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行(简称流感)是儿童季节性高发传染病,重症流感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肺炎仍然是儿童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儿童流感相关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需引起重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仍是首选抗流感药物,但耐药问题应引起关注。除一般器官功能支持方法外,体外膜肺氧合在我国儿童重症流感中的应用逐步增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流行诊疗方案(2019年版)"对儿童重症流感的诊治给出了更详细的推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流行(简称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流感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30例,其中甲型流感23例,乙型流感7例。轻症流感19例,重症流感7例,危重流感4例。发病前有流感接触史25例。临床表现中发热25例,吐沫17例,纳差16例,咳嗽14例,呼吸困难4例,少数伴有腹泻、呕吐。30例患儿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白细胞总数正常21例,降低8例,升高1例;血C反应蛋白升高6例;谷丙转氨酶升高3例,肌酸激酶同工酶MB升高2例。19例行痰培养,阳性6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合并双侧肺炎7例、呼吸衰竭3例、呼吸衰竭+休克1例。7例抗病毒治疗,其中6例口服奥司他韦,1例静脉点滴帕拉米韦。4例呼吸支持(3例无创,1例有创)。29例好转或痊愈出院,1例危重症病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有助于新生儿流感的早期诊断,新生儿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合理使用抗生素,新生儿流感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流感病毒B型 流行性感冒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面对变异性极大,威胁性极强的流行,有许多致病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目前,流行致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四种学说,分别是病毒血症、过度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遗传易感性。本文就当前国内外流感病毒血症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 标签: 流感,人 病毒血症 重症肺炎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甲型流行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83例重症甲型流行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持续发热时间、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83例重症甲型流行患儿中,男43例(51.81%)、女40例(48.19%),平均发病年龄(2.43± .5)岁。83例患儿均伴有发热,平均发热最高峰为(39.72± 0.77)℃,平均发热时间为(3.02±2.35)d。并发症:呼吸系统51例(61.45%),神经系统31例(37.35%),循环系统23例(27.71%),消化系统14例(16.87%),血液系统29例(34.94%);伴其他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患者15例(18.07%)。合并感染:细菌感染者24例(28.91%),支原体感染者22例(26.50%),其他病毒感染者16例(19.28%),真菌感染者1例(1.20%)。入组患儿均给予神经氨酶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其中2例患儿自动出院(病情好转),81例均治愈出院。入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5.80±3.12)d,其中非合并肺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5.45±2.87)d,而合并肺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7.31±2.85)d,最长者达23 d。结论儿童重症甲型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4岁多见,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多见,且住院时间长的病例亦多见于合并肺炎并发症者,易并发多种、多重病原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对儿童健康危害大,但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应加强对重症甲型流行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疾病危害,提高早期治愈率。

  • 标签: 儿童 甲型流行性感冒,重症 临床特征
  • 作者: 耿陶然 韩扬 邱志峰 杜铁宽 江伟 施举红 秦天 范洪伟 李太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 10073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免疫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流行(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流感患者。选取体检中心年龄匹配的10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流感患者按轻症、重症及重症存活、重症死亡分组,比较流感患者与健康对照及不同组流感患者的临床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流感患者,其中重症24例(死亡6例),轻症18例。流感患者总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699(505,1 093)个/μl比1 963(1 603,2 394)个/μl]、B细胞[75(37,140)个/μl比179(119,239)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64(37,133)个/μl比356(231,496)个/μl]、CD4+T细胞[353(237,505)个μl比663(531,824)个/μl]及CD8+T细胞[210(126,348)个/μl比481(341,693)个/μ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且重症死亡组的T细胞总数和CD8+T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存活组[T细胞总数370(260,537)个/μl比722(390,990)个/μl,P<0.05;CD8+T细胞计数87(74,105)个/μl比222(154,404)个/μl,P值均<0.01]。