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医学应对问卷、造口生活质量量表,对151例肠造口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9.62±8.81)分,处于中等水平,50.3%的患者为高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避型应对、文化程度、粪便泄漏散发臭味频率、面对型应对方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主动学习造口护理技能,更多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护理人员应更加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 标签: 肠造口 自我感受负担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医学院校成教生与本科生的人格特征表现与差异。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成教及本科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成教生与本科生在N、L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全体与女生全体在P、L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教男生与女生在P、L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本科男生与女生在P量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教生与本科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医学院校 成教生 本科生 艾森克人格问卷
  • 简介: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是指入院一段时间后颅内血肿较刚入院时血肿进展扩大,引起昏迷程度加深,临床症状加重的颅内血肿。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颅脑外伤后GCS〈8分的幕上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89例,其中进展性颅内血肿4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进展性颅内血肿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颈动脉阻断后脑灌注状态的经验,探讨术中转流指征。方法对23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行术中SEP监测,采用胫后神经刺激,记录双侧皮质SEP。将P40波幅下降50%作为脑缺血的预警信号,潜伏期延长3ms作为参考。结果P40分为Ⅰ型(波形无变化)142例,Ⅱ型(波形变化但逐渐恢复)81例,Ⅲ型(波形变化且无恢复)11例,Ⅳ型(波形扁平且无恢复)3例,Ⅴ型(波形消失)0例。对9例波幅下降〉50%且升高血压后无恢复的Ⅱ型病人及14例Ⅲ、Ⅳ型病人行转流。本组术后均未出现脑缺血性并发症。结论SEP监测十分敏感,可提示颈动脉阻断后的脑灌注状态.了解是否需行转流。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硬膜下积液(TSH)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演变转化率为11.60%~58.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对28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或)艾滋病患者中的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机会感染性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艾滋病脑病(5例)、慢性脑膜炎(3例)、周围神经病(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获得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各1例)、脑梗死(1例)和肌肉病(1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率约为42.86%(t2/28)。至少合并1~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以真菌最为多见,发病率为83.33%(10/12);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为25%(7128)。结论HIV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及肌肉。艾滋病期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混合感染,以真菌最为常见;临床以消瘦、间歇性发热、头痛、咳嗽、认知功能减退、脑膜刺激征阳性等症状与体征为主,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依靠脑脊液检查、肺部CT、头部CT和(或)MRI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筛查,尽早明确诊断。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致病菌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岗位培训需求。方法:便利抽取全国“三甲”医院的208位护理郡主任和192位主管护理工作的院长,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其对护理部主任岗位培训内容和方式的看法。结果:护理部主任认为最重要的前3位培训内容依次是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护理管理知识,培训方式为培训班、参观学习和学术会议。院长认为最重要的前3位培训内容依次是护理管理知识、护理相关知识(心理、人文和财务)和法律法规,培训方式为培训班、参观学习和专题讲座。结论:护理部主任和主管院长均关注护理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培训方式多种多样,较认可培训班和参观学习的培训方式。

  • 标签: “三甲”医院 护理部主任 岗位培训需求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CAG重复次数为19次)和异常(CAG重复次数为82和66次)atrophin-1[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致病基因]全长基因真核表达体系,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比较稳定转染和瞬时转染两种细胞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基于已构建的GFP-atrophin-1.019/Flp—InTREx293和GFP—atrophin-1-Q82/Flp—InTREx293两种稳定转染细胞株,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Tet—on诱导表达。正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正常与异常atrophin-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GFP—atrophin-1-Q19和GFP—atrophin-1-Q66瞬时转染293T和SH—SY5Y细胞,HE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细胞形态结构、蛋白质表达定位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blotting检测atrophin-1融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稳定转染体系中,绿色荧光信号大多位于细胞核内,异常蛋白质呈不均匀分布且有少数聚集现象;电子显微镜观察异常细胞胞核结构欠完整,核膜皱缩,核内结构紊乱。在瞬时转染293T细胞体系中,HE染色可见异常细胞核内形成粉紫色嗜酸性小体;大量atrophin-1融合蛋白在核内呈点状聚集现象;电子显微镜观察异常细胞核膜皱缩严重,核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且核仁消失;Westernblotting检测均表达atrophin-1融合蛋白。在转染的SH-SY5Y细胞体系中,蛋白质表达定位及Westernbloning检测结果与转染293T细胞基本一致。结论包含异常扩增多聚谷氨酰胺链的atrophin-1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体系中可产生明显的核内聚集现象,并引起细胞形态改变,此为研究DRPLA核内包涵体的形成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进一步的干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基因 转染 细胞 培养的 显微镜检查
  • 简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是一组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二重感染,是近年来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我院是以神经内、外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脑血管病患者占住院患者的绝大多数,其中高龄患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严重.多数患者因为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而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我院自2004年1-3月收治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2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乳酸菌素 假膜性肠炎 甲硝唑 万古霉素
  • 简介: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椎动脉(VA)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及延迟治愈发生情况,同时探讨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责任血管的差别分为小血管组和椎动脉相关组,并随访术后疗效及延迟治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椎动脉相关组延迟治愈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组。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疗效良好,评估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患者术后疗效时应考虑到延迟治愈现象,并适当延长疗效评估的时间。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椎动脉 延迟治愈
  • 简介:目的评价冗思反应量表中文版(RRS—C)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212例抑郁障碍患者完成了RRS—C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分析RRS—C的Cronbach’sa系数、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总分和各因子的相关系数,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其三因子结构。结果RRS—C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三因子的Cronbach’Sa系数在0.67~O.84;总量表的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0.26,量表总分和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在0.71~0.94,各因子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29~0.32;验证性因子分析指标(CFI=0.913;GFI=0.905;χ2/v〈2;RSMEA-0.072)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RRS—C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应用于我国抑郁障碍患者冗思特征的测评。

