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股权众筹融资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的直接融资方式,以网络平台为媒介,以创新金融为载体,凭借着其本身所特有的优势特点,具有了强大的发展势头,有效地缓解了初创型企业与有发展潜能的企业的资本融资需求。但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张,提高社会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也因法律主体地位不明晰、经营存在不合法性而蕴合着法律风险、投资者保护和监管空白等问题。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众筹平台 监管路径
  • 简介:摘要:城市景观公共空间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导游人的活动内容能够加深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依托城市景观公共空间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等物质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起来,形成特殊的游赏线,能够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

  • 标签: 城市景观 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
  • 简介:摘要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形态特征分析视路相关神经眼科疾病,mGCC具有类似视野的定位诊断价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分布具有精准的水平、垂直及象限性规律特征,具体表现为:视交叉前病变表现为单眼mGCC环萎缩变薄或者水平划界上下半侧mGCC萎缩、视交叉部病变表现为中垂线划界双眼鼻侧半mGCC萎缩变薄、视交叉后视路病变表现为中垂线划界同向半侧或1/4象限mGCC萎缩。mGCC厚度形态特征在视路相关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客观定位分析的价值。

  • 标签: 眼科学 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神经眼科 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 简介:摘要: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一座伟大的河流。每一条伟大的河流,都沉淀出自己的平原文化。梧田老街的发展与水系密不可分,从背上城市“左岸”的愿景开始,是文化和商业要素的重新聚集和复兴。

  • 标签: 梧田老街 水系 街区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CT(4 D CT)引导下联合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10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80例,年龄21~83(47.4±14.2)岁。按照定位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53例,采用平静呼吸下CT引导注射吲哚菁绿定位肺结节;试验组53例,采用4 D CT引导联合DIBH技术注射吲哚菁绿定位肺结节。比较两组患者肺结节与吲哚菁绿注射点的三维方向距离偏差,得到肺结节定位的精确度;采用计时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定位时间差异。结果106例患者中,有46例纯磨玻璃结节,32例亚实性结节,28例实性结节;术前均成功定位,成功率100%。对照组肺结节大小为(9.1±2.3)mm;吲哚菁绿注射点与肺结节的三维方向偏差[M(Q1,Q3)]为X轴[7.0(3.7,12.6)mm]、Y轴[6.6(2.9,11.2)mm]、Z轴[3.0(2.0,6.0)mm];术前定位手术时间为(11.4±3.8)min。试验组肺结节大小为(8.9±2.1)mm;三维方向偏差为X轴[4.8(3.0,7.9)]mm、Y轴[3.8(1.3,7.5)]mm、Z轴[4.0(2.0,6.0)]mm;术前定位手术时间为(9.3±3.0)min。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定位时间以及三维方向中X、Y轴偏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Z轴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4 D CT引导下联合DIBH技术能够提高肺结节术前定位的精确度,节省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四维CT 深吸气屏气技术 高精度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高铁站前广场承载着旅客疏散与城市形象第一名片的双重功能,其类属于城市广场, 类似于是客运站前广场,却有别于这两者,高铁站前空间不限于城市广场,扩展开来还可以涵盖各种交通、服务配套等功能空间;同时,它作为城市第一客厅,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河源北站站前广场规划设计,通过对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分享一些在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功能区的划分与景观打造的设计方法。

  • 标签: 站前广场  城市空间  功能定位   景观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评估一种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过程中快速准确定位横窦乙状窦连接处(TSSJ)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至10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术前行CT血管成像(CTA)静脉窦减影,结合后处理明确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在颅骨上的投影,术中在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随即扩大骨窗显露;对照组(31例)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星点"钻孔开颅。评价2组开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开颅时间、骨窗大小短于或小于对照组,分别为(6.8±0.5)cm比(8.0±1.5)cm、(37±8)min比(45±15)min、(8.7±1.2)cm2比(10.2±2.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开关颅出血量、静脉窦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颈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63%比38.71%;P=0.04)、切口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6±1)d比(9±2)d;P=0.01]。结论使用乙状窦后开颅方法,"关键孔"中心应位于枕乳缝外侧、乳突后嵴与上项线移行处,较传统的以"星点"为标志开颅方法,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疼痛缓解时间。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桥小脑角区 开颅 乙状窦后 骨性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DiscoveryTM IGS 7复合手术室与传统CT术前定位肺结节在胸腔镜肺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经皮穿刺定位后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92例肺结节患者资料,男38例,女54例,年龄26~72(47±12)岁,其中47例患者接受了DiscoveryTM复合手术室定位(复合手术室组),45例患者接受了CT室定位(CT室组)。比较两组从定位开始到手术开始的时间、脱钩率、疼痛评分等指标,判定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结节特征和质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CT室组,复合手术室组从定位到手术开始的时间短[(34.8±18.2)min比(250.7±141.2)min],脱钩发生例数少(0例比5例),患者疼痛评分小[0分比(4.00±1.31)分](均P<0.05)。结论在DiscoveryTM IGS 7复合手术室中行经皮穿刺肺结节定位安全有效,从定位到手术开始的时间更短,脱钩发生少,无疼痛感。

  • 标签: 肺结节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复合手术室 术前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肺内注射吲哚菁绿(ICG)用于肺内小结节及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连续入住北京胸科医院34例CT上表现为肺内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疑诊为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9个结节),结节大小0.3~2.0(0.9±0.3)cm,其中实性结节6个,不纯磨玻璃结节9个,纯磨玻璃结节24个。术前在CT引导下向肺内注射ICG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结节定位、手术及病理等信息。主要评价指标为定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6%(7/34)的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6例为少量气胸,1例为肺内出血,均无需特殊处理。无ICG相关不良反应。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见荧光显影,2例患者ICG在胸腔内弥散,但在荧光最亮处仍然可以找到病灶。一处结节因直径过小(0.3 cm)未能在切除肺叶中找到,定位成功率为97.4%(38/39)。荧光持续时间可超过5 h。结论CT引导下肺内注射ICG定位肺内小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吲哚花青绿 荧光 胸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