CD8+T细胞激活指标CD8+HLA-DR/CD8+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组[(53.7±19.2)%比(38.5±21.7)%,P<0.05];重症存活组明显高于重症死亡组[(46.1±19.1)%比(18.2±14.6)%,P<0.01];CD8+CD38+/CD8+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组[74.8%(64.1%,83.7%)比53.3%(45.3%,67.2%),P<0.01]。回归分析显示CD8+T细胞计数(OR=0.952,95%CI 0.910~0.997,P=0.035)及CD8+HLA-DR/CD8+T比例(OR=0.916,95%CI 0.850~0.987,P=0.022)与重症流感患者的病死率呈负相关。动态监测血常规可见轻症患者起病后1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大幅下降,平均降幅57.0%,但在病后1周即能基本回升至原先水平。结论流感患者病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显著减低,重症患者CD8+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计数和激活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趋势,有望作为预估重症流感患者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流感,人 重症 淋巴细胞亚群 CD8+T细胞 激活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知识图谱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流行(流感)的研究现状、科研热点及前沿动态,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0至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5.6软件,绘制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相关图谱,分析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及合作关系,探讨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信息。结果共获得相关文献3 048篇,涉及949位作者、242个研究机构。发文量分析显示,近20年中医药治疗流感相关研究发文量波动较大,在2010年前后受突然出现的热点影响十分明显,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文量约152篇。作者合作图谱分析显示,发表5篇以上文献的核心作者共77位,仅占所有发文作者的8.1%;发文量≥30篇的作者有5位,并形成以顾立刚、刘清泉、卢芳国、崔晓兰和张奉学为核心的5大团队。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分析显示,各机构间合作情况不佳,仅北京和广州两大地区的科研院所形成了联系密切的合作网。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有8个关键词出现频次超过100次,超过200次的超高频关键词有4个,以流感病毒居首位(518次);出现了流感病毒、中药治疗和病毒性肺炎等14次关键节点,为当前中医药治疗流感领域研究的重要支撑点;形成了14个大型聚类,反映了当前研究热点,涉及对流感的命名、病毒类型、中医认识与治疗和西医认识与治疗等,图谱显示聚类合理、结构显著。时线图谱提示,副流感病毒、病毒病、药效学、清热解毒药、抑菌和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时间均持续8年或以上,是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论中医药治疗流感领域总体研究较为完善;未来该学科研究应加强作者以及机构间的紧密合作,深入研究中药药理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完善流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体系。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中医药 CiteSpace软件 知识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流感)相关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31例流感相关死亡病例(死亡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PICU住院救治存活的188例重症流感患儿为存活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重症流感患儿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219例重症流感患儿,死亡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2±3.3)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9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例,冬春季多见(23例),8例有基础疾病。救治存活188例,男138例、女50例,年龄(3.4±2.7)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51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37例,20例有基础疾病。死亡组患儿感染前1年内均未接种流感疫苗。死亡组31例患儿临床表现发热31例、咳嗽21例、惊厥17例。流感相关脑病(IAE)17例;肺炎17例,塑型性支气管炎1例,3例气漏综合征,8例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4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3例发生继发感染,革兰阳性球菌9例;血常规1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8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死亡组31例患儿均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24例在发热48 h后首次用药;23例死于流感并发症,4例死于基础疾病,4例死于继发感染。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儿多有基础疾病[25.8%(8/31)比10.6%(20/188),χ²=4.215,P=0.040],继发感染发生率高[41.9%(13/31)比20.2%(38/188),χ²=7.029,P=0.008],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时间晚[77.4%(24/31)比53.7%(101/188),χ²=6.099,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继发感染、首剂NAI>48 h、并发ARDS及IAE是重症流感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流感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及IAE。识别并积极控制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及时给予NAI能够提高重症流感患儿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儿童 流感,人 流感相关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介绍俄罗斯药食两用真菌桦褐孔菌在治疗流行方面的配伍应用方法,发现桦褐孔菌可与姜、薄荷、黑接骨木花、洋甘菊、百里香、犬蔷薇、金盏菊、椴树花、柳树皮、荨麻叶、覆盆子、柠檬香蜂草、核桃叶、葛缕子(藏茴香)、西洋蓍草等配伍,对流行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药用真菌 桦褐孔菌 流行性感冒 配伍 俄罗斯
