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双能量CT(DE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肝癌30例进行化疗栓塞,于术后4周行D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病灶情况。对DECT图像分别采用双能量成像处理法(A法)和常规成像处理(B法),根据病灶碘油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显示结果进行评分,并DE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法取得图片的评分显著高于B法(P〈0.05)。DSA检出42个病灶,A法和B法分别检测出38个和32个病灶;A法的病灶阳性检出率为90.5%、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6.0%,显著高于B法(阳性病灶检出率为76.2%、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58.0%)(P〈0.05)。结论DE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 标签: 双能量CT 原发性肝癌 化疗栓塞术
  • 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模式在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经介入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治疗均出现贫血症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实验组给予出院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遵医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贫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RBC、HG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能改善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贫血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遵医性,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介入治疗 贫血 延续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IB1-IIA2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高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不同模式下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结果42例患者164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82%.IB1期、IB2期、ⅡA期患者5年OS分别为92%、83%、和75%。单组淋巴结转移30例,闭孔淋巴结转移率66.7%,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4.3%。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OS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OS显著低于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OS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同对患者的OS造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

  • 标签: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围术期护理用于肥胖症产妇饱食急症剖宫产中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7月~2020.7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出现饱食急症的肥胖症产妇,选取的例数为60例,并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护理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而在产后出血量对比上,观察组的出血量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对肥胖症产妇饱食出现急症进行剖宫产的过程中,采用围术期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肥胖症产妇 饱食 急症 剖宫产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医药工业蓬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品零售企业的出现,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他们经营的药品的质量。因此,国家推出了新版的 GSP认证体系,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但是,经过新版 GSP认证,一些企业在药品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问题。笔者分析了新一轮 GSP认证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促进药品质量的提高,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 标签: 质量管理 普惠制认证 药品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大鼠大脑组织的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以及雪灵芝对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平均分为安静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运动组1(灌喂生理盐水)和运动组2(灌喂雪灵芝)。两组先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即刻取三组大鼠脑组织测定CAT、SOD、GSH-PX、NaK-ATPase、Ca-ATPase和Mg-ATPas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1、一次力竭游泳运动,运动组大鼠脑组织CAT、SOD、GSH-PX的含量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运动组1脑组织CAT、SOD、GSH-PX的含量与运动组2相比是下降的。2、运动组脑组织中ATPase活性低于安静对照组;运动组2脑组织中ATPase活性高于运动组1。

  • 标签: 力竭运动 生化指标 雪灵芝
  •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569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分对照组(284例,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285例,长春西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79%)显著较对照组(89.44%)高,P<0.05;试验组治疗前1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治疗4周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试验组较低,P<0.05。结论针对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长春西汀治疗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丹参注射液 长春西汀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394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75例,观察组21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出院时与持续4个月护理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患儿出院四个月高热惊厥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出院4个月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好于对照组,4个月后患儿复发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6%,P<0.05。结论采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复发情况有显著的控制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度。

  • 标签: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 复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 40 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则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4 周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 结果: 两组治疗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改善明显( P <0.05 );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更明显( P <0.05 )。 结论: 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 吞咽康复训练 卒中 吞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用于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纳入66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均为2021年05月-2023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者。遵照掷骰子法平均分组,33例/组。基础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结合组:予以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干预。评析、处理二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结合组的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结合组的患者依从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应用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可以使研究患者的睡眠障碍得到缓解,同时,还可促进负性情绪消失,增强患者依从率,推荐应用。

  • 标签: 情志护理 耳穴贴压 脑卒中 睡眠障碍 负性情绪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温针灸辅助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温针灸辅助组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对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收的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均为接受溶栓患者,对其溶栓疗效予以评价。结果: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有20例(55.56%)溶栓之后,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性,各个指标水平均呈现较高的有效性,判断为无效的极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被应用于血栓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式护理服务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协同式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低,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协同式护理服务,能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满意度的提升,值得借鉴。

  • 标签: 协同式护理服务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头孢曲松钠引起的有关肾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通过1例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急性肾性肾衰竭,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分析讨论,追其原因。结果: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最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损害,致急性肾衰竭少见,因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用药。结论:头孢曲松钠引起的少见和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医生和临床药师共同密切关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曲松钠,急性肾衰竭,不良反应,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1d检测其血糖变化规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到我院分泌的产妇196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接受血糖检测,记录其低血糖发生率及生化血糖值、快速血糖情况。方法:经血糖仪测定,新生儿生化血糖值、快速血糖水平发病为(3.65±0.23)mmol/L、(4.21±1.03)mmol/L。其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病率最高,其次分别为早产儿、剖腹产新生儿、正常新生儿,且低血糖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通过监测新生儿血糖变化,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其异常,为其治疗奠定了基础,对有效预防新生儿血糖异常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出生1d内 血糖变化规律 低血糖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1d检测其血糖变化规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到我院分泌的产妇196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接受血糖检测,记录其低血糖发生率及生化血糖值、快速血糖情况。方法:经血糖仪测定,新生儿生化血糖值、快速血糖水平发病为(3.65±0.23)mmol/L、(4.21±1.03)mmol/L。其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病率最高,其次分别为早产儿、剖腹产新生儿、正常新生儿,且低血糖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通过监测新生儿血糖变化,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其异常,为其治疗奠定了基础,对有效预防新生儿血糖异常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出生1d内 血糖变化规律 低血糖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头孢曲松钠引起的有关肾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方法:通过1例患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导致急性肾性肾衰竭,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分析讨论,追其原因。结果:头孢曲松钠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最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损害,致急性肾衰竭少见,因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用药。结论:头孢曲松钠引起的少见和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医生和临床药师共同密切关注,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曲松钠,急性肾衰竭,不良反应,肾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本院接受治疗且康复的3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作为主体,以问卷表调查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所用量表涉及SRQ-209(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Q-9(健康问卷抑郁量表)、IS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应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问卷表有效回收率为100.000%,经分析问卷表评估结果发现:SRQ-209量表中有13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占比为45.00%;PHQ-9量表中有247例患者存在不同抑郁状态,占比为82.33%;ISI量表中有19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失眠状态,占比为64.67%;GAD-7量表中有21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状态,占比为72.67%;以PHQ-9、GAD-7、SRQ-20、ISI总分为因变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对疫情担忧、年龄、健康状况均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存在严重影响(P<0.01)。结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失眠、应激反应等状态,临床医疗工作者应关注此类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康复 老年人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炎症在机体的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炎性反应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加快清除坏死细胞,修复受损的组织及器官。但过度的炎性反应会引起细胞变形凋亡、组织器官的坏死、系统功能的障碍,危及生命。当皮肤经过灼烧或是受到创伤之后,身体就会触发免疫炎症反应,而这样则会导致受伤的部位形成更加严重且范围更加广泛的病理损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丙戊酸钠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戊酸钠能有效对抗机体引缺血和缺氧继发的组织器官损伤,提高机体对缺血和缺氧以及炎症打击的耐受性,提高生存率。本文就丙戊酸钠对烧伤患者炎性反应的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创伤与损伤 丙戊酸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