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腹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手术后需要完善镇痛方案,以确保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abdominisplane,TAP)阻滞用于治疗下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TAP阻滞可能是缓解术后疼痛更好的选择。本研究对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TAP阻滞对疼痛控制效果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评估。方法50例接受全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TAP阻滞组(n=25)和对照组(n=25)。术后24h两组患者使用PCA。术后1、2、4、6、12、18和24h评估VAS评分,Ramsey镇静评分,PCA使用量,吗啡使用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阻滞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镇痛药物剂量也有显著差异(P<0.001)。TAP组中较对照组术后2、4、6、12、18和24hV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P阻滞作为全腹子宫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术后疼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自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不同监测平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行肺动脉扫描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运用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分别在肺动脉主干、右心房、上腔静脉作为监测平面进行扫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CT值B组最高,A组最低,各组经比较均(P<0.05)。三组中B组的成功率最高。结论监测设在右心房时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效果最好。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动脉 自动跟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64岁,BMI18~24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组(SP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SP组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实时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40ml,C组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SP组切皮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C组(P<0.05);SP组2、6、12、24h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SP组术后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C组、按压次数低于C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行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超声 前锯肌 胸腔镜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0例,B组给予PCIA,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TAPB。结果A组术后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率和排气、下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TAPB联合PCIA可改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疼痛反应,有利于减少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及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子宫肌瘤剔除术 疼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在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TAP阻滞麻醉,观察组40例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超声引导TAP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切皮后、娩出胎儿后、腹腔清理时、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4、8、16、24、36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牵拉反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2.50%、10%,低于对照组57.50%、32.50%,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的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术后有良好持续镇痛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8月于本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90例随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应用30ml浓度为0.25%、0.33%、0.50%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三组入手术室时(T0)、切皮时(T1)、置入腹膜透析管时(T2)、关腹时(T3)、术后6h(T4)不同时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患者疼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各时点的HR和MAP与T0相比,均不存在显著差异,B组T1-T3、C组T1与T0时刻相比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A、B、C三组疼痛情况无明显差异,VAS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头晕、呕吐恶心、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A组、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术中、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膜透析置管术