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三小类1,3-氮硫杂环化合物防治芦笋茎枯病的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每一小类及综合的QSAR模型,发现对于各小类,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影响其活性,从整体来看,影响活性的因素则集中在杂环上.所得的QSAR模型为进一步合成更高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指导.

  • 标签: 1 3-氮硫杂环化合物 COMFA QSAR 芦笋茎枯病
  • 简介:为明确新化合物氟氧虫酰胺(ZJ3757)的杀虫活性,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日xylostella、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的毒力,得其LC50值分别为0.088、0.905和0.095mg/L,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毒力相当。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氧虫酰胺悬浮剂(sc)在有效成分15g/hm2。剂量下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菜青虫Pierisrapae药后7d的防效分别达88.41%、92.72%、82.07%和98.39%,与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或相当于氟虫双酰胺、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的防效。可考虑将氟氧虫酰胺用于蔬菜上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

  • 标签: 氟氧虫酰胺 蔬菜害虫 毒力 田间防效
  • 简介: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微囊悬浮剂(CS),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化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产品对蛴螬AnomalacorpulentaMotsch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SUR-1(植物皂素和明胶等比例组合物)是较为理想的成囊助剂,当其质量分数为0.2%时两种农药的包覆率可达98%以上,囊形均匀、圆滑,囊径和囊壁厚度适中,但其用量不宜过高,当其质量分数为0.4%时,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包覆率分别仅有74.2%和68.1%,同时,释放速率也显著下降。20%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CS在有效成分含量(下同)600g/hm^2用量下,对蛴螬60d的防效可达70%以上,而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土壤中的降解较为迅速,当施药剂量分别为1440和33.75g/hm^2时,60d的防效分别仅为32.3%和2.5%。

  • 标签: 毒死蜱 高效氯氰菊酯 微囊悬浮剂 蛴螬 防治效果
  • 简介:泰山-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显著,施药剂量少,持效期长,90g/hm^2剂量和75L/hm2施液量比较合适,在一定范围内药效随着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其农药沉积量的ED50和ED90分别为1.32ug/cm^2和2.41ug/cm^2,与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机动喷雾机工效高,施液量少,雾化较细,且有风机气流辅助,易沉积在靶区上,可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 标签: 机动喷雾机 小麦白粉病 沉积量 药效 泰山-18BC型 防治
  • 简介:笔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获悉,目前,四川I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刘旭一行5人来该所进行合作交流。该所王树声副所长、植保研究中心主任王凤龙、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孔凡玉和植保研究中心有关科研人员参加座谈交流活动。

  • 标签: 中国农科院 合作交流 四川省 病虫害防治 烟草 中国农业科学院
  • 简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物防治田和化学防治田内不同发育期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化防田拟环纹豹蛛各发育时期AChE活性均较生防田中的低,其各发育期AChE的Km值也均明显高于生防田种群。从整个发育期来看,幼体的AChE活性最高,卵囊的最低,说明不同发育阶段AChE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而CarE的活性正相反,化防田种群卵囊、幼蛛、雌成蛛和雄成蛛的CarE活性均高于相应生防田种群,且幼蛛的CarE活性高于相应成蛛,生防田种群每一发育阶段CarE的km值也均高于相应的化防田种群。表明化防田中的拟环纹豹蛛有可能对部分农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

  • 标签: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活性 抗药性
  • 简介:田间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试验,证明若吡虫啉喷雾雾滴在小麦穗部形成一定的沉积密度即可有效防治麦蚜。当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用水稀释2333倍(有效成分300mg/L),雾滴密度在54,133和280个/cm2条件下,施药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3%,88.7%和93.7%;当药剂稀释1167倍(有效成分600mg/L),雾滴密度在75,142和291个/cm2条件下,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1%,94.5%和96.5%。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采用常量150L/hm2、低浓度(3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77±12,113±8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7.4±6.8,6.6±1.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2.8%,7d后的防治效果为94.0%;当采用低容量75L/hm2、高浓度(6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27±13,91±7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9.8±1.2,6.7±0.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0.6%,7d后的防治效果为93.8%。生产中建议采用吡虫啉低容量75L/hm2、高...

  • 标签: 吡虫啉 麦蚜 背负机动弥雾机 药液浓度 雾滴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