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报导21例髋关节中心脱位手术方法及手术治疗体会。手术中内固定以克氏针及钢板螺丝钉为主,强调了手术前后牵引重要性及方法。平均随访时间38.8月。获得80.9%优良率。种可供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髋关节中心脱位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7月~2004年7月共收治9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患者,平均年龄48岁,近期内均接受过腰椎间盘手术,其中2例使用椎间盘镜手术.全组患者血沉均升高(40~110mm/h),均经MRI检查确诊.6例症状典型,疼痛较重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3例症状不典型,疼痛较轻患者予非手术治疗.结果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疗效较好,症状缓解明显,保守治疗病程较长,病情常有反复,但般预后良好.结论结合患者临床特征,经MRI检查可以作出诊断.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炎 手术后并发症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喝牛奶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478例福州汉族绝经后妇女,喝牛奶组795例,不喝牛奶组683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区骨密度,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喝牛奶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关系。结果1喝牛奶组与不喝牛奶组组比较,结果为年龄、体重、质量指数差异。2腰椎骨密度与年龄、体重指数、喝牛奶、体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y=0.843-0.003×年龄-0.010×BMI+0.006×体重+0.016×喝牛奶,β=0.392,回归系数t检验P=0.000),体重对腰椎骨密度影响较大。3体重、体重指数、年龄为协变量,喝牛奶为变量,行协方差分析,喝牛奶组腰椎BMD(0.754±0.138g/cm2)明显高于不喝牛奶组(0.742±0.113g/cm2),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5.935,P=0.015),股骨颈骨密度无差异。4喝牛奶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9.18%,不喝牛奶组患病率为71.16%,者比较无差异(P=0.42)。结论喝牛奶可维持绝经后女性腰椎高骨密度,这类人群适量饮用牛奶,定程度上,具有预防骨质疏松作用。

  • 标签: 喝牛奶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 简介:本文对建筑行业40岁以上近200名中老年女职工进行了骨密度(BMD)测定。根据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年龄及体重/身高^2(kg/m^2)比值等分别进行分组。经过询问病史及必要体检,以除去患有各种系统疾病者,除去长期服用雌激素及各种钙制剂者。采用国产单光子骨密度(BMD)测量仪测量受检者非优势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并计算出骨密度(BMD)值。结果显示:(1)半室内半室外半体力半脑力组骨密度(BMD)值显著高于室内脑力组,又显著高于室由体力组。(2)建筑行业女职工同样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骨密度降低。(3)骨密度(BMD)值与体重/身高^2(kg/m^2)比值在范围内呈正相关。提示人体骨密度(BMD)值高低、骨矿告量多少不仅受年龄、身高、体重等内在因素影响,而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对人体骨矿含量多少同样起着不可忽视作用。

  • 标签: 骨密度测量 BMD 身高 年龄 结果分析 比值
  • 简介:脂肪栓塞综合征(FotEmbolismSyndrome,简称FES)骨折创伤后早期急性严重并发症之,文献报告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发生率为43.5%,表现为以肺功能不全为中心兼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征侯群。如不能早期确诊积极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死亡。本组从1990年~1997年报告12例,对其诊治讨论如下。

  • 标签: 脂肪栓塞综合征 多发性骨折 早期诊治 治疗 肺功能不全 创伤后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合并血管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首先采用可靠、快捷方法稳定骨折,血管损伤分别采用直接修补术、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逆转桥接修复术,移植长度3~11cm。术后常规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结果2例截肢,4例术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2例获6~40月随访,彩色多普勒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管径与正常血管段比较无明显差异。59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处理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关键,术中选择合理骨折固定,注重修复顺序及血管吻合质量手术成功保障。

  • 标签: 血管 损伤 修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
  • 简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osteoporosis,DO)指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并发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等易发生骨折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糖尿病骨骼系统重要并发症之。其主要发病机制为高血糖、钙磷代谢障碍、胰岛素不足、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细胞因子及遗传因素等。目前对DO发病机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科经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愈并获得完整随访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患儿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14岁,平均10.8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2例,Ⅳ型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52h,平均5.5h。根据病情及踝关节X线评价骨骺愈合情况,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通过1周、6周、6月、1年、2年随访观察,26例患儿均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未见明显畸形愈合,未发生双下肢不等长。其中1例X线片示骺线不清早闭,但未见患肢短缩。AOFAS踝-后足评分评分,优24例,良1例,般1例,优良率96.15%。结论手法整复治疗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种费用低、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愈合速度快、安全可靠治疗方法。