  • 简介:摘要介绍俄罗斯药食两用真菌桦褐孔菌在治疗流行方面的研究与配伍应用方法,认为桦褐孔菌对呼吸道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流感治疗,并可与紫锥菊、藏菖蒲根、茴芹子、樱桃胶、丁香花蕾、老鹳草花、洋甘菊、肉豆蔻、牛至等配伍,用于流行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药用真菌 桦褐孔菌 流感 抗病毒 配伍 俄罗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流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淋巴细胞计数(LYM)亚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04例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中,64.4%(67例)有基础疾病,91.3%(95例)患者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9.4%(41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呼吸频率(次/min:26.0±5.6比23.7±5.0)、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APACHEⅡ评分(分:18.20±4.88比12.35±4.58)、降钙素原〔PCT(μg/L):0.82(0.23,4.63)比0.39(0.11,0.92)〕水平和心血管疾病比例〔24.4%(10/41)比7.9%(5/63)〕以及有创通气比例〔63.4%(26/41)比17.5%(11/63)〕均更高(均P<0.01),氧合指数〔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131.8±34.5比181.7±31.6〕、LYM(×109/L:0.53±0.40比0.92±0.44)、血红蛋白〔Hb(g/L):105.66±28.17比118.29±28.29〕、血小板计数〔PLT(×109/L):135.12±85.40比199.81±110.11〕、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181(131,275)比319(238,528)〕、CD4+细胞计数〔个/μL:110(71,161)比190(120,311)〕、CD8+细胞计数〔个/μL:71(33,100)比121(81,188)〕均更低(均P<0.01),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0(4.0,11.0)比12.0(8.0,20.0),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207,95%可信区间(95%CI)为1.094~1.332,P<0.001〕、LYM (OR=0.070,95%CI为0.018~0.271,P<0.001)、Hb(OR=0.984,95%CI为0.970~0.999,P=0.031)、PLT(OR=0.992,95%CI为0.987~0.997,P=0.003)、T淋巴细胞计数(OR=0.996,95%CI为0.993~0.998,P=0.001)、PaO2/FiO2(OR=0.955,95%CI为0.938~0.972,P<0.001)是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OR=1.195,95%CI为1.041~1.372,P=0.011)、LYM(OR=0.063,95%CI为0.011~0.369,P=0.002)以及PaO2/FiO2(OR=0.953,95%CI为0.933~0.973,P<0.001)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LYM<0.65×109/L或APACHEⅡ评分>14分时,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LYM与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3、0.563、0.500,均P<0.001)。结论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入住ICU时的APACHEⅡ评分、PaO2/FiO2以及LY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成人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儿童流行样疾病中病毒病原学的流行特征,以指导儿童时期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合理防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流行样疾病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甲型和乙型流行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Ⅰ至Ⅳ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 271例患儿,年龄范围为2月龄至182月龄,其中1 280例(56.4%)患儿的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呼吸道病毒。甲型流行病毒、乙型流行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1%(343/2 271)、12.5%(284/2 271)、8.4%(191/2 271)、7.8%(177/2 271)、5.1%(116/2 271)和6.7%(152/2 271)。流行病毒在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5),检出率随着年龄组的增高有升高趋势。呼吸道合胞病毒在0~12月龄患儿中的检出率为9.7%(35/361),高于其他年龄组。甲型流行病毒通常在冬季和夏季出现2个流行峰,乙型流行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冬季流行为主,肠道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分别以春夏季和夏季流行为主。结论流行病毒是儿童流行样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病毒在冬季高发,强烈推荐儿童广泛接种流行疫苗以有效预防流行暴发流行。连续监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对于疾病的防治很有必要。

