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某三甲医院住院腹泻患者中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分子流行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2月425份住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分离鉴定,检测其毒素基因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E-test药敏试验。结果425份标本中分离到49株艰难梭菌,产毒艰难梭菌37株,占75.5%(37/49),≥65岁腹泻患者Cd检出率为14.0%(25/179),肾内科Cd检出率为36.4%(4/11),A-B+CDT-有7株,占18.9%(7/37),A+B+CDT-有29株,占78.4%(29/37),A+B+CDT+有1株,占2.7%(1/37);共有24个ST型别,其中ST2、ST3和ST54为主要检出型别,各占比为12.2%(6/49)。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为93.9%(46/49),对利福平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2%(6/49)和10.2%(5/49)。结论产毒株以A+B+CDT-为主要型别,ST2、ST3和ST54为主要型别,各ST型别分布分散,全部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

  • 标签: 艰难梭菌 毒力基因 分子分型 耐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儿童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特征,为该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1例VL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转归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合并HLH分为单纯VL组和VL+HLH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1例VL患儿分别来自陕西省[70.73%(29/41)]、甘肃省[14.63%(6/41)]、山西省[12.20%(5/4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44%(1/41)],农村患儿占87.80%(36/41),高发年龄为>1.0~3.0岁[63.41%(26/41)],全年散发。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发热[97.56%(40/41)]、脾大[95.12%(39/41)]、淋巴结肿大[82.93%(34/41)]和肝大[60.98%(25/41)]等。经1次、2次和3次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者分别为36例、4例和1例。血常规显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占100.00%(41/41)、78.05%(32/41)和58.54%(24/41)。单纯VL组(28例)与VL+HLH组(13例)的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t=2.64,Z=-2.66,t=7.15,t=-5.76,t=3.86,均P<0.050),单纯VL组肝大比例和骨髓涂片发现噬血细胞比例均低于VL+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0.93,均P<0.050)。12例VL+HLH患儿使用锑剂6 d方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余均采用锑剂6 d方案,锑剂1个和2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92.68%(38/41)和4.88%(2/41),1例在1个疗程基础上将锑剂加量1/3并延长治疗至8 d后治愈。随访时间为(41.36±31.49)个月,3例患儿治愈后5~8个月复发,再用锑剂治疗1个疗程后均治愈。结论VL患儿以农村为主,临床常见发热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受累等相关非特异性表现。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阳性率高,少数阴性病例需重复骨髓穿刺。锑剂规范治疗效果好,合并HLH者可考虑联用免疫球蛋白。个别病例出现复发,锑剂再次治疗有效。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儿童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 作者: 王学艳 祁海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过敏性疾病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038,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 100084,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过敏性疾病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以变应性鼻炎(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20世纪以来全球AR患病率增长明显,不仅给患者个体造成身心伤害,亦对社会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概述了以AR为代表的变应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影响因素和我国的防治策略,提出在应对全球变应性疾病流行的复杂状况时,应全面认识人类个体健康、环境宜居性和地球健康三者间的紧密联系,从改善局部环境和缓解个体疾病入手,为解决人类生存的宏观问题提供微观路径和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 -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自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上报的年度汇总资料中收集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及确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及人群主动监测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8 -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40 665例,年均发病率为53.47/10万。年发病数从2018年的10 111例增加至2020年的16 406例,年发病率从2018年的39.99/10万增加到2020年的64.60/10万。春夏季为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 - 8月,占64.90%(26 390/40 665)。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其中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通辽市(9 896例)、兴安盟(6 136例)、赤峰市(4 934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 ~ < 65岁(33 539例),男女性别比为2.18 ∶ 1.00(27 890 ∶ 12 77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9.23%(32 221/40 665);2018 - 2020年全区主动监测704 085人,其中血清学检测391 941人,感染率为4.57%(17 920/391 941);主动监测人群新发病例9 539例。3年间共分离出布鲁氏菌羊3型19株、羊1型11株。结论2018 -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动监测人群新发病例较多,有较高的病例漏报情况。建议扩大监测范围,加强人畜间病原监测,各部门联合防控,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因素,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艾滋病防控领域。本文对其应用于艾滋病时空分布模式分析、非监测点地区数据推算、流行影响因素探索、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艾滋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空间流行病学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对感染者病毒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1年6月1日至9月30日,北京市累计报告17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占66.67%(114/171)。输入国以菲律宾、阿联酋、英国和俄罗斯为主,占67.84%(116/171)。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2∶1(114∶57);年龄M(Q1,Q3)为28(23,36)岁;中国籍占80.12%(137/171)。对其中47例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76.60%(36/47)属于Delta变异株。疫苗接种率为60.82%(104/171),其中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3.80%(92/171)。13.53%(23/170)的感染者入境当天筛查出核酸阳性,所有感染者均在28 d内检测出核酸阳性。未接种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P<0.001),出现了1例重型和1例危重型病例。未接种组N基因Ct值M(Q1,Q3)为32.51(23.23,36.06),开放读码框lab(ORFlab)基因Ct值为32.78(24.00,36.38),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双基因Ct值中位数较未接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期间,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新冠病毒感染者无论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其体内均有相似的病毒载量,但疫苗接种可降低疾病严重程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境外输入病例 流行特征
