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用钠络酮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录的8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43例采用常规治疗法的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钠络酮治疗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在临床治疗有效率这一指标方面,实验组数值远在对照组之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在ICU的重症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数字列表法分组,进行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方案干预效果。结果:不同组别患者干预前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同方案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效果更显著,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组间满意度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重症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便于其配合治疗,同时在缩短治疗时间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改良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护理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较低(P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改良护理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治疗是一种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出到体外,然后通过体外循环管路,滤器等装置,过滤掉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代谢废物后,将血液返回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凝血反应,从而影响血液净化的进行。对于重症患者,本身的凝血功能存在紊乱的情况。因此,在连续血液净化过程中必须应用抗凝剂。根据研究发现,枸橼酸抗凝技术是一种抗凝效果较好的药物。本文主要讲解在重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过程中应用枸橼酸抗凝的情况。

  • 标签: 重症 连续血液净化 枸橼酸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PICCO监测技术应用到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选对象共计36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治疗,在容量管理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同时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分析研究护理效果。结果: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所占比例为2.78%,证实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和护理干预前进行比较,综合护理管理以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数值均明显升高,心功能指标数值改善,前后数值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冠心病 重症心衰 容量管理 PICCO监测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PICCO监测技术应用到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分析评估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选对象共计36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治疗,在容量管理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同时采取综合护理管理,分析研究护理效果。结果:分析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所占比例为2.78%,证实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和护理干预前进行比较,综合护理管理以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数值均明显升高,心功能指标数值改善,前后数值对比结果为P

  • 标签: 冠心病 重症心衰 容量管理 PICCO监测技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心功能、生命体征、治疗效果。结果:①心功能。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心功能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心力衰竭 生命体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70例重症医学科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患感染控制成效。结果 研究组各类感染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内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协助护理人员落实感染控制,有效规避各类感染事件危机,确保病患的安全性,成效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医学科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于 2019年 2月 -2020年 1月接收的 88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每组 44例。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老年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炎复发率情况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为(8.98±1.43天),体温恢复时间为(5.23±1.03天),肺炎复发率为14%,家属满意度为8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4.81±1.04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6±0.89天),肺炎复发率为3%,家属满意度为98%。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肺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肺炎护理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真菌阳性的研究意义,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5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根据痰培养结果将其分为两组,真菌阴性组 60例和真菌阳性组 9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150例 VAP患者共培养出 4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为 45.00%、革兰阳性菌占比为 22.50%、真菌占比为 32.50%;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抗真菌治疗机械通气时间为( 463.5±117.8) h、病死率为 48.20%,未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 258.3±115.5) h、病死率为 33.30%,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患者的真菌阳性率高最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ICU 真菌阳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士实习生心理健康及压力状况和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临床护士实习生正确认知及减轻工作压力提供理论参考,维护护士实习生的身心健康。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发送问卷链接对某三甲医院120名护士实习生压力状况、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100%。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下实习护士心理弹性调查总条目均分为(2.12±0.60)分,3个维度条目均分依次为坚韧维度(2.17±0.56)、力量维度(2.14±0.61)和乐观维度(2.01±0.63),结果显示实习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护理实习生在压力源调查结果中在患者护理、时间及工作分配情况两个维度得分结果处于中等压力水平以上,其中35个条目中排在前5的条目分别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工作量大;缺乏病人教育的有关知识;患者突然死亡。结论:医院应高度关注在突发公共事件下对护理实习生身心的影响,针对性地建立干预方案及积极应对方式,正确引导护理实习生面对工作压力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实习生 压力及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用于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效果及价值体会。方法:本研究患者共计 50例,研究时间为 2018年整年度,上述患者均为放射性肺炎患者,对上述患者分别进行 X线检查以及多层螺旋 CT扫描,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 X线的诊断,阳性率为 78.0%。在多层螺旋 CT扫描下,阳性率为 96.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在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对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放射性肺炎 诊断效果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新生儿肺炎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1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 7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 n=38)和常规组( n=38),护理中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常规组应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为 94.74%、常规组为 78.9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总满意率方面,实验组为 97.37%、常规组为 84.21%,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促进病情恢复、缩短病程,还能让家长更满意,临床中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新生儿 肺炎
  • 简介:[摘要]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发生,由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出现病毒性肺炎患者而被发现,有病死率低、染性强、预后较好的流行病特点。新冠肺炎是一种由2019-nCoV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乏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等,重症患者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等并发症。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潜伏期在2周内,随着疫情的发生、蔓延,部队官兵在部队隔离,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影响。本文为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对策展开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部队官兵 心理健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 症肺炎患者加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护理质量及其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份至 2019年 3月份在我院行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80例,以收治时间随机将其分为 A组、 B组各 40例,分别给予普通护理与整体责任制护理,以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 P< 0.05)。结论:将整体责任制护理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老年重症肺炎 护理质量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G试验早期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8月至 2019年 7月我院收住的 60例诊断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血浆 G试验检测,评价 G试验对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确诊组与临床诊断 组 G 试验水平均明显高于非 PCP组 ,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试验对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敏感性较高。

  • 标签: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G试验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