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中国劳动市场向着技术偏向型方向转变。一些常规性工作将被替代,而新的工作岗位也会被创造出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更多灵活就业形式将出现。总体而言,本次技术进步对劳动市场影响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出现高、低技能需求增加,“中等技能被挤压”的就业极化现象。目前我国劳动市场存在特殊的二元结构,同时与时俱进的教育培训不足,以及缺乏对灵活就业进行保障的相关法律,使得劳动市场难以充分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因此,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推行终身教育理念,加强职业培训对人力资本生产的贡献力度,还要注意为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劳动群体的再就业提供相关培训和制度保障,为多样化灵活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是否可以开征“机器人使用税”,也应列入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议程。

  • 标签: 人工智能 劳动力市场 技术进步 岗位创造 替代
  • 简介:浙江省龙游县2007年开始出现个别种粮大户雇工趋紧迹象,随后从点到面、从季节到全年逐年扩大,现已扩展至整个粮食种植业。雇工短缺不仅导致劳动价格上涨,粮食生产劳动成本上升,种粮效益下降,而且造成农村土地抛荒面积增加、复种指数下降,制约粮食生产规模扩大,进而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影响。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 粮食种植业 断层 价格上涨 劳动成本
  • 简介:进入2002年以来,由于受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影响,上海市劳动市场中,大部分行业的需求总量较去年同期都有所萎缩。但与此同时,有一个行业的劳动需求总量出人意料地连续几个月稳中有升,这个行业就是工程技术。

  • 标签: 行业 劳动力供需 世界经济形势 需求总量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
  • 简介:在分析分配制度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的基本对策与途径:推行经营者年薪制;引入劳动市场价位的概念;建立特殊的奖励与津贴制度;加快岗位技能工资制向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的转换,及具体的操作方式。

  • 标签: 国有企业 分配制度 问题 对策 劳动力 市场价位
  • 简介:有关农村维吾尔富余劳动的诸多研究探讨其原因时,虽然把人多地少、农民负担重、文化水平低、语言交际能力低等看做主要原因,但一直忽略我国长期以来推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本文在农民转移外出就业的理性选择为起点,将探讨“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农村富余劳动问题。同时,关注维吾尔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村富余劳动的转变。

  • 标签: 南疆 农村富余劳动力 政策因素
  • 简介: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自然我国总农业人口的基数也非常大,单单一个西北部地区的农业人口就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因此,农村劳动是非常富裕的,西北部地区对于这些富裕的劳动进行了转移,这也成为了推动三农政策实施的良好措施,这会成为解决“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以我国西北部某直辖市为例,近年来累计转移输出劳动814.7万,这占了全市农村劳动总数的54.1%,农村富裕的劳动向着城镇进行转移是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大趋势,这也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不过农村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这是因为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有着强的流动倾向以及流动的能力,农业的骨干、农村青壮年劳动过多的流出。本文根据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制度设计,有效的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给农村经济的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 标签: 劳动力流动 农村经济的发展 影响效应
  • 简介: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仿效索洛模型,本文研究了劳动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劳动转移导致的农村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以及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增长率的上升,仅具有水平效应,而不具备增长效应,即它们只改变了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因而改变了任意时刻的人均产出水平,但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并无影响。此外,非农雇佣工资率水平和非农雇佣进入成本都将影响农村劳动转移,劳动转移所导致家庭收入增加,而家庭收入增加以及家里增加一个小孩等,亦能对家庭时间配置产生影响。

  • 标签: 劳动力转移 家庭时间配置 理论分析
  • 简介:【 摘要】 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基础 产业, 当前 随着农村劳动转移与自主创业的大力发展,科技力量在 促进农业发展 中的地位 不断 提升。基于此, 论文 对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科技培训的方法和发展对策。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新源县把转移劳动创收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部分,2008年1到6月共转移劳动3.4万人,实现收入9860万元,人均创收470元。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新源县 农牧民增收 收入
  • 简介:“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对全省158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转移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总数的37.5%。比2005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全省4915万农村劳动中实现转移的人数约1843万人,比2005年增加483.2万人,增长35.5%,年均增长6.3%。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村劳动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十一五”期间 河南省 移情 扩大内需政策 抽样调查
  • 简介:当前,学术界在中国劳动市场化程度的测量上,存在着缺陷.考察劳动市场化应以劳动要素配置优化为角度,从单位纯生产力工资率的一致性出发.用这一方法进行测量,可以得出结论:近几年来各地劳动市场的发育还未成熟,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人才分布均匀化,行业人才分布一致性与行业单位纯生产力工资率一致性具有弱正相关性.

  • 标签: 劳动力市场化 工资率 变异系数
  • 简介:农村劳动转移,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其实质是农村劳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加经济收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生产力发展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中农村剩余劳动逐步增多,转移难度加大,是新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面临的困难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剩余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中国 劳动力市场
  • 简介: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的劳动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格局性变化,西欧国家接受了大批东欧地区的工人,为经济增长添加了活力。而过去一直被誉为劳务费用低廉的东欧国家,出现了劳动不足现象。英国内务部最近公开的统计资料说,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东欧国家进入英国的人口已超过60万。波兰是东欧国家中到西欧寻找工作移民最多的国家,波兰劳动社会政策部部长最近表示,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西欧国家 东欧地区 动产 《金融时报》 东欧国家
  • 简介: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因为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决定了加快我市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完成好中央交办给重庆的“四件大事”,必须以农村脱贫致富为根本,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以增强农村综合实力、使农民

  • 标签: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输送 农民收入 政府职能
  • 简介: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我国劳动的大规模转移。具体转移模式有两种: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异地转移和被当地县城经济非农产业所吸收的就地转移。劳动者会根据各种外在条件变量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转移模式,而这些外在条件变量是不断变化的,劳动者认知这些外在条件变量及其变化也是一个过程。作为经济现象而言就是劳动者逐渐并不断地选择和改变转移模式,进化博弈理论能很好地演示现象背后经济动力作用的机理。

  • 标签: 劳动力转移 转移模式 进化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