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一位朴实安静的老人,微笑着坐在我面前,窗外是碧流潺潺的桃花江。一抹红艳的夕阳照进窗来,老人的笑容也显得红艳艳的,面色也是红艳艳的。他就是已属耄耋之年的老诗人、诗美学理论家吴奔星教授。他是我四十年代就仰慕的诗人。当时就有“南有艾青,北有奔星”之说,他却谦逊地说:“怎能与艾青相比……”我仰慕奔星虽久,但相识却晚在1979年的北京,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的热情诚挚,立即点燃了我,滔滔不绝地谈诗,谈人生……十年后,我们重逢于桂林漓江诗会,他依旧那么热情,健谈,步履虽然显得稍为缓慢,但依旧很健朗。我上楼看望他,畅谈后,他执意要送我下楼,我担心他下楼不便,他却大步地迎着夕阳走下楼来,要我陪他去看桃花江落日。

  • 标签: 吴奔星 理论家 诗美学 诗人 夕阳 教授
  • 简介:在近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后期创造社的批评活动一直被视为极左路线在文艺上的体现.在这一基本的预设之下,其有关"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主张,也仅被简单地理解为在"福本主义"影响下为争夺文坛领导权在词句上的标新立异.本文通过对卢卡契"异化"("事物化")概念在20年代中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面貌的发掘,重新讨论了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超越意识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区别于"无产阶级情绪""无产阶级意识"的历史内涵,并通过李初梨在与郭沫若的论争中的具体运用,重新勘测了革命文学论争的分野.

  • 标签: “异化” “革命文学” “物化” 分野 概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简介:大陆的台湾文学史著述卷帙纷繁,入选的样本有刘登翰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杨匡汉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黎湘萍著的《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像》以及朱立立著的《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在这几部编著中,前两部带有较明确的全面系统梳理台湾文学发展变迁历史的意图与实践,后两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线性文学历史,但因为它们都注意到了文学发展的历时性轨迹,并试图沿着这条轨迹追踪某种逻辑性规律,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写作的基本特征,因此将它们也归入'台湾文学史'写作的总体格局中,以期在开阔的研究视域中丰富理论建构体系.

  • 标签: 国族想像 精神私史 大陆学者 台湾文学史 理论视野
  • 简介:9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界在各种激进思潮的涌入与主导文化随着政治与经济秩序的改变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重构.新的现象自然需要新的理解模式才能做出有效的分析探究.这里,我们引进了文化研究学者布迪厄的文学场域理论来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究,同时也是针对9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课题的重构思虑与回顾检讨的一种尝试.

  • 标签: 重写马华文学史 断奶 文学场域 斗争
  • 简介:<正>未经批判的生命是无价值的。——苏格拉底无可否认,当我们昨天还在抗拒、质疑高科技文明和新工具理性的有效性时,电子、数码和网络就裹挟着狂飙的时代潮流向我们席卷而来,世界正在被一张无所不在的“网”悄悄“网”住,“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已经是生活的现实“存照”,不再是阳光下一个苍白的雪人。而

  • 标签: 网络诗歌 诗歌作品 诗江湖 理论研究现状 “数字化生存” 虚拟空间
  • 简介:  杂志社与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联手于2004年6月5日至7日,假福州市富黎华大酒店举行了一次小而精的学术研讨会--"世界华文文学理论建设研讨会".会议针对近年来"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界提出的该学科建设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以杂志在2004年第2期推出的"东南圆桌:开放的诠释--世界华文文学"一组文章以及该刊紧接着于第3期刊载的两篇反馈文章为契机,对本学科发展中面临的关涉学科认识与命名的元命题以及亟待梳理的一些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讨.……

  • 标签: 世界华文 华文文学理论 学科活力
  • 简介:傅毅的《舞赋》是我国文学史艺术史上第一篇专门描写舞蹈表演艺术的文学作品。马积高先生在《赋史》中赞扬《舞赋》说:“其刻画形象之细腻委曲,固非《招魂》、《七发》中写舞的段落可及,而写独舞者的神情,强调其‘怀悫素之洁清’,‘气若浮云,志若秋霜’,用意尤较他人为高。它表现出作者不仅注意到她的优美舞姿,而且洞察到她的高尚情操,并且有意识地把它揭示出来,使欣赏者的思想也因此得到提高。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尝试”。这说明,这个时候,人们对音乐舞蹈艺术的美的认识已经大

  • 标签: 舞赋 傅毅 赋史 郑卫之音 音乐美学 《招魂》
  • 简介:<正>正如人类所有的文明以及人类自身一样,节奏生于自然。自然界的四时易序、昼夜更迭、峰峦起伏、水波相继,生理上的呼吸脉搏、新陈代谢,人事中的生死壮衰、兴亡隆替……凡此种种,无不可视作

  • 标签: 诗歌理论 象征派 峰峦起伏 绘画美 戴望舒 穆木天
  • 简介:<正>一神州大地到处涌动的变革浪潮,不但日益丰富社会的物质文明,而且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积淀物,在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各种观念上引起了极为剧烈地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小说创作,其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地变化,主题观,典型观,功能观,审美观,种种的小说观念都有了新的拓展和变革。传统的小说理论研究,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小说内部各种要素的研究,探讨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诸种要素在构筑

  • 标签: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小说理论 长篇小说 理论观念 审美属性
  • 简介: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的研究虽然有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局面,但就整体而言,多停留在一个研究平面上,真正从《三国演义》文本的整体艺术构架上进行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这种状况,如何有所突

  • 标签: 郑铁生 《三国演义叙事艺术》 历史演义小说 人物形象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罗门都市诗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都市诗理论,以现代诗人在都市语境中的历史使命和道德承担为中心,概括罗门都市诗的理论核心与诗学价值.

  • 标签: 罗门 都市诗 十字街头 十字架
  • 简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着时代的感召和历史条件的催发,一批内涵丰厚的唐诗研究专著相继涌出,而余恕诚教授的(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据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增订出版,以下简称),则是其中一部极具特色的佳构.

  • 标签: 中的理论 人文关怀 余恕诚唐诗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核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构成。当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二: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些断简残篇,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内在联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双方都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内容的横向构成和历史的纵向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80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构成的论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转移,促进了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觉醒,变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但其最明显的局限是没有说清“体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评价标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体系构成 历史发展 中国
  • 简介: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委托,宁夏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于1989年9月下旬和10月中旬先后两次召开座谈会,邀集自治区部分文艺评论家、专业作家、编辑、高校文学理论教师30余人参加,讨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自治区文艺领域内的表现及其危害。座谈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副主席、宁夏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淮生主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宗杰、宣传部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艺领域 文学理论 袁宗杰 中国作家协会 专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