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正>老庄创立的道家思想,作为华夏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基石之一,具有十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它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包括美学思想),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庄关于艺术语言审美创造方面的若干精辟的阐发,则无疑是中国修辞学理论中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人们对老庄美学思想认识的不一致,也就自然导致了长期以来修辞学界对道家修辞思想认识的不一致。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老庄是反对语言美的创造的。其实,道家的修辞论与美的语言的创造并不对立。从庄子所称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念

  • 标签: 修辞论 论道 审美观念 庄子 道家 艺术语言的创造
  • 简介:"水"作为语言文化观念的关键词之一,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概念意义,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俄汉语中包含"水"的成语如同一面文化的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两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因为外化的语言结构凝结两个民族世世代代对"水"的文化记忆和其所承载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果及情感评价。本文以俄汉语中含有"水"概念的成语为具体研究语料,立足于语言文化空间视角对比分析俄汉语中有关"水"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

  • 标签: 文化观念 俄汉语 对比
  • 简介:本文介绍了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特点,并从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平等关系、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认知因素等方面探讨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依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笔者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掘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罗杰斯人本主义 高效英语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
  • 简介:从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中译文的“孝”字的翻译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在《李尔王》的中译文形成的伦理意义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西方伦理中不存在中国意义的“孝”,因此,译文中不宜过多使用“孝”,而应该使用“爱”等词语,以免造成对《李尔王》悲剧意义的曲解。

  • 标签: 莎士比亚 《李尔王》 孝爱 伦理
  • 简介:摘要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新课改也是势在必行。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让我们有一个研究学习的平台。在新课改的理论指导下进行高中化学学习的实践和探究。

  • 标签: 学习观念 课程改革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 简介:高校新生经过中学阶段多年拼搏,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心情颇为复杂地跨入了大学的校门。为了能充分了解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特别是大学英语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新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一直对几届学生进行了多种

  • 标签: 高校 新生 英语 学习观念 学习策略 调整途径
  • 简介: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觉得很难完成的一件任务,也可以说是艰巨的任务。我们的老师常常为了一堂作文指导课,绞尽脑汁,精心去准备,而结果依然这样,学生的作文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现在的学生看到作文就怕,就头痛,他们把写作当做负担,认为写作只是为了老师。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再按照老的一套训练模式'指导—作文—批改—讲评',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化大为小,把我们的作文写作融于阅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这样慢慢地就会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作文并爱上作文。

  • 标签: 转变观念 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 化大为小 想象联想 创新
  • 简介:就二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学界既有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思考。基于结构-功能-语境相结合的"三一语法"的基本观,文章认为二语词汇教学应该体现这样一些基本原则:意义和用法相结合的原则、典型语境驱动的原则、词语辨析的最小差异原则、语际差异的对比参照原则。文章还进一步指出,在具体词汇教学中还应注意教学用语与词汇等级相适应。

  • 标签: 三一语法 词汇教学 基本原则 用法 典型语境
  • 简介:<正>一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更仆难数。从词汇学角度研究《说文》的论著,屈指可数。而从词源学角度研究《说文》,至今或许还是一个尝试。词源学作为词汇学的一个分支,它至少应该研究以下五项内容:一、一个词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言,跟其相对应的词有什么关系。二、一个词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

  • 标签: 说文 命名理据 词源学 原始词 词汇学 声训
  • 简介:提要:俄罗斯观念派诗人普里戈夫被赞誉为“公认的诗歌导师”、“最后一个苏联时代伟大诗人”。本文从俄罗斯诗歌体裁发展变化出发,具体分析了普里戈夫的三类诗歌——视觉诗歌、声响诗歌和文字诗歌相对于传统、经典俄罗斯诗歌所呈现出的体裁不确定性特点,以及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视觉诗歌 声响诗歌 文字诗歌
  • 简介:Квас的词源语义在于揭示“饮料”、“羹”类物质和“酸”、“发酵,发酸”、“发泡”等一系列性质、性状,其概念义与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制作原料及工艺有关,也可扩展指称“汽水”。Квас可以转义为“贫寒”、“国家日常生活老旧方式”。Квас的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呈现辩证性:квас兼具“冷”与“热”、“好”与“坏”、“悠久”与“陈旧”的联想义;квас象征基本生活诉求和贫穷,珍贵的东西和平凡的东西,成功与失败。在联想语境下,квас有“多样性”、“生活气息”、“家庭氛围”的特征,而在成语、俗语语境下,квас还能象征“原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

