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中,爱与正义之关系是关键的桥梁。在各种关于"爱"的理论中,基督教"圣爱"与墨家"兼爱",均典型地体现了从"爱"到"正义"的理论路径——爱要求正义,超越正义,完成正义,从中展现了爱与正义的紧密关系。这两种理论类型的本质差异主要体现为人文与宗教混合性与宗教性、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性与规则性的区别。通过不同理论类型阐述爱与正义的关系,一方面揭示了宗教性的爱更具有扩张力和绝对性,虽然其规则性不利于爱对正义的超越,却依赖律法为载体而更具有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爱与正义之间不但需要紧密结合,而且需要爱的层次化来整合对称平衡与层次协调之结构,具体制度正义的构建是完成从爱到正义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爱与正义 基督教 圣爱 墨家 兼爱
  • 简介: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的产生与过失犯罪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地解释某些同时具有危险以及“社会相当性”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被允许的危险理论能够阻却犯罪的成立,所以存在如何将其嵌入犯罪构成要件中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但从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的产生背景以及其对限制过失责任范围成立的效果上来说,将其视为阻却过失责任的理论即放入责任这一阶层中应当是恰当的。

  • 标签: 犯罪构成要件 社会相当性说 新过失论 旧过失论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合义务替代履行是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该争论的内容在于结果回避可能性存疑时,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加以解决。对于该问题,目前有两种解决路径:其一,风险增高理论。只要能够确定行为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与被容许的危险相比,升高了法益侵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就足以肯定义务违反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即只要根据事后查明的所有客观事实能够认定合义务替代行为具有防止结果发生的可能,就说明义务违反行为增加了结果发生的风险,进而即可归责。其二,罪疑惟轻。只有当合

  • 标签: 二阶层客观 体系风险 增高理论
  • 简介:近年来,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十分盛行,成为当下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抛锚式教学模式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优化涉外警务的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终生学习能力,对人才培养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在涉外警务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对涉外警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科建设有所助益。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抛锚式教学模式
  • 简介:一、我国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缺失期待可能性,是指按照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行为人不为违法行为,而施行适法行为的情形。即指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如果有期待可能性,即能够期待行为人在行为时实施合法行为,行为人违反此期待实施了违法行为,即产生责任;如果无期待可能性,即行为人在行动时只能实施严重违法行为,不能期待实施合法行为,

  • 标签: 期待可能性理论 法治建设 违法行为 合法行为 行为人 适法行为
  • 简介:黑格尔通过对西方近代自然法理论的批判和改造,完成了一场重大而深刻的法哲学革命。这场革命的基础是他洞见到自然法理论赖以成立的抽象的人性概念无法为法哲学提供坚实基础,为此,他用更加具体、真实的伦理取而代之,作为法哲学的基础。其后,他在重新接纳现代个体精神的前提下,一方面将自然法理论与经济学结合起来,提出独特的市民社会理论,以克服自然法理论的不足;另一方面则在伦理的基袖上对国家进行重构。结果,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离遂取代了自然法理论的法律和道德的分离,成为其后法学理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 标签: 黑格尔 自然法理论 伦理 市民社会 国家
  • 简介:边沁的早期主权观念形成于对布莱克斯通自然法理论的批判中。他认为自然权利、自然法、原始契约都是理论拟制,布莱克斯通建立在原始契约上的主权是一种霍布斯式的绝对主权。这种主权观念混同了权力的事实雏度和应然维度,是一种抵制改革的主权观念,它无益于实现自由。边沁吸收了布莱克斯通的立法主权概念,但与布莱克斯通不同,他认为主权受到明确协议的限制,人民基于功利判断而拥有反抗权,主权具有事实和应然双重维度。这成为边沁后来系统阐发人民主权观念的理论基础。边沁的主权理论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政治联合方式,他批判布莱克斯通的目的在于为改革辩护。

  • 标签: 主权 自然法 社会契约 服从 习惯 功利主义
  • 简介: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是其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重构成,也是魏玛德国国家法理论流派中极具挑战性的一支.施米特理论具有明确的魏玛宪制处境,基于对魏玛代议制之思想基础、制度安排与实践表现的全面批判,重申了民主的同质性原理,弱化了民主的自由主义程序属性,为其政治决断论、绝对宪法论和领袖护宪论的连贯性理论建构提供了历史和思想前提.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以其独特的政治概念和宪法概念为逻辑支点,以非常政治为情境预设,以政治同质性和单一领袖人格为理想目标,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具有浓厚的政治神学背景,缺乏可资借鉴的“转型原理”,但在政治宪法核心概念与分析体系上具有重的思想和方法论启示.

