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音乐所处的地方社会,无论区域的大小、历史的悠久,族群之间、村落之间都相互发生关系、形成联系,并使得这种文化及其群体本身产生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内外关系的作用下,传统音乐文化是如何维系其历史传承性,并保持音乐文化的传统性?本文以流行于浙江富阳地区的细乐锣鼓——鼓亭锣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份鼓亭锣鼓的谱本进行分析,在梳理该乐种在当地的流行年代的同时。探究村落间如何维系其传承关系。

  • 标签: 鼓亭锣鼓 传承 变迁
  • 简介:本文从构建我国古代应用律学体系的理论出发,梳理了音乐学界对上古出土陶埙和骨笛的已知音响资料研究的理论成果,并进行述评;以期为这一基础理论的构建提供有力的资料、资料分析、以及理论描述的基础。

  • 标签: 陶埙 舞阳贾湖骨笛 测音 测音资料
  • 简介:<正>随着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culturalpoetics)的兴起,以及文学研究领域内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20世纪末以来北美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研究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我们曾在《英语学界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新动向(2007-2011)》一文中指出,某些海外研究者"已经将以往那种强调文学语言的独特性、文本的独立自主性,崇尚文学研究的客观性,并带有形式主义特点的‘文本细

  • 标签: 明清传奇 中国古典戏曲 文化诗学 新历史主义 《桃花扇》 文学传统
  • 简介:摹仿演练与双钢琴演练是指挥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指挥学习中从准备环节到排练环节的一个重要转换过程。摹仿式指挥比双钢琴演练要简单,随大师指挥的音响、音像进行摹仿式教学也是一种借鉴性学习的提高手段。但一味地以摹仿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却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采用双钢琴指挥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原作的案头分析能力有所加强,还能够在尊重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发挥二度创作的潜能。当然演绎的准确性、音色的质感欠缺也是其中不足。所以两者只有辩证地结合、扬长避短、善于总结演练环节中获得的经验,才能有效地运用到接踵而来的实际排练环节中。

  • 标签: 指挥教学 摹仿演练 双钢琴演练
  • 简介:许之衡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中,人们依稀可记的,只有他《中国音乐小史》(1930)那本小册子了。但曾几何时,他在北大的讲台上叱咤过风云,在中国的诗坛上独领过风骚,在中国的政坛也曾有过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言论。这就是应予以重新认识的许之衡。本文先以年代时间为序...

  • 标签: 生平事略 戏曲史 中国音乐史 南北曲 作曲法 传奇剧本
  • 简介:<正>为努力开创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新局面,辽宁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成立大会,于一月十日至十二日在沈阳召开。各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部的负责同志共60人出席了会议。副省长张知远,教育部高教一司科研处长章学新,省高教局长李冀,副局长孙华旭、

  • 标签: 高等学校学报 辽宁省 学报编辑工作 学报编辑部 新局面 科研处长
  • 简介:笔者就天津大学音乐特长生近四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中分析了各高校招收特长生及考生考取特长生的原因,希望对有意考取特长生的考生有所帮助。

  • 标签: 天津大学音乐特长生 调查报告 研究
  • 简介:研究调查了山东省四所高校247名音乐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态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音乐专业学生对英语持消极的学习态度;男生和女生在英语学习态度上无明显差异;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与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态度上有明显差异。最后,研究者提出了转变音乐专业学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建议。

  • 标签: 英语学习态度 艺术生 调查问卷 访谈
  • 简介:1991年,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王秋桂教授申请到了一笔经费,在他主持下开展"中国地方戏与仪式"的研究。参加此一研究计划的有大陆、台湾、香港地区及英、美、法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初

  • 标签: 祭祀仪式 仪式戏剧 研究计划 目连戏 民间文化 调查报告
  • 简介:中国先秦时代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是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基础的重平学派。这两大学派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舞台,他们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分别以“人”──自然──宇宙和“人”──伦理──社会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提出了先秦中国音乐审美经验的理论和观点,对当时音乐的审美意识以及后来中国人的音乐审美意识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儒、道学派 音乐审美意识
  • 简介: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辑录的287首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对"声韵"、"声韵型"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三声韵命名、分类、形态、特征的探究,拟构建以三声韵结构为基础的民歌三声腔分析实践体系,以期达到从细部了解田歌这一古老民歌品种的旋律构成情况并及探索其规律之目的。

  • 标签: 湖北 民歌 田歌 旋律 三声腔 声韵
  • 简介:本文就学术史研究的一般特点作学理性思考,从八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学术史研究中,主要关注的,应是对学科基础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术创新成果。学术理论的应用及效应。对理论应用价值的评价,也要有所关注。同时结合音乐学术史的研究对象,提出“果、流、变、评”“四象”并作相应的阐发。

  • 标签: 中国音乐 学术史 学理性思考 四象
  • 简介: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在我国的许多历史典籍中,记载着有关中朝文化交流的丰富史料,其中包括了音乐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本文拟通过辑录中国正史中的有关古代朝鲜音乐文化的史料,为研究中朝音乐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国正史 中朝音乐文化交流 史料
  • 简介:文章通过对十洞地区的岩洞寨(黎平县)与九洞地区小黄寨(从江县)的鼓楼大歌的构成、竞技原则、竞歌实况、唱法、音乐形态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以探索侗族大歌在表演中如何获得生命活力,合唱中变与不变是如何规定,对同一首歌,青年歌队如何简单化演唱,老年歌队又如何复杂化演唱等问题。这将丰富我们对鼓楼大歌的“尾腔预示法”、“抛高式旋法”、“公领母跟”等音乐形态及表现手法的认知,和便于掌握歌手间的合唱竞技法则。

  • 标签: 岩洞寨 小黄寨 侗族大歌 鼓楼竞歌 合唱技法
  • 简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结构形态的转型和现代传媒力量的迅速崛起,传统的民歌文化被迫卷入饱受冲击与消解的衰微命运,熠熠生辉的艺术光环也不禁蒙上了些许黯淡。以闽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安溪茶歌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历史流变、艺术特点、发展现状、传承保护等方面加以综合论述与深入研究,以期待探索出维护传统文化多样性、促进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 标签: 安溪茶歌 艺术特点 发展现状 保护与传承
  • 简介: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在动物的骨头、竹子或果壳上能吹出声音,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原始人从制作只发单音的无指孔笛类乐器进化发展到制作出带有三、四个指孔的笛类乐器。人们又把植物的茎或叶制成单簧片和双簧片,并放在植物茎制成的管上来发音,从只发单音的无指孔簧片乐器,发展出带有三或四个

  • 标签: 木管乐器 单音 声音 发音 竹子 人类文明
  • 简介:在音乐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音乐中的综合素质修养不仅涵盖音乐内容上的学习与理解,还涵盖着对音乐艺术上的熏陶和对音乐这门学科艺术上的见解能力。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引导学生在音乐造诣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 标签: 音乐活动 教学 研究 学生 综合素质修养
  • 简介:音乐鉴赏课程是普通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媒介,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13号令《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颁布后,原本各高校的使用的“欣赏”课教材都陆续改为“鉴赏”课教材,但实际教材的内容却还是“欣赏”范畴,有的将音乐专业院校的音乐学学科知识照搬或简单化,还有的干脆将教材换个名而已。这样的教材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教学目的。

  • 标签: 普通高校 音乐鉴赏课 教材 审美 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