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临床所使用的化疗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性药物,而作为直接给药者的护士,容易暴露于职业危险中。而临床护士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完善的防护措施和设备、管理不到位、缺少行业标准,容易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通过护士对化疗药物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措施,加强管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效的控制护士执业接触化疗药物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 标签: 化疗药物 认知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士配制化疗药物自我防护的调查,分析护士对于化疗药物防护的现状和认识,为化疗药物的临床使用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应用参考文献资料自制的问卷,对110位临床护士接触化疗药物过程中的自我防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肿瘤科护士自我防护设备和意识均强于非肿瘤科,护士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存在防护缺陷。结论护士配制化疗药物过程的防护存在不足,应加强自我防护,同时管理人员应提供良好的防护条件,加强培训和指导,降低配制化疗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 标签: 护士 化疗药物 自我防护
  • 简介: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越来越多地用于早期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其副反应常常可通过使用抗呕吐、抗腹泻和抗组胺药物减轻;随着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远期不良反应逐渐明显。应将不育和致癌作用告知病人,使其在知情的情况下作出选择。

  • 标签: 细胞毒性药物 化疗 临床研究 癌症病人 抗组胺药物 术后辅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化疗药物的危害,探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的自我安全防护措施,规范化疗药物的配置,减少伤害。方法:深刻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了解化疗药物药物致癌性质,掌握对PIAVS工作人员健康危害和防护对策。结论规范要求配置人员进行配置化疗药物的操作,遵循化疗的防护工作原则,认真执行自我安全防护的具体研究内容,可以将化疗药物的职业发展危害降到最低。

  • 标签: ∶化疗药危害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职业护士因为必须长时间接触化疗药品,其在护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多不安定因素。上述各种安全原因对患者的身体都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果防护方法不好,其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本篇重点针对化疗方法产生的各种影响,给出了主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化疗药物 职业护士 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保护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对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国内外学者对有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 标签: 脑缺血 灌注损伤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敏感试验在为大肠癌患者筛选敏感化疗药物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患者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临床常用的9种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敏感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大肠癌细胞对相同药物的抑制率有明显个体差异,不同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也有明显差异。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较高,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较低。大肠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对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的敏感率较高。氟尿嘧啶和吉西他滨为抗代谢药,但两者对大肠癌细胞抑制率的差异性较大。结论:初次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多种化疗药物均较敏感,临床常用的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均属于高敏感药物,可作为初始化疗的首选,药物敏感试验可为大肠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大肠癌 药物敏感试验 化疗药物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5年 6月 ~2016年 8月我院收治的 8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72.09%)明显高于对照组( 51.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 4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动脉灌注化疗 全身静脉化疗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肺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栓塞化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灌注化疗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栓塞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原发性肝癌(PL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PVC)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90例PL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TACE(45例),实验组于TACE基础上添加PVC(45例),相比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赫,P<0.05。结论 TACE联合PVC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取70例NSCLC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中晚期NSCLC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全身化疗,可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静脉全身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对35例腺性膀胱炎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术后1周开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5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10次。结果2例术后尿道狭窄,经定期扩张后治愈。28例症状消失,7例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经尿道电切术 膀胱腔内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表浅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需行膀胱药物灌注以预防肿瘤复发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用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观察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展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为2年,其中丝裂霉素组和吡柔比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和1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膀胱肿瘤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组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77%和7.69%,出现肉眼血尿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23.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以及尿道狭窄等不良反应。结论膀胱灌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对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或进展的疗效相当,均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膀胱灌注

  • 标签: 表浅膀胱肿瘤 丝裂霉素 吡柔比星
  •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灌注复发后行吉西他滨辅助灌注化疗,29例继续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辅助性膀胱灌注后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患者的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达65.22%,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灌注组44.8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复发时间吉西他滨组[(15.87±3.36)月]明显长于表柔比星组[(10.06±3.04)月](P〈0.05)。两组患者进展率和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主要表现为尿频、血尿、尿痛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表柔比星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显著,能降低NMIBC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膀胱灌注 膀胱癌 吉西他滨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KAP理论延续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选患者病例数为30例。利用前后对照法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15例和乙组15例。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护理中,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IKAP理论延续护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实施IKAP理论延续护理具有良好效果,既能减轻不良反应,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持续应用与积极推广。

  • 标签: IKAP理论 延续护理 膀胱癌 临床效果 膀胱灌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KAP理论延续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选患者病例数为30例。利用前后对照法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15例和乙组15例。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护理中,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IKAP理论延续护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实施IKAP理论延续护理具有良好效果,既能减轻不良反应,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持续应用与积极推广。

  • 标签: IKAP理论 延续护理 膀胱癌 临床效果 膀胱灌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KAP理论延续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选患者病例数为30例。利用前后对照法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15例和乙组15例。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护理中,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IKAP理论延续护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实施IKAP理论延续护理具有良好效果,既能减轻不良反应,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持续应用与积极推广。

  • 标签: IKAP理论 延续护理 膀胱癌 临床效果 膀胱灌注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