智慧的身体技术表达。作为“传统”表现形式的手工艺被社会各种力量构建和塑造出来,并在生活中被赋予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 标签: “非遗” 手工艺 生活化特质 身体的技术
  • 简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对于深刻认识和解决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引领意义。这一理念,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和推进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又有着更为普遍、更为一般的指导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展开,尤其是随着其所强调的"以社区为中心"原则的不断普及,反过来又会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为推广"和而不同"的文化多样性观念,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挥具体而切实的作用。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社区为中心
  • 简介: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家庭,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组织载体,其教育意义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中处于启蒙、基础性地位,具有积极意义。国家、一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应关注和重视家庭教育对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 标签: 家庭教育 新疆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 非遗保护
  • 简介:近年来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各方关注。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大型实景舞台剧成为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重要载体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基于恩施腾龙洞《夷水丽川》实景舞台剧的实践表明,大型实景舞台剧确实为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成功路径。同时,这种转型必须遵从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必须与天然物质景观交融呼应,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景舞台剧 《夷水丽川》 湖北恩施腾龙洞
  • 简介:天琴是广西壮族支系偏人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弦鸣乐器,有着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但在今天的天琴艺术保护与继承中,却存在着传统与现代脱节的现象,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对壮族天琴的仪式与表演研究为例,对天琴双重身份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缓解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为天琴的现代性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壮族 天琴 仪式与表演 双重身份
  • 简介:经过实地踏戡,本文作者认为唐莫离驿、王孝杰米栅可能均在今共和县恰卜恰镇东巴村;兴海县切卜藏古城应是隋代刘权统兵驻守积石镇河源郡时所筑的军城;兴海县“大河坝营盘”古城基址很可能是唐代所筑大河坝驿。处在青根河、黄清河两河汇入大河坝河夹角中制高点上的无名小山,必是唐蕃大川之战中薛仁贵令郭待封卫守辎重的大岭无疑。

  • 标签: 薛仁贵 共和县 古城 隋唐 考察记 境内
  • 简介:四川省人民政府6月13日公布第三批四川省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省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四川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由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申报的“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正式入选传统中医药项目名录。这是何氏骨科第五代嫡系传人何天佐(文职将军、大军区级)在古稀之年荣获的又一项殊荣。

  • 标签: 四川省人民政府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中医药 名录 疗法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简介:本文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抢救与保护人类口头和物质遗产的动议及其“人类口头和物质遗产代表作”、“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实施的理念、目的意义结合我国现状作出简要评述;并对抢救、保护仅有母语而无文字、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与物质遗产的必要性,作出呼吁。

  • 标签: 抢救 无文字民族 口头遗产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三元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 标签: 分析概念 HARE(非日常态) KE(日常态) KEGARE(能量枯竭态)
  • 简介:本文明确了"社区""群体"和"个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15条)的三重奏常常被简化为"社区"的这一现状并试图矫正。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可以使用首字母缩略词"CGIs",或者强调群体和网络的重要性,甚至调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工具。但如果这种简化情况不能避免,则可以利用2003年《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没有定义"社区"这一点,用"遗产社区"(欧洲委员会2005年《文化遗产社会价值框架公约》第2条)的概念替代"社区"——尤其是在引入了人与组织的网络这一观念的佛兰德政策变体中,以保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式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 标签: CGIs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鲁公约 遗产社区 行动者网络理论
  • 简介: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本刊名誉顾问乌丙安教授获得“全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国家首次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乌丙安 民俗学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简介: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流传民间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存在于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民间活动。但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既对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作为一类具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而存在,故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发展沿革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其发展现状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 保护 旅游开发
  • 简介:从游牧草原文化保护视角,通过借鉴活态保护理念,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苏泊罕游牧草原文化活态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活态博物馆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方面的具体内涵。通过运用活态博物馆的空间元素、集体记忆和社区居民等重要要素具体探讨了苏泊罕游牧草原文化活态保护的可行性。

  • 标签: 草原文化 活态保护 要素
  • 简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国家安全、边疆稳定与发展都面临着诸多挑战,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边疆治理战略?《国家战略下的大边疆战略研究——多重世界恒称视角下的力量博弈》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努力从多重世界恒称视角探讨当代中国的"大边疆战略",无疑是我国学术界研究新时代中国边疆战略的最新力作,同时也有值得探讨、继续深化的领域。

  • 标签: 新时代 边疆治理 边疆战略
  • 简介: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黔南惠水布依族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的介绍,惠水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布依族枫香染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 标签: 教育现状 课程开发 学生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