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迪丽拜尔.阿比孜

新疆博湖县人民医院儿科新疆博湖841400

摘要:目的:观察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小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突出性的差异(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充分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现阶段,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各种护理方法被创新和应用[1]。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是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结合临床中遇到的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的患者,创新的一种新型护理手段。从某种角度而言,该护理方法能够给患者自然亲切的感觉,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抵触性。为了明确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74例小儿患者加以研究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4例小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3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1岁~12岁,平均年龄为(5.67±2.41)岁,呼吸道疾病患儿15例,皮肤疾病患儿12例,肠道疾病患儿1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1岁~13岁,平均年龄为(5.92±2.37)岁,呼吸道疾病患儿14例,皮肤疾病患儿13例,肠道疾病患儿1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实施处理;(2)患儿家属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2)语言与行为障碍的患儿。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对比,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常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讲述与患儿所患疾病相关的知识,包括疾病发病机制和预防手段,宣传常规护理方法内容,使患儿家属有对护理方法有基本的认识。此外,护理人员要定期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患儿的心理状态,为患儿实施娱乐性指导,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

1.2.2观察组为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第一,掌握患儿的基础资料。护理人员要搜集患儿的病例资料,明确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情况,掌握患儿的日常生活习惯,将所掌握的患儿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为制定合理的沟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第二,用自然亲切的态度面对患儿。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要将医用口罩摘下,保持淡淡的微笑,用自然、亲切的态度,面对患儿的,使患儿在接触护理人员时,能够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第三,行为接触式沟通护理。护理人员可以用眼神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沟通期间要不断与患儿家属进行目光接触,使患儿家属感受到善意。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与患儿进行肢体接触,在观察患儿体温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用自己的额头轻轻碰触患儿的额头,明确患儿的体温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手轻轻的抚摸患儿的额头,使患儿感受到亲切。

1.3观察指标

根据本次研究中患儿护理后的抵触情况和身体状况改善情况,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①十分满意(80~100分):无不良反应和抵触情绪;②满意(60~79分):不良反应较少,抵触情绪较低;③不满意(60分以下):不良反应增多,抵触情绪高。总满意=(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观察组总满意率97.3%,对照组总满意率75.68%。综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突出性的差异(P<0.05)。

表1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分析[n(%)]

3讨论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形势下,儿科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2]。从某种角度而言,对儿科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能够促进患儿身体的康复,提升儿科整体护理质量。目前,临床儿科常见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但是其护理效果不够突出。随着医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逐渐被研发出来,且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曾有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对小儿患者实施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十分满意率81.08%,总满意率97.3%;对照组十分满意率70.27%,总满意率75.68%。此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护理方法更适用于患儿,能够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以常规宣教和心理护理为主,护理内容单一而缺乏针对性。因此,该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不是十分的显著。对照组采用的是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该护理方法具有新颖性。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坚持以患儿为护理中心和重点,在护理期间将眼神鼓励、行为接触等非语言性沟通护理作为主要的护理方式,使患儿感受到亲切。因此,该护理方法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充分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应用价值突出。因此,在日后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及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情况,为患儿实施针对性的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参考文献:

[1]余继英.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5):1930-1931.

[2]刘振贤,王金玉,齐雪婷.儿科护理工作当中采用非语言性沟通的临床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6,26(44):27-27.

[3]付璟,段丽华.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