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栓塞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超选择性栓塞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疗效比较

周毅简苹

周毅简苹(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肺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栓塞化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灌注化疗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59-02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多数发病时即为临床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1,2,3]。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已成为肺癌等中晚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4]。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和介入器械的发展,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也日益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就同期就诊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的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放射科1998年1月~2010年6月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中晚期肺癌患者135例,均经痰细胞学、穿刺活检或支气管活检病理证实。其中男86例,女49例,年龄45~76岁,平均62.5岁。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灌注组)65例和超选择栓塞化疗(栓塞组)70例。灌注组病理分型为:鳞癌34例、腺癌19例、小细胞癌12例。根据UICC国际TNM标准分类Ⅱ期18例、Ⅲ期32例、Ⅳ期15例;栓塞组病理分型:鳞癌33例、腺癌28例、小细胞癌9例。分类Ⅱ期16例、Ⅲ期34例、Ⅳ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灌注化疗组:局部麻醉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COBRA5F导管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6~8ml,流率2~3ml/秒,连续血管造影,确认所选择的血管为肺癌病灶的供血动脉后,根据病变组织学类型选用顺铂(DDP)40~80mg;丝裂霉素(MMC)10~20mg;分别以生理盐水100~200ml稀释30分钟后,经支气管动脉依次缓慢注入,灌注化疗1次间隔时间4周,治疗5~7次。

1.2.2栓塞化疗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法局麻下穿刺一侧股动脉,选用COBRA5F导管进入胸主动脉,将导管头端送至第4~9胸椎间多方向寻找左、右支气管动脉,然后经高压注射造影剂造影,明确其分支情况及肿瘤病灶的供血动脉,在路图(roadmap)成像指引下,将导管超选择进入支气管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分支近瘤处,经导管先缓慢注入化疗药,药物种类和剂量同灌注化疗组,最后缓慢给予超液态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血管,加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周围小血管,再次DSA造影,直至肿瘤供应血管远端分支不显影。术毕拔管加压包扎,制动24小时,并给予消炎、对症处理,栓塞化疗的间隔一般为5~8周。对DSA复查显示肺癌瘤灶内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者,改用单纯插管灌注化疗长期维持。

1.3疗效评定按WHO标准判定: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无复发或转移;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以上,其他瘤灶无增大;稳定(NC),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PD),原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病变。总有效率=CR+PR。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方法疗效比较全部病例术后1个月行胸部X线片及CT复查,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栓塞化疗组总有效率81.4%,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61.5%,说明近期疗效明显高于灌注化疗组(x2=6.59,P<0.05)。栓塞组无效3例,占4.62%,均为腺癌;灌注化疗组无效12例,占18.46%,其中鳞癌5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1例,均为Ⅳ期患者。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注:aP=0.013,<0.05

2.2并发症栓塞化疗组并发症7例(10%),其中恶心呕吐6例,右胸部皮肤红斑、疼痛1例,激素等治疗缓解;灌注化疗组并发症6例(9.23%),其中恶心呕吐5例,穿刺处血肿1例,热敷吸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3,P>0.05)。

3讨论

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于气管分叉附近胸主动脉的前壁,正常支气管动脉多数为右侧1支、左侧1-2支,但支气管动脉的变异十分常见,其右侧可出现2支、左侧可出现2-3支、也可出现两侧支气管动脉共干,可起源于主动脉弓部、胸主动脉下部、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等。因此,找到患侧肿瘤支气管动脉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在寻找困难时应于主动脉弓部行胸主动脉造影以证实肿瘤供血动脉。当肿瘤累及胸膜,侵犯胸壁、纵隔时也可由邻近的血管参与供血,肖湘生、常恒等研究证实[5,6],支气管动脉仍是主要供血动脉,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而外周药物浓度并不增加,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及肿瘤耐药性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全身的药物浓度明显减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明显降低[7]。而采用超液态碘油抗癌药物乳剂作为栓塞剂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为肿瘤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可使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作用持续更长时间,提高靶部位的药物浓度,更有效地杀灭癌细胞。栓塞还具有阻断动脉血流的作用,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并且对肺癌伴咯血的患者产生明显的止血效果[9]。栓塞抗癌乳化剂选择性进入瘤体内,栓塞肿瘤毛细血管床使侧支循环不易建立,达到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栓塞的目的,使碘油与抗癌药在瘤体内缓慢分离,从而维持局部药物高浓度,作用持久,也更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本组显示栓塞化疗组总有效率80%,灌注化疗组总有效率64.62%(P<0.05)。说明经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相比单纯灌注化疗疗效好。针对于肿瘤周围小血管,我们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有利于化疗药物滞留在肿瘤局部,提高药物浓度,减少肿瘤血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肿瘤坏死,增加治疗效果,明胶海绵属中期栓塞剂,不会形成永久性栓塞,对下次介入治无明显影响。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脊髓损伤而导致截瘫,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认为在行栓塞术前,了解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及脊髓动脉共干的变异,一定要注意有无肋间动脉共干和脊髓前动脉分支显影,尤其是支气管动脉与第5肋间动脉共干时要特别注意,如出现肋间共干或(和)脊髓前动脉显示,必须行超选择插管,避免脊髓动脉损伤发生;而不易超选择插管者则可采用较大的明胶海绵颗粒使其随主血流进入病变区而不致误栓。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主编,影像诊断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234

[2]蔡宗尧,彭仁罗,于新华,等主编,磁共振读片指南,第2版,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8:459.

[3]李松年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432

[4]柳宇祥,贺淑禹,王贵荣,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出血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74-75.

[5]肖湘生,董生,董伟华,等.肺癌血供系列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3):169-171.

[6]常恒,肖湘生,董伟华,等.肺动脉CT血管造影对肺转移瘤的血供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34-38.

[7]王宗林,周楠,谢晓阳,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42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86-290.

[8]文华长,许国辉,李佳容,等.肺癌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