  • 标签: 政治宪法理论 代议制 民主同质性 区分敌我 政治决断
  • 简介:虽然权力研究的历史可以媲美任何自诩古老的理论,但真正系统、经验的权力研究和争论仅仅肇始于20世纪中期,而20世纪达尔的经验主义的权力观作为其多元主义民主模式的基础,影响尤其深远。达尔的经验主义权力观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以休谟经验主义因果观念为基础的权力概念界定;决策行为的量化分析和可能性的权力测量方案;明确区分权力的拥有与权力的运作,排斥借由预测反应机制实现的影响力形式。在社会权力格局日趋复杂和多元化的今天,重新回顾达尔的经验主义权力观,有助于设计适合于中国自身的权力测量方案,以获取社会权力分布状况的准确数据,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实证的数据资料。

  • 标签: 权力 经验主义 权力的拥有 权力的运作 预测反应机制
  • 简介:<正>第七届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主办,安徽大学法学院暨经济法制研究中心承办,于2006年4月23~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竞争立法问题研究"。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法学会、出版界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最著名的国际竞争法学专家EleanorM.Fox教授也与会并发表了演讲。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张士元教授在会议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这次会议有效地实

  • 标签: 经济法理论 经济法研究 前沿理论 经济法制 竞争法 反垄断立法
  • 简介:现代英美证据法的价值基础是理性主义多元价值基础,这一价值基础决定了现代英美证据法研究的二元格局,也就是阐释性传统和理论性传统二元并立的格局。现代英美证据法研究的发展史就是二元格局相互作用的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证据法研究的转向便是二元格局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入手归结的二元格局模式有助于把握英美证据法研究的发展脉络,也有助于我国更恰当地建构和发展证据法学。

  • 标签: 证据法 价值基础 理性主义 阐释性传统 理论性传统
  • 简介:现代意义的缔约过失理论的研究是从德国法学家耶林开始的,但公元前罗马法中就有对缔约过失理论的自发的、无意识的阐述。1861年耶林对缔约过失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周密的论述,创立了完整的缔约过失理论,并对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明确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大陆法系国家 德国法 罗马法 理论 司法
  • 简介:<正>犯罪事实支配理论是目前刑法学界区分正犯与共犯的主导性理论,需要明确的是,犯罪事实支配理论的适用范围有多广,能否适用于所有犯罪类型的正、共犯区分?毫无疑问,犯罪事实支配理论能够适用于支配犯这一犯罪类型中的多数类型,

  • 标签: 犯罪事实 犯罪类型 身份犯 不作为犯 间接正犯 行为犯
  • 简介:规范性是法律的基本意义或重要特征。法律规范作为关于法律规范性的概念,不仅承载着解说法律规范性来源的理论使命,也作为法律规范性实现的基本条件之规定担当着诠释实证主义法学或“强制”或“规范”的法律规范理论的重任。实证主义法学从“法律之内”解读法律规范性的努力,使法律规范不仅是与道德没有必然联系的逻辑的和观念的意义结构体,而且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或表现。对法律规范的概念意义、逻辑结构体及其效力表达进行动态或静态的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系统和深入地认识法律规范问题,进而深化关于法律概念及实践的理论探讨。

  • 标签: 规范性 法律规范 法律的规范性来源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效力表达
  • 简介:民办学校法律地位是其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将民办学校定位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这是基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对民办学校的定位,它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民办学校法律地位。一些学者从公办与民办学校的不同性质出发,推演出两者法律地位的差异,这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符。本文以是否实施行政职能作为行政主体的判断依据,认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行为的过程中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其与相对人构成行政法律关系。

  • 标签: 法人 行政主体 民办学校法律地位
  • 简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贯彻实施以来,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与《中国司法鉴定》、《法医学杂志》将于今年暑期联袂举办"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培训暨研讨会"。本次会议将请"标准"起草专家对疑难问题作深度解读,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讨。征稿内容和要求如下:

  • 标签: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理论与实践 征稿启示 司法鉴定人 继续教育基地 法医学杂志
  • 简介:近年来,随着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修改,我国检察机关的具体职能、履职程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将这些变化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予以体现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作为我国完整的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也应与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协调一致。这既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为更好地探寻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方向和路径,本刊特邀专家学者围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理论前瞻与现实路径”,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修改 路径 刑事诉讼法 法律体系 检察机关
  • 简介:在同一犯罪的犯罪构成存在层次性变化的情况下,同一犯罪的既遂标准相应地存在层次性差异,而不可能具有唯一性。相对于基本犯的构成要件而言,加重犯的构成要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基本犯与结果加重犯、数额加重犯、情节加重犯以及包容加重犯之间所存在的构成要件的层次性差异所决定,对这四种加重犯和基本犯的既遂标准应予以区别对待。加重犯在内部结构上由基本犯和加重因素两部分组成;脱离任何一部分对加重犯的既遂问题进行讨论,都是不合时宜的做法。加重犯既遂的判断标准是:基本犯的构成要件的齐备加加重因素的具备。

  • 标签: 既遂 结果加重犯 数额加重犯 情节加重犯 包容加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