  • 标签: 抑郁障碍 冗思 中文版 信度 效度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因"语言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8月18日13时午饭时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具体量不详。同时伴有视物不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9点30分神志转清,症状缓解,呼其名有目光对视,但仍言语不能。

  • 标签: 旋律发音治疗 治疗性演唱 运动性失语 汉语普通话
  • 简介:目的分析1个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家系3名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调查、收集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个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家系3名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并检测其他部位的病变情况,探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名患者均未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头颅MRI显示2例为囊实性肿瘤,1例为实质性肿瘤,手术镜下全切后均给予定期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对于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头颅MRI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鉴于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易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复发率高、手术难度大,应加强对家族性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认识。

  • 标签: 血管网状细胞瘤 家族性 VHL病 遗传性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发育阶段研究首发症状及临床特征,探讨脑梗死发生与颈内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连续住院的78例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息儿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首发症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出血型和缺血型)中的特点。将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清晰的缺血型烟雾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rack,TIA)组和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组,比较两组的Suzuki分期差异。结果78例患儿中男36例(46.2%),女42例(53.8%)。起病年龄18个月~17岁,平均(8.55±5.80)岁,5~10岁患儿47例(60.3%)。幼儿期首发症状仅见肢体无力和抽搐,发作性头痛从学龄前期开始出现,学龄期开始出现视力障碍和不自主运动,记忆力下降等。脑缺血型烟雾病72例(92.5%)。缺血型首发症状多见TIA51例(43.1%)、肢体瘫痪15例(20.8%)、发作性头痛22例(30.6%)、肢体麻木11例(15.5%)、抽搐8例(11.1%)、言语障碍6例(8.5%)等。出血型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意识障碍(50%)、伴肢体无力(50%)、伴言语障碍(16.7%)。C部位多在额颞顶叶,脑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出血部位多在脑室系统(50%)。其次为基底节(55.4%),丘脑和额颞叶各占16.7%。TIA组(27例)和Cl组(27例)脑血管造影Suzuki分期无显著性差异(X2=1.054,P=0.596)。结论5~10岁为儿童烟雾病的发病高峰期,临床以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少见。不同年龄发育阶段临床首发症状有所差异。以TIA和CI为表现的缺血型烟雾病息者DSA的Suzuki分期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儿1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儿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多导睡眠监测,比较2组儿童的OSAHS发生率、BMI标准值、AHI、OAI、MSaO2、LSaO2、CAI、睡眠效率,扁桃体肥大与腺样体肥大情况,分析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OSAHS、AHI、OAI、LS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OSAHS发生率为59.23%(7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5%(34/130)(P〈0.05);观察组BMI标准值、AHI、OAI、C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aO2、MSaO2、睡眠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SAHS组与非OSAHS组在性别分布、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BMIZ值、肥胖数、扁桃体肥大数与腺样体肥大数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儿童OSAHS的发生、AHI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LSaO2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小儿肥胖与睡眠呼吸综合征存在显著相关性,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临床上要重视对肥胖儿童的OSAHS临床症状与PSG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小儿肥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探讨对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结核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为学术交流提供可资参考的数据。方法应用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1988年7月-2008年6月经病理明确诊断的554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级别进行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神经上皮组织肿瘤2205例,占39.80%;脑神经和脊旁神经肿瘤361例,占6.52%;脑膜肿瘤2105例,占38.00%;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91例,占1.64%;生殖细胞肿瘤86例,占1.55%;蝶鞍区肿瘤(颅咽管瘤)250例,占4.51%;转移性肿瘤442例,占7.98%;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449例,占8.10%。结论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对统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命名与分类、了解不同地区肿瘤分布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学术交流十分必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国际疾病分类法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加脑室外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行血肿及脑室同时穿刺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89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生活能自理者32例;基本能自理者25例;不能自理者22例;植物生存者7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采取血肿及脑室穿刺外引流加术后尿激酶注入溶解的治疗方法,一般3~5d血肿基本消失,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破入脑室 穿刺外引流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