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延续下滑趋势,发达经济体明显减速,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企稳,国际贸易出现触底回升迹象,国际油价过低弊端显现,物价下行压力加大。展望2017年,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归理性,国际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有望重新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 标签: 经济形势分析 展望 世界 发展中国家 金融市场 国际贸易
  • 简介:当地时间2017年4月3日,由中国腐蚀防护学会秘书长、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带队,中国腐蚀防护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杜翠薇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张达威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刘智勇副教授,中国腐蚀防护学会杨吉可博士一行参观访问了世界三大腐蚀研究中心之一、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Fontana腐蚀研究中心,并与Fontana腐蚀研究中心GeraldFrankel教授研究团队进行了学术交流。

  • 标签: 腐蚀研究 Fontana 专家团 环境腐蚀 俄亥俄州立大学 学术交流
  • 简介:当今世界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资料显示,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为四十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八年。企业家们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才是企业长青的秘诀呢?很多人都赞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造就具备持续、长久竞争力的企业。作为价值观层面上的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的思想.表现在全体员工工作的一点一滴中,虽是无形,却又无处不在。

  • 标签: 中国企业 文化理念 路径 平均寿命 企业文化 市场竞争
  • 简介:本文观察了粉末触媒片状触媒合成金刚石的角色,晶形杂质分布,并对其杂质元素含量,静压强度和冲击韧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粉末触媒合成的金刚石的性能优于片状触媒合成的金刚石。

  • 标签: 粉末触媒 片状触媒 合成 金刚石 性能
  • 简介:由材料保护杂志社联合我国表面工程领域的权威学术机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共同主办的“《材料保护》技术论坛”之“功能性电镀技术应用研讨会”于2017年11月24日在广州成功召开。《材料保护》杂志作为我国材料表面保护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期刊,长期关注和报道电沉积、热喷涂、化学转化膜、腐蚀防护等材料表面保护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

  • 标签: 电镀技术 广州 应用 功能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表面保护技术
  • 简介:根据近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沪深300上市公司业绩预测,今年沪深300中24家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在营业收入将实现12.52%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则将出现22%的负增长,同组上市公司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合计增长率35.04%及46.83%相比,出现大幅度降低,有色金属行业净利润四年来或将首现负增长。

  • 标签: 有色金属行业 压顶 产能 上市公司 营业收入 净利润
  • 简介:分析了铸态和挤压态ZK60-xGd(x=0-4)合金的组织和相组成,测试了其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Gd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逐渐细化,Mg-Zn-Gd新相逐渐增多,而MgZn2相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第二相趋于连续网状分布于晶界处;当Gd含量不超过2.98%时,铸态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稍降低。经挤压比λ=40和挤压温度T=593K的挤压后,组织显著细化,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至ZK60-2.98Gd合金的2μm,破碎的第二相沿着挤压方向呈带状分布;挤压态的拉伸力学性能均显著提高:298和473K时的抗拉强度分别从ZK60合金的355和120MPa逐渐提高至ZK60-2.98Gd合金的380和164MPa。挤压态拉伸断口呈现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 标签: ZK60镁合金 Gd变质 挤压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 简介:涡流脉冲热像技术中,对含裂纹被测试件施加短时高频电流激励,裂纹面因涡流积聚会产生瞬时热量,进而由热传导引起试件表面温度分布的变化。为了分析裂纹传热特性,建立了涡流分布模型和简化传热模型,探索了试件表面温度分布的特点。制作了一系列含不同长度的贯穿疲劳裂纹金属试件,深入研究了裂纹区域热响应和裂纹长度之间的关系。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检测条件下,裂纹区域热响应与裂纹长度接近线性关系,满足正相关性,从而证明了简化传热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成果丰富了涡流脉冲热像技术的传热理论,为该技术的工程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涡流脉冲热像 疲劳裂纹 传热学 数值模拟
  • 简介:分别在120、130、140℃温度环境下,对聚碳酸酯进行热氧老化实验。应用电子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研究了聚碳酸酯热氧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变化特性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聚碳酸酯经120、130、140℃温度热氧老化后,强度和伸长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断裂性质也随温度的升高,由塑性断裂转变成了脆性断裂。当聚碳酸酯热氧老化一定程度,断口上会出现孔洞形貌;孔洞是聚碳酸酯发生热氧老化失效的一种断口特征。