  • 标签: 手法整复 胫骨远端 骨骺损伤
  • 简介:脂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症均是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现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骨质疏松,研究相关性,对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定临床指导意义。骨代谢包括骨生成骨吸收,血脂则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几个方面,研究脂代谢与骨代谢之间关系,涉及到多种血脂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关系,关于者相互影响分子机理目前有研究成果,本文者相关性可能机制作综述。

  • 标签: 脂代谢 骨代谢 血脂 骨质疏松 WNT 信号通路
  • 简介:人体骨代谢复杂过程,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吸收旧骨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形成新骨动态平衡过程。Runx2(corebindingfactoralphal1,核心结合因子a1)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形成关键调控因子,通过调控成骨细胞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表达成骨细胞周期参与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本文Runx2骨代谢中作用作综述。

  • 标签: RUNX2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方法从1990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9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架及多种内固定器材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并发症最少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论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种较好方法。实际操作中常发生导针防旋钉将主钉向上推移现象,导致拉力钉在股骨颈中位置偏上,应在定位钻孔施加外力固定。防止主钉上移。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转子部骨折,普遍伴有大转子粉碎骨折,术中定要在透视下探人主钉导针,避免形成假道,加重股骨近端及大转子破坏程度不利于骨折愈合。另外,应注意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螺钉在股骨头内深度不够不能有效固定问题,拉力螺钉应在股骨颈中下1/3处深及股骨头下0.5~1.0Cm位置,拧入到钉尾靠近骨皮质要注意,防止原地空转破坏骨BNN道螺纹,降低拉力螺钉固定力。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睾酮缺乏越来越常见。近年来研究表明,睾酮水平与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密切相关,睾酮缺乏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增加。睾酮可通过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调节骨代谢,且睾酮替代治疗可以有效增加男性骨密度,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风险。本文回顾最近文献,睾酮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做综述。

  • 标签: 男性骨质疏松症 睾酮缺乏 睾酮替代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腘窝囊肿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关节骨病科收治28例腘窝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男11例,女17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48岁,全部为单膝。术前通过彩色B超MRI检查确诊,按RauschningLingdgren分级法,其中Ⅰ级3例、Ⅱ级19例、Ⅲ级6例,均采取关节镜下前路关节清理+后路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28例腘窝囊肿患者术中均可发现伴有关节内疾患,其中内侧半月板撕裂19例,外侧半月板撕裂6例,软骨退变18例。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手术切口并发症。28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6月,按RauschningLingdgren分级法分级,0级25例,Ⅰ级2例,Ⅱ级1例。27例治愈,1例腘窝囊肿复发,总有效率96.4%。结论关节镜下前路关节清理+后路囊肿切除术治疗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手术安全,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关节镜 腘窝囊肿
  • 简介:维生素D前激素(prohormone),它发现及其临床上成功应用,为治愈佝偻病成人软骨症开辟有效途径。维生素D主要作用是参与调节人体内钙、磷代谢及骨形成,并有抑制细胞生长、调节免疫作用功能,尤其对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防治功效。正因如此,人们对维生素D健康效能有着广泛期待,可是摄入维生素D同时又担心因过量而引起毒副作用。本文从维生素D代谢调控方面讨论维生素D激素系统作用及自我保护功能。

  • 标签: 维生素D 代谢 功能 毒副作用 调控机制
  • 简介:目的对手术治疗老年人旋采用加压复位后全螺纹螺钉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29例老年旋后外旋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采用钩状钢板、内踝采用张力带固定、下胫腓关节分.同时观察些并发症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随访时间6~24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结果,按OlerudMolangder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优22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93.1%。结论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旋后外旋型骨折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既往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虽可达到彻底减压目的,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多节段狭窄者.2000~2003年,作者采用多节段开窗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治疗 减压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脊柱稳定性 半椎板切除
  • 简介:迟发感染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目的观察失神经支配后外源性NGF(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体重、血钙及骨结构影响,进而说明NGF神经源性骨质疏松康复中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失神经组,失神经组大鼠切断股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模型,然后分为失神经支配组失神经支配注射NGF组,30d后称重、取血、处死动物取股骨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检查.结果失神经支配大鼠注射NGF后,体重、骨小梁量与未注射组相比具有明显增加,提示局部予以NGF治疗可明显减轻失神经支配后大鼠骨质疏松程度,并可增加因失神经导致体重减轻,而各组血钙磷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说明神经性骨质疏松发生并非源自钙磷流失,而是由骨小梁结构改变所致,同时外源性NGF神经性瘫痪后骨质疏松康复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NGF 失神经支配 大鼠 骨质疏松 外源性 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