  • 作者: 杨淑娟 贾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成都 610041 武汉大学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国际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国际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2
  • 简介:摘要近年来,慢性病致病因素的研究从专注行为生活方式等非空间因素逐渐向地理环境等空间因素延伸。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是健康地理学的分支方向。作为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和空间流行病学的融合,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测绘遥感、移动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个体的全生命周期暴露史(暴露组)进行精准回溯、测量及模拟,采用累积风险模型和关键期/敏感期风险模型等全生命周期模型研究暴露史在个体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健康的影响。本文对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在慢性病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分析策略及重点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其在慢性病领域的致病因素研究中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健康地理学的发展,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健康管理。

  • 标签: 全生命周期 流行病学 健康地理学 慢性病 累积风险模型 关键期风险模型 敏感期风险模型
  • 作者: 王叶青 钱素云 李科纯 谢正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全球分布的罕见并且独特的急性脑病。通常以病毒感染相关的高热症状起病,随后迅速恶化,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ANE的神经放射学特征是累及双侧丘脑等部位的多灶性、对称性脑部病变。目前尚无针对ANE的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较差,大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本文总结了儿童中这种罕见但致命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预后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脑病 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由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的COVID-19病例相关信息,分析本次疫情的三间分布,估算潜伏期以及实时再生数(Rt)。结果2021年12月7-21日上虞区累计发现COVID-19病例380例,均为确诊病例,年龄M(Q1,Q3)为52(38,61)岁;男女性别比为1∶1.25;职业以工人(36.58%)和农民(27.63%)为主;此次疫情共波及上虞区的9个乡镇/街道,主要集中在曹娥街道(57.10%)和百官街道(31.53%)。COVID-19病例的潜伏期M(Q1,Q3)为4.00(3.00,5.75)d。基本再生数(R0)为4.06,Rt早期最高为5.62,在疫情发现后呈下降趋势,10 d内降至1.00以下。疫情自发现后14 d(12月7-21日)单日发病人数首次下降为0,主要的发现方式为集中隔离发现(55.53%)和居家隔离发现(40.00%);密切接触者(密接)和密接的密接(次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分别为2.06%和0.46%。结论2021年绍兴市上虞区COVID-19疫情病毒潜伏期较短,波及人员数量多,存在聚集性疫情,提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强,密接和次密人群的排查与管理、风险区管控或为控制疫情的关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变异株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基础。方法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盟(市)、53个旗(县)所有行政村开展饮茶型氟中毒调查。采集每个行政村的基本信息和人口学信息,在每个行政村抽取10户居民入户调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砖茶饮用情况,并采集家庭砖茶样品测定氟含量。检查行政村内所有8 ~ 12岁儿童氟斑牙以及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内有39个旗(县)居民有饮用砖茶习惯,其中有大量饮用砖茶习惯人口占总覆盖人口的70.22%(427.85万/609.28万);饮用砖茶人群人均年砖茶消耗量为1.00 kg,人均日砖茶氟摄入量为0.68 mg。共采集砖茶样品24 282份,氟含量超标样品占74.77%(18 155/24 282);除红砖茶氟含量低于国家卫生标准(300 mg/kg)外,其他各品种砖茶均超标。共检查8 ~ 12岁儿童97 295人,检出氟斑牙6 558例,氟斑牙检出率为6.74%;其中,极轻度3 623例、轻度2 440例、中度489例、重度6例;不同地区、年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 803.76、30.82,P均< 0.05)。共检查16岁以上成人115 251人,检出氟骨症1 691例,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1.47%;其中,轻度1 043例、中度481例、重度167例;不同地区、年龄成人氟骨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584.26、562.67,P均< 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所饮用的砖茶氟含量严重超标,8 ~ 12岁儿童氟斑牙及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均检出中、重度患者,应持续加强内蒙古自治区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工作。

  • 标签: 砖茶 氟中毒,牙 氟骨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范围,准确掌握饮茶型地氟病患者信息,为推广低氟砖茶和开展患者救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 - 2020年,根据《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2019)》和前期掌握的甘肃省相关情况,选择甘肃省12个历史有饮用砖茶习惯的县(市)作为调查点,对全部具有饮用砖茶习惯的村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调查村饮用水氟含量、茶氟含量、人群茶氟摄入量、8 ~ 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和尿氟含量、成人氟骨症病情和尿氟含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覆盖12个县(市)的125个乡(镇),共调查860个村的8 625户居民。采集饮用水水样1 672份,村级水氟含量范围为0.01 ~ 1.81 mg/L,筛查出水氟含量> 1.0 mg/L的村6个;共采集各种茶样3 664份,总体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范围为31.88 ~ 1 643.40 mg/kg;有1 076份茶样氟含量≤300 mg/kg,砖茶氟含量合格率为29.37%(1 076/3 664)。12个县(市)有92个乡(镇)的496个村仍在饮用砖茶,村砖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1.21 kg,成人日均茶氟摄入量为1.57 mg/d。