  • 标签: 聚碳酸酯 热氧老化 孔洞 表征
  • 简介:概述了内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内涂敷作业的基本工艺流程,详细论述了大口径钢管内涂层涂敷设备的设计,应用结果表明全套国产化钢管内涂层涂敷作业线涂敷的防腐层,完全能达到内涂层技术规范要求。

  • 标签: 管道 内防腐 抛丸除锈高压无气喷涂
  • 简介:本文介绍了电阻点焊、缝焊、螺柱焊、CO气体保护焊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从电阻点焊的节能及控制、逆变式焊机、智能机器人、激光焊接技术几个方面介绍了汽车制造业中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2

  • 标签: 汽车制造业 焊接技术 现状与趋势
  • 简介:2010年3月17-18日,Delcam创新技术现场培训会——“数控机床高精密制造、质量在机检测自动化创新技术”在清华大学隆重举办。来自清华大学精仪系、业内知名企业Siemens系统、HEIDENHAIN、及Renishaw、Delcam资深工程师等共30多人参与了此次会议。

  • 标签: DELCAM 创新技术 清华大学 现场培训 RENISHAW SIEMENS
  • 简介:《中国制造2025》中部地区摩擦学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为了引发大家对此议题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我认为,要很好地理解这个主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摩擦学学科的性质,即摩擦学学科的学科特征或学科属性。2016年是摩擦学创立的50周年,可以大体上把摩擦学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 标签: 摩擦学研究 中国制造 动摩擦 绿色制造 学科特征 地区经济
  • 简介:2017年10月26日上午,河南大学建校10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纳米材料表面工程”学术研讨会在金明校区中州国际酒店一楼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是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双边学术交流会,首届研讨会由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先省,兰州化物所先进润滑防护材料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陈建敏研究员.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纳米材料 河南大学 表面工程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工程研究中心
  • 简介:欣闻《表面工程再制造》创刊,谨向贵刊表示热烈的祝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绿色、智能是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坚持绿色发展,推行绿色制造是关键举措之一。

  • 标签: 绿色制造 绿色发展 表面工程 再制造 创刊 政府工作
  • 简介:中国的书真多,从秦始皇开始就烧,还不见少。老秦(赢政)深知书多是因为写书的人多,在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的第二年,就把写书的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了——焚书坑儒。后来,写书的人也还是不见少。您瞧,今年3月份出版的作家梁晓声的新书《郁闷的中国人》的病相命题,不是为了牢骚而写,而是希望各阶层均努力,找到“中国突围”之路。遗憾的是,老梁的《郁闷》虽然以案说理,生动好读消遣解闷儿,但挖掘的深度还可以潜入海底10.98米,思维方式的抽象和阐述还可以创新,不妨在此尝试一番郁闷的废旧商品交易方式的思维创新。郁闷可虑,但不可怕,也许正是中国产生更新思维的顶层设计,包括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变“垃圾围城”为资源再生利用等等,因而才制定了更加顺应民心民意民生之各项举措,进而保护民族产业和草根阶层的权益,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社会阶层,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人是《资源再生》杂志的忠实读者兼特约记者,每每细细品味“读书”栏目新作就如同雷锋、王杰学“毛选”爱不释手,尤其对该刊今年6月号邱恒明读《卡内基自传》的“完美的职场路线图”感慨颇多,安德鲁·卡内基40来岁成就钢铁大王之名,之后华丽转身,成为慈善楷模的同时,无意中导致物欲横流的当下使得废钢铁越来越多,成就了一大批废品回收利用企业。老卡(内基)的核心思想精炼成“把财富带进坟墓是可耻的”这一语句被世代传唱。

  • 标签: 交易方式 中国人 商品 资源再生利用 废品回收利用
  • 简介:为了加强失效分析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规范失效分析人员的资格鉴定,提高失效分析工作质量,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主办、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失效分析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失效分析培训认证班”定于2011年5月中旬左右在珠海举办。取证人员需准备一篇代表本人水平的失效分析论文或报告,供答辩用,并填写资格鉴定申请表。

  • 标签: 失效分析 资格认证 培训 中国航空工业 专业技术人员 资格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