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 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 6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小儿肺炎患者均应用布地奈德做雾化吸入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掌握好护患沟通技巧可以使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更加良好,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提升了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此技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肺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行以左西孟旦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择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5例患者行以多巴酚丁胺治疗,研究组15例患者行以左西孟旦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每搏输出量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每搏输出量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行以左西孟旦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安全性良好,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左西孟旦 心肌梗死 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多巴与普拉克索联合应用于帕金森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患者,所有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7年9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帕金森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帕金森患者),分别实施美多巴与普拉克索联合应用以及美多巴治疗。结果观察组帕金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帕金森患者实施美多巴与普拉克索联合应用后,取得显著效果,缓解现有症状及延缓病情进展,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美多巴 普拉克索 帕金森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肺炎患者,并以同期自愿参与研究的50名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血清CRP(103.2±23.4)mg/L、ESR(35.8±6.5)μg/L、D-D(1152.4±43.1)mm/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2)mg/L、(10.2±1.4)μg/L、(182.6±14.8)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以80岁为临界值分组,80岁以上患者CRP(102.4±21.8)mg/L、ESR(34.8±5.8)μg/L、D-D(1148.7±45.2)mm/h与80岁以下患者(103.8±22.1)mg/L、(35.4±6.2)μg/L、(1142.3±43.9)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及D-二聚体检测来诊断老年肺炎的情况,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老年肺炎 血清C反应蛋白 血沉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纳洛酮对慢阻肺所致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阻肺所致肺性脑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所致肺性脑病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所致肺性脑病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高血压病眩晕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90例高血压病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病眩晕患者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眩晕患者不良反应占比2.22%,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 治疗 高血压病眩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出现的差异,明确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产生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12(白细胞介素-12)和CRP(C反应蛋白)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2明显升高,CRP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MAD(丙二醛)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PX、SOD明显升高,MA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性反应 氧化/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将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评定其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本检验科纳入诊断的8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4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为实验1组,40例细菌感染患儿为实验2组,40例健康儿童为参照组,三组均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血常规指标(WBC),统计测定结果。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C-反应蛋白数值、血清前白蛋白数值、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数值对比参照组更高,且实验2组以上指标对比实验1组更高;CRP+PA+WBC联合检验的诊断灵敏性是85.71%,诊断特异性是91.67%,诊断符合度是87.50%。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展示应用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CRP) 血清前白蛋白(PA) 血常规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疗患者应用序贯化疗与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11月接收并治疗的89例乳腺癌患者,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乳腺癌患者,并对抽取的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分别为45例与44例,研究组的45例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常规序贯化疗治疗,对照组抽取的44例乳腺癌患者则应用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观察并分析两组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序贯化疗与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与临床特征。结果抽取的两组乳腺癌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序贯化疗与联合药物化疗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反应分别为7(15.56%)、8(17.78%)、13(28.89%)优于对照组的22(48.89%)、16(35.56%)、33(73.33%),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0%优于对照组常规序贯化疗的50.00%,且研究组患者对治疗后患者评分为8.9±2.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评分为6.8±2.2分,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选择常规序贯化疗治疗优于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联合化疗的效果,且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和采用。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联合化疗 序贯化疗 乳腺癌
  • 简介: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PrimerExpress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在人IL-2RαmRNA的第2和第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提取总RNA,加入已优化的一步法FQ—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并与pUCm—T载体连接。制备好的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经测序分析确定为特异性片段后,用T7RNA聚合酶转录为cRNA,作为FQ—RT—PCR系列浓度标准品。评价FQ—RT—PCR检测IL-2RαmRNA的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和探针稳定性等。定量测定HLA—B27阳性活动组与阴性非活动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Rα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探讨与炎症活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cRNA标准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107cells/ml,其批内CV8.4%,批间CV9.6%;扩增产物克隆的双向测序结果经BLAST比较、分析,证实为IL-2RαmRNA特异性片段。对各30例HLA—B27阳性与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测定表明:与正常人对照组结果比较,HLA—B27阳性组与HLA—B27阴性组IL-2RαmRNA和sIL-2R都有明显增加(P<0.01)。IL-2RαmRNA对炎症活动评价的灵敏度为96.7%。结论:FQ—RT—PCR具有灵敏、特异、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IL-2RαmRNA与sIL-2R比较更能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为免疫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信息。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IL-2RΑ 强直性脊柱炎 TaqMan mRNA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护理有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和护理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肩膀痛疼、出血等不良反应,研究组分别发生1、2、1例,对照组分别发生11、8、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9.253,10.187,5.005,均P<0.05);两组患者发生按压痛、胆汁渗漏、皮下气肿和急性腹膜炎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分别有2,0,1,1例出现,对照组分别有8,2,5,3例出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159,4.167,5.316,4.891,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研究组有13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有6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0.573,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胆囊切出 护理 不良反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患者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具体水平情况,以便为患者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再选择同期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5名健康人作为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都需要接受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检测,对两组实验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在接受相关计算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体内血尿酸等主要指标要明显高于健康人,医生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等的时候可以参照相关临床指标,以保证患者诊治的科学性。

  • 标签: 冠心病 血尿酸 高敏C-反应蛋白 磷脂酶 血浆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将稳心颗粒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的缓释片联合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对患者不良反应影响情况。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月份到2016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治疗方式差别分成单治组与联合组,各组患者33例,单治组患者单纯使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单治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的缓释片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单治组相比,明显高于单治组,组间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将稳心颗粒和琥珀酸美托洛尔应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联合应用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还需要对症治疗。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4月22日至2018年2月25日期间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实施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式)。分别给予美沙拉嗪、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有39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2例,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美沙拉嗪、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为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安全有效,可推广。

  • 标签: 美沙拉嗪 双歧三联活菌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不同的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在 2016年 1月 ~2018年 1月收治的 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择的不同用药方案,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患儿。治疗中观察组患儿应用连续 3d用药、停药 4d、再连续用药 3d的用药方案;对照组患儿应用连续用药 7d的方案,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应用不同用药方案,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2%、不良反应率为 8%、对照组患儿则是 82%和 1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应用连续 3d用药、 4d停药、再连续 3d用药的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且术前术后均给药阿托伐他汀治疗。按照就诊顺序将201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阿托化他汀治疗;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口服强化剂量安托伐他汀治疗。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两组术前术后白介素4、白介素10、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白介素4、白介素10、γ干扰素等各炎性因子水平相对表达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观察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常规剂量,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各炎症因子水平,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对提高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的护理质量及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对比护理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口腔感染以及肛周感染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反应等方面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因子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患者应用医护合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医护合作 急性白血病 颅内出血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和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55例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生化、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后1d,患者的白细胞(11.4±1.3)×109/L、血清肌酐(584.7±3.6)μmol/L、血尿素氮(27.5±2.6)mmol/L、一氧化氮合酶(54.6±3.2)U/mL及降钙素原水平(4.2±0.9)μg/L均低于治疗前(17.5±2.2)×109/L、(1160.5±10.9)μmol/L、(43.2±4.6)mmol/L、(72.1±6.3)U/mL、(8.3±1.4)μg/L,患者血浆HCO3浓度(19.5±2.0)mmol/L高于治疗前(11.4±1.5)mmol/L,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其机体内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还能改善其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一氧化氮合酶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钛夹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60例,时间段为2015.5.18-2017.5.18,其中对常规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实验组联合内镜下钛夹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与74.36%,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内镜下钛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采纳。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 质子泵抑制剂 内镜 钛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