  • 标签: 儿童 流行性感冒样疾病 病毒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症和重症甲型H1N1流行(以下简称流感)患者外周血转录组的差异,评估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的1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轻症组与重症组各5例),以健康人群(5名)作为对照。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其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转录组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重症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63.4±21.5)×109/L,低于轻症组患者的(255.6±52.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36,P=0.00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和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转录组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8,MMP8)测序结果的平均值为18.41,高于轻症组的2.33及健康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平均值在重症组为174.00,高于轻症组的22.91和健康对照组的3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MP8及MMP9有望作为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流感病毒甲型,H1N1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凉市2009年4月至2018年3月监测年度流行病原学特征,为本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此期间流感样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犬肾细胞分离培养,从时间、性别、年龄分布分析流感流行特征。结果共采集标本5 158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18.71%(965/5 158),其中甲型H1N1亚型、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占比依次为23.79%、35.99%和40.22%。流感病毒年检出率依次为39.32%、10.56%、10.24%、18.38%、15.75%、9.03%、20.98%、12.86%和18.13%;0~6岁组检出率最低,7~17岁组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12月至次年3月;分离到流感病毒110株,分离阳性率15.49%。结论平凉市流感冬春季高发,不同年度流感病毒优势株交替频繁,呈混合流行态势,建议加强冬春季流感防控措施,每年九月上旬为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 标签: 流感病毒 病原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甲型流行(以下简称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积水潭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北京回民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和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693例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比较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和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首剂糖皮质激素均于入院后72 h内使用,剂量为甲泼尼龙(0.6±0.3) mg/(kg·d),疗程为(4.0±1.2) d。应用矫正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皮质激素对患者临床结局(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入院后30 d的病死率、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高血糖和消化道出血)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检验和χ2检验。结果693例患者中,13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哮喘[比值比(odds ratio, OR)=15.528,95%可信区间(confidevce interval,CI)1.953~123.484,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904,95%CI 4.548~105.504,P<0.01)和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OR=2.701,95%CI 1.513~4.822,P<0.01)是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矫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早期(首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0~3 d)无创机械通气的风险(OR=0.342,95%CI 0.156~0.750,P<0.01),但增加晚期(首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4~14 d)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2.651,95%CI 1.913~6.306,P<0.01)、晚期需要胰岛素治疗的高血糖(OR=9.739, 95%CI 2.174~21.769,P=0.019)、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3.075, 95%CI 1.166~8.143,P<0.01)和入院后30 d死亡(OR=2.372, 95%CI 1.337~4.549,P<0.01)的风险;合并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OR=2.343, 95%CI 1.145~4.073,P<0.01)和动脉血氧合指数<300 mmHg的患者(OR=1.961, 95%CI 1.029~4.212,P<0.01),可增高入院后30 d死亡风险。结论短期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与甲型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诸多不良临床结局有关,不宜常规使用。