在玛曲县、阿克塞县、天祝县和肃南县4个县发现有13个乡(镇)的31个村成人日均茶氟摄入量> 3.5 mg,涉及常住人口5 272户15 272人。在上述31个村检出氟斑牙患者65例,氟斑牙检出率为3.50%(65/1 856),主要为极轻和轻度病例;采集儿童尿样326份,尿氟中位数为1.44 mg/L。对2 189名成人进行了氟骨症病情临床调查,有明确氟骨症临床症状和(或)体征的123名患者进行了骨和关节的X线检查,检出X线氟骨症病例7例,检出率为0.32%(7/2 189),其中轻度4例、重度3例;采集成人尿样83份,成人尿氟中位数为1.83 mg/L。确定中度病区村2个,分别是天祝县安远镇野狐湾村和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确定轻度病区村4个,分别是天祝县抓喜秀龙镇代乾村、大红沟镇西顶村、旦马乡土塔村和阿克塞县阿克旗乡安南坝村。结论甘肃传统的饮茶型地氟病流行区大部分已达到控制水平,但局部地区茶氟暴露风险依然存在,亟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标签: 氟化物中毒 氟斑牙 氟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浙江衢化医院200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29例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所在企业类型、氢氟酸质量分数、烧伤部位、烧伤总面积、院前时间、住院天数、创面愈合天数、入院时是否有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是否行手术治疗、有无瘢痕后遗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全部患者和氢氟酸质量分数已知的患者手术治疗和瘢痕后遗症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全部患者和氢氟酸质量分数已知的患者创面愈合天数的危险因素。结果229例患者中男206例、女23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139例),大部分患者的所在企业类型为非氟化工企业,仅91例患者的致伤氢氟酸质量分数已知(以中质量分数为主),常见的烧伤部位为手指中末节,烧伤总面积均≤1%体表总面积,院前时间为19(9,29)h,住院天数为2(1,7)d,创面愈合天数为12(8,18)d,入院时有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的比例分别为0.9%(2/229)、1.3%(3/229),3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3例患者有瘢痕后遗症。针对229例患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所在企业类型、院前时间均是患者手术治疗(比值比分别为7.86、51.3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3~33.76、11.89~221.78,P<0.01)和瘢痕后遗症(比值比分别为3.62、27.40,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6~7.43、13.25~56.68,P<0.01)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时间是影响患者手术治疗和瘢痕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43.00、24.55,95%置信区间分别为9.89~187.03、11.78~51.16,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在企业类型、院前时间均是患者创面愈合天数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6.16、12.83,95%置信区间分别为3.38~8.93、10.72~14.93,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在企业类型、院前时间均是影响患者创面愈合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2.81、12.16,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0~5.13、10.00~14.31,P<0.05或P<0.01)。针对91例氢氟酸质量分数已知的患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所在企业类型、氢氟酸质量分数(低和高)、院前时间均是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9.10、11.25、10.69、0.0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15~72.25、1.39~90.93、1.32~86.59、0.01~0.19,P<0.05或P<0.01),所在企业类型、氢氟酸质量分数、院前时间均是患者瘢痕后遗症的影响因素(比值比分别为0.32、0.21、36.80,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1~0.92、0.06~0.73、11.03~122.79,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氢氟酸质量分数、院前时间均是影响患者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1.51、0.0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2~108.26、0.01~0.25,P<0.05或P<0.01),院前时间是影响患者瘢痕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7.71,95%置信区间为9.97~142.69,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所在企业类型、氢氟酸质量分数(低和高)、院前时间均是患者创面愈合天数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7.12、-5.63、-9.74、13.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43~11.81、-10.59~-0.68、-14.78~-4.70、10.14~16.86,P<0.05或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氢氟酸质量分数、院前时间均是影响患者创面愈合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5.84、0.0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59~-1.08、0.05~0.12,P<0.05或P<0.01)。结论手部氢氟酸烧伤发病人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所在企业类型、氢氟酸质量分数、院前时间是影响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烧伤,化学 氢氟酸 伤口愈合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感染的流行特点,为AstV腹泻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各监测哨点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样本及临床信息。采用RT-PCR检测AstV,描述AstV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采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共4 918份,检测4 531份,AstV阳性检出率为5.30%,四川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低(1.23%),甘肃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高(14.36%);AstV在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4%和4.52%,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AstV感染无明显年龄、城乡差别和季节特征(P>0.05);AstV阳性病例中,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呕吐等症状,腹泻次数多为0~2次,粪便性状常为水样便。结论AstV是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之一,临床诊疗时须予以考虑,需持续开展监测。