  • 标签: 俄语 квас(克瓦斯) 联想意义 社会文化意义
  • 简介:摘要对英语文化知识背景的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促进人们英语语言的学习,帮助人们更加的了解英语和应用英语。英语文化知识在观念和策略上有男女之别,性别之分,而这些差别或许就是影响他们英语学习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力和策略所做的决定。而他们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正是本文接下来所要研究和讨论的。

  • 标签: 英语,文化知识背景,观念,策略,差异研究
  • 简介:英语语言在全球化语境下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中介作用。对许多中国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系统的英语学习为他们提供了多方面接触西方文化观念的渠道。英语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这些影响如何塑造和再造了他们的现代文化身份?此项研究基于对40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读英语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尝试探讨文化全球化与英语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的影响程度。

  • 标签: 全球化 英语化 文化观念 文化身份
  • 简介:本文尝试探讨在日本和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家族结构与"公"和"私"观念的关系。日本的"家"其实是一个公的单位,包于其内的是个人的家族,作为公的"家"可以要求个人牺牲其家族利益,这就是日本著名的灭私奉公。相反,中国人鲜能这样的灭私奉公,对于中国人来说,所有属于公的东西都可以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然而,中国人所谓的私利不是指个人的利益,而是指家族的利益。亦即是说,中国人为了家族利益能够牺牲一切公的利益。

  • 标签: 家族制度 中国 日本
  • 简介:环境是影响人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审美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环境的不同有关。泰纳基于文学的视角提出了'环境因素理论',这不仅适用于文学,也适用于对社会本身变化的观察。本文将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十国、元朝以及现代这五个时期人们对美女看法的简要分析,来谈谈环境对人审美观念的影响。

  • 标签: 不同时期 女性审美观念 探究
  • 简介:<正>近读姚亚平教授的新著《当代中国修辞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我们欣喜地发现,该书对当代中国修辞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大胆的理性探索,在众多修辞学著作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独特新颖的著述体例姚亚平先生提出要科学区分“修辞学的结构”和“修辞的结构”,他在该书中指出:80年代,我国修辞学大力开展“修辞学的结构”研究,注重学科的体系编织,促进了修辞学的科学化进程;但是,在“修辞的结构”方面,却有更多的研究工作有待开展。因此,姚亚

  • 标签: 修辞学 理性探索 发展观念 当代中国 问题意识 汉语修辞
  • 简介:1990年10月,两个德国统一了。从国际法意义上来说,两个德国并存的历史从此结束。然而,思想观念是无法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同时被割断的,今天德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整整40年,两个德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朝着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方向发展,由此造成的双方人民在心想观念上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活上的巨大差异和鸿沟,并没有随着统一而自动消失。

  • 标签: 社会文化生活 鸿沟 东西部 政治经济体制 德国统一 国家
  • 简介:加拿大立国近一百五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主流社会对待原住民的态度也逐步发生着变化——政府的归化政策已逐渐被尊重和保护包括原住民的所有族群的多元文化政策所取代;而原住民自身也日渐觉醒并通过文学创作探寻和重新确立自己一度被抹杀或边缘化了的族群身份。与此同时,原住民文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多元文化、民族和谐等当代进步理念在加拿大社会的全面普及。本文拟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从主流社会的白人文学作品和原住民自身的文学创作这两方面来探讨和阐述上述的互动性社会进步。对“联邦诗人”司各特其人其作评价的变化提供了第一方面的范例。司各特创作了不少同情和赞美印第安人的诗歌,为此他长期受到普遍的赞誉;但在后殖民批评的重新审视下,其诗歌中流露的殖民主义思维却受到当代文学批评界和普通加拿大人的诟病。至于第二个方面,本文选取了两部获奖作品——印第安剧作家海威的《保留地的姐妹》和完全由因纽特人白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冰原快跑人》——为例,以此揭示原住民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维护本民族文化身份、弘扬本民族传统的努力。

  • 标签: 加拿大社会 后殖民主义批评 原住民文学 族群身份 互动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