  • 标签: 甲型流行性感冒 社区获得性肺炎 糖皮质激素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妊娠期甲型H1N1流行(简称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重症/危重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轻症组(29例)和重症/危重症组(9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分析2组间一般情况、治疗及母婴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重症/危重症流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重症/危重症流感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危重症组患者年龄[(32±4)与(28±5)岁,t=2.155]、诊断流感孕周[33.3(27.3~37.1)与24.4(14.9~32.1)周,Z=-2.318]、妊娠期糖尿病的比例[4/9与7%(2/29),χ2=4.733]、热峰[(39.3±0.7)与(38.5±0.6) ℃,t=3.556]、早产率[3/9与0%(0/29),χ2=6.412]、围产儿病死率[3/9与0%(0/29),χ2=6.412]及孕产妇病死率[2/9与0%(0/29),χ2=6.136]均升高(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流感样症状至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OR=2.097,95%CI:1.103~3.989,P=0.02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OR=1.361,95%CI:1.005~1.843,P=0.046)是妊娠期重症/危重症流感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流感样症状至开始抗病毒治疗时间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95%CI:0.635~1.000)和0.854(95%CI:0.697~1.000),对应的界值分别为4.500和9.655。即当发病>4.5 d开始抗病毒治疗预测重症/危重症流感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3.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9.655时预测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2.4%。结论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及早抗病毒治疗,避免发生重症。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或可作为临床快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标签: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 流感,人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流感)病毒激活Toll样受体7(TLR7)/核转录因子(NF)-κB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气道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从手术标本中获取正常和COPD患者气管组织,分离、鉴定、培养出人原代气道上皮细胞,实验分6组,正常气道上皮细胞组(A组)、正常气道上皮细胞+A型流感病毒(IAV)组(B组)、COPD气道上皮细胞组(C组)、COPD气道上皮细胞+IAV组(D组)、正常气道上皮细胞+TLR7小干扰RNA组(E组)、COPD气道上皮细胞+TLR7小干扰RNA组(F组),分别与IAV、TLR7小干扰RNA共培养24 h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TLR7、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A组比,B组、C组和D组TLR7蛋白表达(A组0.350±0.075,B组0.950±0.075,C组0.780±0.056,D组1.280±0.031)、NF-κB蛋白表达(A组0.470±0.034,B组1.090±0.078,C组0.910±0.045,D组1.540±0.051)、IL-6水平[A组(53.000±6.532)pg/ml,B组(185.000±7.874)pg/ml,C组(138.000±5.100)pg/ml,D组(432.000±5.734)pg/ml]、TNFα水平[A组(17.000±1.625)pg/ml,B组(32.000±0.838)pg/ml,C组(29.000±1.323)pg/ml,D组(52.000±3.453)pg/ml]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C组比,D组TLR7、NF-κB蛋白表达及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A组比,E组TLR7蛋白表达(0.530±0.023,0.350±0.047)、NF-κB蛋白表达(0.800±0.046,0.510±0.067)及IL-6水平[(51.000±0.327)pg/ml比(26.000±1.081)pg/ml]、TNFα水平[(14.000±0.314)pg/ml比(8.000±0.526)pg/ml]显著下降(P<0.05);与C组比,F组TLR7蛋白表达(1.080±0.078比0.880±0.056)、NF-κB蛋白表达(1.280±0.034比1.040±0.029)及IL-6水平[(125.000±2.249)pg/ml比(83.000±1.125)pg/ml]、TNFα水平[(28.000±1.010)pg/ml比(21.000±0.429)pg/ml]下降(P<0.05)。结论流感病毒激活TLR7/NF-κB信号通路,调控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气道炎症风暴,为临床寻求流感病毒诱导COPD急性加重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肺疾病,阻塞性 Toll样受体7 RNA,小分子干扰 气道炎症
  • 简介: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在中国武汉快速传播,NCP的主要传播途径和诊疗措施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各级卫生组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感染方式、传播途径和生物行为无疑是切断疫情扩散和医务人员防控的关键。2020年2月Lancet曾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通过1个个例以结膜炎首发的NCP患者回顾,提出不容忽视2019-nCoV通过眼表进行传播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目前尚缺乏NCP患者临床观察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证据,因此NCP病原体感染与眼表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大型流行疾病病毒感染与眼部疾病的研究。本文对各类暴发性流行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的眼部表现进行综述,为NCP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流行病 病毒 感染 眼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966—1967年冬春全国范围的大串连,除了给沿途各地造成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压力外,数以千万计的人群流动引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全国性流行脑脊髓膜炎暴发流行。串连学生是该病的传播者和第一批患者。前所未有的疫情规模和范围、已遭到破坏的医疗卫生秩序等因素加剧了疫情,周恩来重启"群防群治"模式才逐渐控制了疫情。50年后回顾那次流脑流行和防控的历史,诸多问题值得深长思之。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疫情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