  • 标签: 病毒性腹泻 星状病毒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2020—2021年瑞丽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和伊蚊分布特点。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病例和伊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这两年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59例,其中2020年249例(本地病例245例,输入病例4例),发病率为116.89/10万;2021年10例(本地病例9例,输入病例1例),发病率为4.75 /10万。主要流行于主城区、勐卯镇、姐告开发区和畹町镇。病例主要发生于7—11月,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职业主要为商业服务者、家务及待业者和学生。布雷图指数6—11月为10~58,其他月份为<5,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其它蚊种构成比分别为40.41%、35.72%和23.87%。结论瑞丽市2020—2021年每年都发生登革热本地流行,发病率下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边境管制下登革热输入病例减少和本地流行减弱有关。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特征 蚊虫密度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 简介:摘要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传染病菌,可引起胃肠炎、肠热症、血液感染及肠外局灶性感染等多种沙门菌病,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抗生素对沙门菌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治疗沙门菌病传统一线药物耐药的发生,阿奇霉素已成为常用抗菌药物之一。但已有研究报道耐阿奇霉素沙门菌菌株,且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日益普遍并逐年呈上升趋势。主动外排泵活性增强、内酯环结构被破坏、核糖体甲基化、携带ICE_erm42基因可能是耐药相关机制。沙门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发现、监测及深入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延缓其耐药趋势有重要作用。该文将沙门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流行病学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沙门菌 阿奇霉素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流感染来源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住院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14株CRKP及患者临床信息。采用E-test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血清分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4至2018年,共有155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其中14例由CRKP引起,占9.03%。PFGE和MLST分析表明,3株ST11型CRKP同源性>90%。所有菌株均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耐药基因以blaKPC-2为主,在我国首次分离到1例携带blaNDM-7的CRKP菌株,来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到4株血清型为K1型的CRKP。8例患者在获得血培养药敏结果后改用抗菌药物,6例好转出院。结论对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及ICU患者,应及早进行CRKP筛查和病原学检测。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耐药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导出浙江省2011—2020年网络直报的生殖器疱疹病例数据,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为4.92/10万 ~ 6.19/10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χ2趋势 = 0.03,P = 0.959);女性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5.13,P = 0.034),由4.50/10万上升至6.02/10万,年均上升3.27%;高发年龄段为20 ~ 39岁性活跃人群,但15 ~ 19岁及50岁以上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8.10%(15 ~ 19岁)、9.24%(50 ~ 54岁)、7.81%(55 ~ 59岁)、4.27%(≥ 60岁)。病例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28.38%,8 779/30 931),医务人员、离退人员、学生、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职业构成比年均增幅居前,分别为13.71%、13.14%、10.74%、9.36%、7.00%。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宁波、温州、台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及浙江中部工业经济较发达的金华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在5/10万以上;杭州市年报告发病率明显上升,年均增幅5.39%。结论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疫情无明显下降趋势,今后需关注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监测及感染途径、接触史调查。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人口统计学 浙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和毒力特征。方法2011年至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1 376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筛选多黏菌素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药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和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分别研究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毒力特征。结果从1 376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共筛选出14株(1.02%)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10株耐多黏菌素菌株的MgrB发生氨基酸替换(K2E、F28C),9株菌株的PhoQ发生氨基酸替换(D150G)。所有耐药菌株中均未检测到mcr、crrB等基因,与标准菌株相比,耐药菌株的pmrH和pmr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加。分子流行病学结果显示,14株耐药株分为9种序列型;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表明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更高的毒力。结论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多存在mgrB和phoQ基因突变,且mgrB基因突变可能在菌株毒力的变化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中的多黏菌素耐药菌株之间同源性较低。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多黏菌素耐药 耐药机制 分子流行病学 毒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及流行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荧光PCR法,对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3家哨点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多种病原体检测。结果803例样本中,呼吸道感染总阳性率为28.27%(227/803)。肺炎病例和门诊病例中,下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上呼吸道标本(x2=7.332,P=0.007;x2=13.698,P<0.01)。病原体感染前5位依次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和支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高峰主要集中在3月、8月和12月,不同病原体的季节特征各不相同。14岁及以下儿童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x2=12.411,P<0.01);14岁以上人群流感病毒和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高(x2=10.306,P=0.001;x2=6.470,P=0.011)。结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和支原体为北京市西城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不同病原体有各自的季节特征,且不同年龄组病原谱不同。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流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