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2016年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抑郁和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延长睡眠时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儿科普儿一科收治的患儿114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氧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45(78.9%)较研究组总有效率54(94.6%),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喘息消失时间(5.4±2.1)、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07±1.2)、咳嗽消失时间(3.24±1.5)、呼吸急促消失时间(1.9±0.2)、住院天数(8.23±1.01)较对照组喘息消失时间(6.1±1.3)、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6.22±1.7)、咳嗽消失时间(5.77±1.6)、呼吸急促消失时间(2.8±0.7)、住院天数(10.14±1.23),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与最大呼吸流量比较,无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临床不适。因此,可广泛应用在临床上。

  • 标签: 雾化吸入 临川应用 呼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纤溶系统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用介入支架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即在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和神经功能情况,血浆tPA与PAI-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低于观察组97.78%,对照组进行治疗后血浆tPA与PAI-1水平分别为(12.5±2.1)ng/ml,(67.2±20.2)ng/ml均高于观察组的(10.5±2.0)ng/ml,(10.5±2.0)ng/ml,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对患者的纤溶系统进行改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支架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在胎儿结构畸形筛查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进行早孕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并与中晚孕期超声结果以及出生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孕期和中晚孕期在诊断情况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和中晚孕期在水肿、四肢异常胎儿畸形结构诊断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在脊柱裂、内脏反位以及室间隔缺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应用在胎儿畸形的筛查中,作用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早孕期 系统超声 切面检查 胎儿结构畸形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探究超声弹性系统检查联合乳腺钼靶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0例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同时依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A组、B组和C组,即A组行常规乳腺彩超加弹性成像系统,B组行乳腺钼靶检查和C组行乳腺钼靶联合常规彩超加弹性成像系统。对各组的诊断敏感性、诊断特异性及检出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在三组中,C组的诊断特异性最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诊断特异性方面,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三组中,C组的检出率最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系统检查联合乳腺钼靶在术前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相较于单纯的彩超检查或钼靶检查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钼靶 诊断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治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分别采用APACHEⅡ和REM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死亡概率进行预测,实际情况为患者诊疗后死亡28人,存活59人,将其分别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结果显示,两个评分系统以及对死亡率的预测均是死亡组患者较高(P<0.05);两个系统中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死亡率的预测结果较REMS评分系统更加准确(P<0.05),基本接近真实的死亡率。这表明,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治中应用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可以较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其中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在临床工作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 急诊内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部微创手术中应用3D胸腔镜系统的实践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80例在我院应用3D胸腔镜系完成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评价3D胸腔镜系统在胸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138.0±1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3±10.5)mL,术后胸腔平均引流时间(2.5±0.5)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0±2.0)d,术后回访3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及病情的复发、转移。结论将3D胸腔镜系统应用在胸部微创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3D胸腔镜系统 胸部微创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化护理在消化内科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的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9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应用效果的对比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胃溃疡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消化内科 胃溃疡 临床症状改善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社会不断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服务需求,适应体检发展的需要,医院开发了一套新的健康体检管理系统。该体检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体检业务管理之中,它改变传统的体检模式,实现了体检业务的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建立了全新的体检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费用支出成本,坚持以个性化服务为宗旨,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为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个性化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8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1例。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WMS(记忆商数、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WAIS——RC(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智商)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中,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实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共计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30例患者一组的实验组A和实验组B。A组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A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要低于B组患者(20%),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A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也要高于B组(80%),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出院后的自理能力,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手术 系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系统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孕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孕妇入院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孕妇3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工作,观察组行系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5;就不良症状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5.40%低于对照组24.30%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其分娩期行系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促进孕妇血糖水平平稳,改善母婴结局,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妊娠期 糖尿病 分娩期 系统护理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查看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加以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抽签法分组;研究管理模式期间,对照组(64例)选择住院护理管理模式展开;观察组(64例)选择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展开;最终就两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79.69%)展开对比,观察组(98.44%)结果提升程度显著(P<0.05);同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76.56%)展开对比,观察组(96.88%)结果提升程度显著(P<0.05)。结论合理选择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加以干预,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率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脑卒中患者病情好转。

  • 标签: 脑卒中 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 护理管理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小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突出性的差异(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充分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心血管内科接收的98例住院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患者档案编号的末尾的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9例,对比组患者实施基础的护理,而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从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的方面比较来看,研究组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来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进而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血管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包括48例患者,参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除了医院的常规护理外,还采取延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再住院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依从程度和护理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参照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经过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调高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和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提高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延伸护理 冠心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度与抑郁度明显明显差异(P>0.05)。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度评分与抑郁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6.32±2.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9.52±1.32分),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在围术期应用责任制护理,其有助于提升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责任制护理模式值得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内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护理模式 青光眼患者 围术期护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参与研究的100名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该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模式运用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中,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住院时长,促进疾病的好转,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人性化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所接受的82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41例。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的模式,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39例(95.12%)显著高于参照组31例(75.6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模式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